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伊朗這樣的中型國家,雖不屬於世界強權,卻因擁有地緣戰略與軍事實力,一旦動盪,便可能牽動全球秩序。這些中型國家,或許不是主角,卻總讓巨人難以入眠。國際政治裡所謂的「中型國家」卻也不少,他們多是具有一定的軍事實力、人口、面積及經濟發展,例如,中東的伊朗、沙烏地阿拉伯,非洲的埃及,還有歐亞交界的土耳其,大洋洲的澳洲,亞洲的台灣、菲律賓、巴基斯坦等。
主文這兩個多星期,以色列先發起「雄獅崛起」行動,空襲多處伊朗核設施與革命衛隊高階將領,伊朗也發動大規模報復,一時世界局勢大為緊張,美國總統川普又出其不意,動用B-2轟炸機與鑽地飛彈,企圖「徹底摧毀」伊朗核設施。美國害怕伊朗報復,頻頻警告美國民眾和僑民,將面臨恐怖主義攻擊的威脅。
世界上大國屈指可數,不外乎G7裡的美、英、法、德加上俄羅斯、中國。國際政治裡所謂的「中型國家」卻也不少,他們多是具有一定的軍事實力、人口、面積及經濟發展,例如,中東的伊朗、沙烏地阿拉伯,非洲的埃及,還有歐亞交界的土耳其,大洋洲的澳洲,亞洲的台灣、菲律賓、巴基斯坦等。
稱霸中東近2500年,在國際刷存在感
一些中型國家都是從大帝國演變而來,尤其需要大國的尊重。伊朗國土面積166萬平方公里,是台灣的50倍,人口約8800萬,是台灣的近四倍,而且歷史悠久,稱霸中東近2500多年,當然有她的驕傲,更必須在國際上刷存在感。
伊朗的前身是古波斯大國,以寬容大度,接納不同文明著稱。歷史上最著名的,是公元前539年波斯居魯士大帝協助被巴比倫及亞述帝國俘虜的猶太人返回祖國,後來雖然伊朗人篤信回教,但一直不是神權國家。
1950年代,巴勒維任國王期間,與美國及西方友好,積極現代化,但是遠離民意,貧富差距驚人。1979年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勒維被推翻,伊朗民兵占領美國大使館,扣押52名美國外交人員長達444天。全美國都視之為國恥,因此伊朗一直被美國稱為邪惡帝國,西方國家尤其懼怕伊朗發展核設施,破壞區域平衡。
伊朗走向神權制後,經濟哀鴻遍野,根據世界銀行統計,1979年,伊朗每人GDP已有7762美元,比台灣還高得多,1989年降至約3700美元,整整下降一倍多,這30多年來也只進展到4400美元,其原因之一是發展核武和包庇恐怖組織,引來西方不間斷的經濟制裁,導致劇烈通膨,就業市場疲弱、貨幣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孤立、資本難以流入,因此很多媒體都報導,現今也是伊朗的關鍵期,推翻神權統治很可能在不久的未來發生。伊朗神權統治不過40餘年,在歷史長河中,可能是驚鴻一瞥。
常採取非對稱手段,造成世界秩序動盪
如伊朗這樣的中型國家,特別容易引發地區或國際危機,是因為她既有足夠的地緣資源和軍事實力去影響周邊,又不夠強大到能自己維穩秩序,所以常常採取非對稱手段,像代理人戰爭、核模糊戰略、威脅封鎖海峽等種種方式,一來一往就容易造成世界秩序動盪。
另外,如土耳其、以色列、巴基斯坦,這些也都算是中型國家,影響力大。他們各自都有軍事實力、特殊地緣,還有某種程度的戰略自主性,容易在大國博弈之間扮演「攪局者」或「槓桿者」的角色。
其中,巴基斯坦也具危險性,她跟美國有過合作又交惡,身處多方勢力交鋒,也發展過核武或相關能力,與中國為盟,鄰國印度又與美國交好,所以印巴衝突一來,全世界也會緊張。有些中型國家甚至連內戰都會讓世界緊張,例如衣索比亞,鄰近紅海航道,她的內戰或邊境衝突常常會牽動整個區域。
中型國家雖不驚天,卻總能撼地。她們不是巨人,卻經常讓巨人失眠,也是全世界都得關注的國家,大國也唯有保持對話溝通,尊重其宗教文化,並且隨時警覺其動向,制定彈性策略,才能確保世局穩定。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本文轉載自中國時報;作者為國際新聞教授、傳記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