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投胎是門藝術?小S女兒17歲辦畫展引熱議,平凡出身的我們該如何看待?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user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2025-07-06

瀏覽數 1,000+

小S女兒Lily許韶恩舉辦畫展。主辦單位提供
小S女兒Lily許韶恩舉辦畫展。主辦單位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最近,藝人小S年僅17歲的女兒Lily(許韶恩)在台北舉辦畫展,從辦展前就頻頻在媒體曝光。如今開展沒幾天,更引動網紅、藝人、企業人士紛紛到場搶購賣光。但有人為她鼓掌叫好,大讚「又美又有才」之外,也有不少網友在 Thread 上冷嘲熱諷,批評這不過是靠爸媽資源堆出來的「天才」秀,真的算「藝術」?雖說,這場展覽正揭示國內階級鴻溝與資源不均的真相,中產小資出身的我們,光是批判有用?如何向上流動搶資源?我有另一番看法。

近期小S女兒畫展引起許多話題,一方面眼見小S的親友團雖群起稱讚畫得好;也有不少網友在Thread上表示,不認為Lily的畫作夠優,品味夠好,一切只是靠旁人資源疊起來。但到底什麼是品味?這讓我想起蔡康永曾說過的一句話:

「所謂品味,有時候只是,已經在上面的人,用來跟還在下面的人,保持距離用的東西而已。」

到底什麼樣的畫作才能被評為「品味好」,非這領域專家我不敢評斷。但是我的確聽過不少身邊朋友說,台灣藝術圈早已是金字塔頂端權貴的遊戲場,那些來自普通家庭的年輕藝術家,耗盡心力製作作品,四處投件、爭取展覽空間,面臨被拒絕無數次的現實。

至於有些跟我一樣平凡階級出身的朋友,開畫展是靠拜託咖啡廳來曝光,作品是同學好友花小錢力挺購買。還有出身更差的朋友想搞藝術,窮得連顏料都買不起,卻仍堅持創作,只為了被看見的可能。

而另一邊,富二代靠著名人父母的光環、不愁資源的後盾,不需歷經試煉、也不須證明實力,便能一步登天,被稱作「天才」。

面對階級鴻溝,我們可以怎麼做?

我們無意否定任何人對藝術的熱愛,但當所謂的「畫展」變成一場社交秀、變成用特權收割掌聲與版面的舞台,那些真正埋首創作的藝術家呢?他們的聲音還有空間嗎?當畫廊為了吸引媒體而把展期讓給星二代,當資金、關注與資源都向名人靠攏,我們社會對「藝術價值」的認定是否早已被權力與光環徹底扭曲?

坦白說,我並不仇富,更鼓勵大家應該認清一件事情,那就是父母給小孩的資源,對小孩來說就是理所當然我應得的,善用只是借力使力,並沒有罪過。

我更喜歡一位網路作家花花的觀點:父母給孩子資源,對孩子來說本就是理所當然,善用資源沒什麼好愧疚的。問題不在於人家擁有,而在於我們如何因應。

有錢人家的小孩知道自己從哪裡開始,而我們也要認清自己的起點:沒有背景,就要靠能力爭取被看見。與其嫉妒,不如正視自己的優勢,找到突破的出口。

盤點你的優勢,找出自己的本錢

也許你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但別小看自己,你擁有的資本可能比你想像中還多。首先,你的創作力與觀點是真誠的。你走過的生活路徑與他人不同,作品裡的情感更貼近社會的真實樣貌,這樣的力量最能打動人心。再者,無論你是自學還是經歷過專業訓練,技術都是可以累積的,只要夠扎實,它就能替你創造價值。 此外,不靠人脈、只靠真誠互動建立起來的社群,比金錢還要堅固。慢慢地,你會吸引到願意支持你的人,這份關係會成為你創作路上的靠山。最後,不要忘了你那份創作的韌性與野心。你願意為理想堅持、為藝術付出,這樣的生命力會讓你在時間中愈來愈發光。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打造屬於自己的資源網

雖然許多傳統展覽資源仍掌握在特權人士手中,但其實還有不少友善於草根創作者的舞台可以把握。像是各種公開徵件與青年藝術獎項,例如台新藝術獎、國藝會補助、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等,這些平台看重的是真實力,而不是背景。

再者,許多獨立空間或藝術村駐村計畫,如寶藏巖、加力畫廊、水谷藝術等,也都樂於支持新興藝術家嘗試與發表創作。你也可以透過社群平台經營,例如在 Instagram、YouTube 或 Pinkoi 上累積觀眾、建立連結。甚至有藝術家靠粉絲募資完成個展,這些都是值得學習的實例。

如果你有國際交流的夢,也可以尋找駐村或合作機會,踏出去看世界,讓自己的視野更開闊。就算起點不高,只要願意嘗試與累積,這條路也能愈走愈穩。

與「不公平」共處但不認輸

社會結構不公平,但你可以這樣思考:他們的優勢是資源,你的優勢是深度與真實。在藝術的長跑中,真正能留下來的是「內容力」。把每一次被排擠、被拒絕的經驗,當成磨練與觀察社會的材料——這些經驗終將進入你的作品中,變成別人無法複製的價值,千萬不要讓憤怒吃掉你的創作力。你要讓那份憤怒變成燃料,而不是絕望。

找到「盟友」,不要單打獨鬥

後來,我有聽說一些插畫的朋友會集結起來成一個互助的創作社群;另外也有專業的文創經紀人,很願意栽培沒資源但是有潛力的新秀,甚至為他們出國參展擺攤。

所以多參加藝術社群、小型創作者聚會、策展工作坊,找到同行人。團結才有力量,也才有曝光。另外也可藉此多觀察、交流,理解業界如何運作。

最後,想提醒大家,你不是沒有資源,你只是正在學習如何看見與打造自己的資源, 富二代的光環也許短暫,但真正的藝術從來不是「一夜成名」的遊戲。它是一場關於深度、持久與真實的賽跑,你所累積的痛苦、堅持、孤獨與理解,最終會在你的作品中說話。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