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以貴為尊的幼稚園

符芝瑛
user

符芝瑛

1989-03-15

瀏覽數 27,300+

以貴為尊的幼稚園
 

本文出自 1989 / 4月號雜誌 第034期遠見雜誌

早上八點,四歲的小玲由母親黃太太送上娃娃車,從敦化南路家裡到天母去上幼稚園。

一個小時之後,包括小玲在內的十幾個孩子擠擠挨挨的走進教室,爭著和迎面而來的一個年輕美國女孩打招呼:「Good morning, teacher)甜嫩的童音在滿鋪的綠色地毯和一排排玩具間迴盪。早到的幾個孩子則三三兩兩、或坐或趴的看故事書、堆積木。

中午,同一輛娃娃車將小玲送回家給外婆照顧。她迫不及待的「秀」了一首英文童謠「倫敦鐵橋倒來」,並且頭頭是道的向外婆解釋為什麼彈珠會沉入水裡,而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

晚上,黃家夫婦下班,先後剛踏進門,小玲又把「節目」重播了一次,表演得比上一次更賣力。黃家夫婦欣慰的「驗收」了女兒今天上學的成果,整天的疲倦似乎一掃而空。

菁英幼兒學校

小玲上的是一所標榜「高品質、高價位」的菁英幼兒學校,被許多人歸入「貴族幼稚園」之列。

幾年前,經營貿易公司的黃家夫婦即已慕名這所號稱擁有千餘坪綠地、美國狄斯耐樂園設備、外籍老師、雙語教學……的幼稚園,為了讓寶貝獨生女在一年不超過十五名限額中搶一個位置,早在小玲滿一歲的時候,他們就去排隊登記了。

如今小玲每學期的學費是四萬五千元,相當於兩個私立大學學生的學費。而一位熟悉幼教市場現況的人士指出,這只算是「中高價位」,還有一學期收費六萬元的。

自民國七十四年第一家以「貴而精緻」為主要訴求的幼稚園在天母地區成立以來,短短不過五年,台北市走這樣經營路線的幼稚園已超過三十家,多半分布在天母、士林、大安、內湖、松山等新興社區。

教學內容「名堂」多

根據信誼基金會的一項調查,一半以上的幼稚園有招生名額不足或招生不易的困擾,這些學校為什麼敢開出如此高的價格,又憑什麼讓許多父母趨之若鶩呢? 就市場學的觀點看,它們和其他幼稚園最大的區別在於擁有自己的「品牌」,也就是有一套叫得出名字的教學內容。例如自國外引進的「皮亞傑」、「福祿貝爾」、「蒙特梭利」;以及國內早已有人在用、近幾年才開始受到重視的「角落教學」、「發現教學」、「戲劇教學」等。

在包裝上它們也別樹一格。包括布置得亮麗新穎的校園;自外國原裝進口的昂貴教具;聘請外籍老師教英語等。甚至在名稱上挖空心思,力圖與眾不同,揚棄「某某幼稚園」的傳統,紛紛使用「幼兒之家」、「啟蒙中心」、「資優學園」之類的名稱,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貴就是好?

巧妙的運用「量--價」策略,也是它們在眾多幼稚園中「跳」出來的原因。一位有十年資歷的幼稚園老師分析,由於它們採取「以價制量」或「抑量抬價」的經營方針,招收人數比一般幼稚園少(平均不超過八十人,在每年數以萬計三到六歲的幼兒中,只有極少數能進入這些學校)。再加上高出其他幼稚園二到三倍的收費,「造成一種物以稀為貴的形勢。」這位老師說。

進一步分析,這些幼稚園的蓬勃發展,事實上清楚反映了今日社會的脈動和這一代父母的需求。

「迷信貴族幼稚園和崇尚「名牌」商品的心態十分接近。」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教授盧美貴感慨的說。這幾年台灣經濟狂飆,「貴就是好」成為流行的消費趨向,教育這個領域也不免受到影響。友緣基金會主任廖清碧則發現:社會講求速成化、功利化的風氣造成很多幼稚園大量投資硬體設備,或開設各種才藝班,以呈現「很快就可以看得見、聽得到的學習成果」。

更耐人尋味的是現代父母的育兒經。

資料顯示,以民國五十二年與七十五年相比,台灣地區婦女總生育率(婦女一生中所生育的子女數),已由四.七人下降到一.九人;而婦女勞動率卻由三四.七%上升到四三.六%。子女數減少,家庭收入卻增加,在個別子女身上投資的金錢相對提高。

當父母雙方都在為工作奔波,多花一點錢送子女去貴一點的學校,「可以買到父母的安心」,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教授吳文鶯觀察到,有這種想法的父母甚為普遍。

現代父母的心結

任職於旅行社的陳慧美,正考慮送快滿三歲的女兒到一所雙語教學、一學期收費約四萬元的幼稚園。她坦承自己和先生都忙,沒有時間教育女兒,希望送她進好一點的學校,能減輕一點他們未善盡教育責任的罪惡感。

親自撫育了三個孩子的羅玉聘則體驗到現代父母篤信「三歲定終身」,常常有擔心兒女趕不上別人的急迫感。面對其他星期一、三、五學鋼琴;二、四、六學電腦的「小神童」,她發覺父母親對孩子已不敢吝惜鈔票,「雖不奢望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領先,至少不能在起跑線上就落後了。」

出於「補償心理」而送子女去貴族學校的父母也不在少數。三十五歲的劉志航出身軍人家庭,他回憶小時候每天穿著「開口笑」的布鞋從龍安國小放學,走過位於同一學區的再興小學,看見個個學生衣飾光鮮,校門口還排了許多私家三輪車等著接他們回家。當時他的心中有一個聲音:我的下一代一定要比他們強。如今五金生意做得不錯的劉志航,一雙兒女一年的學費不下二十萬元。

