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憤怒與覺醒
台灣每到重要的選舉時期,國家社會就顯得特別動盪和混亂,嚴重影響民心士氣及政經的正常運作。經由自己長期的觀察,發現一切的根源是來自兩大政黨即國、民兩黨的政治惡性競爭,令人憂心的是,這裡面還糾纏著舊恨新仇及不同的意識型態。
國、民兩黨政治人物間的舊恨新仇,人民有權要求他們徹底化解,我們都知道負面的觀念和情緒,特別是仇恨與私欲會產生無知、錯謬的行為。
兩岸關係的處理應當秉持和平、理性、互助合作、互惠雙贏的原則,這樣才是正確與正當的方式,也唯有如此才能為兩岸人民及政府,帶來正面美好的結局。任何違反這四種正確、正當的處理方式,都應當遭受人民的譴責與唾棄;因為它們所帶來的後果必然是消極負面的。
政府存在的目的和責任,就是應當做好施政的品質並且通過客觀專業機構的評鑑,若沒做好,政府單位領導人或負責人就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這才是重點中的重點。兩岸在各領域的關係非常密切,不來往都不行,而兩岸事務繁雜,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滿解決的,但是處理的大方向、大原則必須正確,即使有許多的困難和挑戰,也必須勇敢面對,耐心地按照正確原則不斷地善意對話、研討、協商,直到克服所有難題為止。
最近仔細閱讀曹興誠先生所發表的文章〈從科技發展與國際趨勢談兩岸關係〉,深覺曹先生是一位熱愛台灣人民、用心良苦、有見識的思想家。
全篇文章的重點是告訴我們應該站在切合時代的新思惟,亦即正確的新觀念來看問題並理性地解決問題。我們都知道有什麼觀念就會產生什麼行為,錯誤的觀念導致偏差的行為,正確與優質的觀念才能帶來互惠雙贏的圓滿結局。
我們期盼兩岸政府與人民都應當具備正確優質的新思惟來處理兩岸事務,這尤其是兩岸政府及領導人的責任,兩岸政府有責任讓兩岸的交流是圓滿而有建設性的,如果做不到,兩岸人民有權要求更換政府領導人及官員,讓更賢能之士執政,徹底做好施政的品質。
台中縣 退職教師 許誠真
偶爾親近大眾一下
259期的《遠見》專訪了創新的實踐者——蔡依林,真是讓讀者眼睛為之一亮啊。一直以來《遠見》都以名企業家做為採訪的對象,儘管這些企業家都有自己的一套企業管理哲學,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市井小民、一般讀者來說,距離太過遙遠,不僅陌生,而且難以引發共鳴。
建議《遠見》偶爾別出心裁地去報導一些成功的演藝人員,他們很多都是優秀的企業管理者、或者是自我事業經營者,也許他們的演藝事業,或是他們的副業,其中往往都可以發現讓人感動的管理策略與技巧。
此外,許多企業家,往往是子憑父貴或繼承家業,並非真正刻苦自勵、白手起家。市面上眾多財經雜誌,對企業家塗脂抹粉的報導已經令人感到疲乏。我們這群中產階級讀者真正想看到的,是那些由基層發跡,憑著自己的條件而不斷努力、用心經營而有所成就的人物。
而不少相當成功的演藝人員或明星,他們實際上都是這類人物的代表。例如蔡依林、劉德華、張學友、周星馳、李安,西方的 Brad Pitt、Julia Roberts、甚至 Michael Jordan等人。
就猶如258期《遠見》所報導的COACH一樣,偶爾「親近大眾」一下,絕非媚俗或流俗,而是走向雅俗共賞的品牌新路。
桃園縣 高中教師 李慧雯
更正啟事
259期,頁289,世芥蘭園總經理「彭將奎」更正為「馮將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