「皮蛇」纏身痛不欲生,平均每3人就1人可能患病。醫師提醒,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罹病風險倍增,且可能陷入慢性病加劇、重複感染的惡性循環,衝擊日常生活。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由同樣會引發水痘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ZV)」所引發,幾乎超過50歲的成年人體內皆帶有能導致帶狀疱疹的病毒,隨年齡增長或免疫力下降,病毒可能甦醒。
台灣人罹患帶狀疱疹的機率和其他國家民眾一樣,每3人就有1人會罹患帶狀疱疹。若本身就是慢性病患者,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李貽恒今天在衛教記者會中以心血管疾病為例說明,這類病人常有血管病變與慢性發炎傾向,導致免疫調節失衡,提高帶狀疱疹的罹患風險。
(延伸閱讀:帶狀皰疹疫苗10縣市免費!還防失智?補助資格、費用一次看)
李貽恒說,一旦感染帶狀疱疹,會誘發全身系統性發炎反應,加速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梗塞、中風發生機率,臨床上如何打斷這個惡性循環是重要課題。
他曾遇到1名年約60、70歲心臟病患者,莫名胸口疼痛,原本以為是心臟病發作,歷經一連串檢查仍找不到病因,幾天後出疹才發現是帶狀疱疹。這類情況由於疼痛先於皮疹出現,常與心血管疾病混淆,不僅延誤診斷與治療時機,也加深患者的不安與焦慮。
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許永和提到,腎臟病患者因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會干擾免疫細胞正常功能,導致整體免疫力下降,對病毒的防禦力明顯減弱。
許永和說,國內研究顯示,腎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風險比無腎病者高出1.4倍,若合併其他共病,風險疊加後高出1.65倍,而曾經進行腎臟移植患者,因使用免疫抑制劑,屬於免疫低下病人,得到帶狀疱疹的機會更比一般人高9.13倍。
除了心血管疾病、腎病患者要小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表示,全台有200多萬名第2型糖尿病患者,感染皮蛇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糖尿病患者在疼痛時間比一般人更久,發生率也是一般人的1.5倍。
「糖友感染皮蛇後,往往因為病況複雜而需要住院,住院率是一般人的3倍,平均住院天數也多出3天,這是相當大的衝擊。」歐弘毅強調,調整生活型態是最重要的,營養均衡、規律運動、減少壓力,同時積極管理慢性病、定期回診,並且及早接種疫苗。
本文轉載自2025.07.17「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