亟待開發的人力資源

值得探討的是,從這些貴族幼稚園出來的孩子真的會高人一等嗎?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一名小學老師分析,貴族幼稚園多半揀開放、啟發的教學方式,孩子在學業成績上不一定非常出色,但在創造力、獨立思考能力及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上有比較好的表現。

當然也有例外。畢業於某著名貴族幼稚園的豪豪,在班上人緣極差,誰和他玩,他就買玩具機器人送誰;不和他玩了,又立刻搶回來。他的學業成績總在倒數幾名,換了好多位家庭教師都沒有用。

這位老師在一次家庭訪問中發現,豪豪經商的父母常常不在家,替他向銀行申請了一張提款卡,一萬元以下自己可以隨時去領。他們認為金錢能夠代替親情,十歲的豪豪心中卻吶喊著:「表現再好有什麼用,反正也沒人關心。」

當地球上片然資源日益枯竭,愈來愈多人相信未來人力將成為最具價值的資源,貴族幼稚園也成為這種心理下的必然產物。不僅台灣如此,美國的情況猶有過之。

一九八八年四月七日的時代雜誌報導,紐約市某所僅可容納八十六名學前兒童的學校,雖然要求入學者必須擁有一三五以上的智商及繳交親子報告書,每年仍有一千五百人要擠進這所學校。

華盛頓一所一年學費高達五千美元,但只收二十八名學前兒童的學校,也由於申請者日眾,一對夫婦還打電話向該校註冊組請教:「我們想生個孩子,但不知道該在十一月還是四月生才趕得上註冊?」

同時美國有一群教育學者卻發現:被過度關心的孩子容易有神經緊張、害怕失敗、怯於冒險的特徵。

愛得多,不如愛得正確

鑽研兒童發展的盧美貴教授也接觸過這樣的案例。

小強是某小學三年級資優班的學生,最近每次一上數學課就抱著頭喊痛。盧教授追溯他的生長過程發現,這個男孩的母親從小對他期望特別高,當年曾漏夜排隊抽籤讓他擠進一所著名的私立幼稚園,也有過一星期七天讓他學八種才藝的紀錄。

小強發病以後,他的母親痛苦的解釋:怕他趕不上別人,否則不會為他花那麼多錢。殊不知她的兒子卻對老師說:「媽媽害了我。」

比較起來,連續轉了兩次學的瑋瑋算是幸運得多了。瑋瑋小班唸的是住家附近的幼稚園,老師常誇他是個樂觀活潑的孩子。唸中班那年,他母親設法讓瑋瑋轉進一所著名的雙語教學幼稚園,那一段時間他變得畏縮易怒。

在耐心誘導下,瑋瑋道出了這種改變的癥結:他常弄錯外國老師的意思而做錯事,別人因此常常笑他。瑋瑋最近轉回以前的學校,他父母也已慢慢找回原來那個活潑快樂的兒子。

成長過程不能NG

似乎很多父母還未領悟「愛得多,不如愛得正確」。優秀教育中心梁有法老師歸納個人教學經驗說。

幼教人士預測,隨著台灣經濟發展的腳步,未來學前教育將走向「兩極化」的趨勢 除了企業化連鎖幼稚園占領大部分幼教市場之外,高價位的貴族幼稚園前景仍然方興未艾。

「問題在於價格等不等於價值。」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兒童婦女委員會委員吳文鶯直指核心的說。最怕根本不瞭解一所幼稚園的實質內涵,光用價格來衡量價值,可能白花冤枉錢,也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處理青少年問題頗有心得的廖清碧發現,時下很多青少年問題也許早在三歲的時候就種下了因,她強調應該用更謹慎的態度面對學前教育,「畢竟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不能NG的。」

如何選擇幼稚園

綜合兒童教育專家、幼稚園老師及消費者諮商顧問的意見,現代父母(注意:這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在替兒女選擇幼稚園時,必須具備「四到」--口到、腳到、眼到、心到。

.口到:多問、多打聽,把口碑好的幼稚園紀錄下來。

.腳到:衡量住家或父母工作地點的遠近,挑三至五家幼稚園實際去考核。

首先注意學校附近有沒有製造空氣污染、噪音的工廠;有沒有色情髮廊、賓館、地下酒家等。

其次要注意活動空間(根據台北市教育局規定,每一幼兒需有二平方公尺戶外活動場地,一.五平方公尺室內活動場地);光線是否充足;空氣流不流通;有無消防設備和急救器材;遊戲設施是否安全;師生比例(幼稚教育法規定,每班三十個學生需有二位老師照顧);廚房、廁所是否清潔無臭味等。

.心到:找學校主要負責人談,瞭解創立宗旨、經營理念、教學內容等。有問題一定要提出來,不要被一些聽不懂的專有名詞唬住。

.眼到:要求實際參觀教學,看看孩子是自由自在的玩,還是拘謹的操作教具;圖書、玩具是不是已經讓孩子摸得泛白了,還是簇新的鎖在櫃子裡。

師資也很重要。除了老師的學歷、經歷、流動率等,不妨去看看老師的辦公室,如果桌上、地上堆得亂七八糟,表示他們缺乏條理,恐怕不能給孩子很好的秩序訓練。

另外要注意老師和孩子說話時是蹲下來的,還是站著的;是會傾聽孩子意見的,還是發號司令的。這些可以看出老師是否有民主觀念,是否尊重別人,對孩子會產生何種「身教」。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