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估計,如果都沒有新聘老師,大學電機電子領域在未來5年約有24%的教師要退休、未來10年則有43%教師要退休,恐釀人才斷層。為此,教育部規劃百億預算針對人才稀缺的重點領域延攬人才,包括提供初聘簽約金、5年內留任獎金、10年內績效獎金等。
不過大學端認為,台灣教授薪資比不上鄰國,已是長久的問題,呼籲針對已在國內任職且能力優秀者,也要有平等的待遇,另也應一併提升研究環境。
立法院昨針對4100億元特別條例進行朝野協商,其中有200億元用於挹注高教。教育部昨在大學教務、校務經營主管聯席會議中提到,其中100億元為高教人才永續發展促進方案、100億元則用於挹注高教校務經營成本。
教育部高教司長廖高賢表示,現在業界提供的薪水高,許多人才碩士畢業就進入業界。另一方面,美國關稅政策造成人才板塊移動,同時考量教師退休制度改為確定提撥制,盼能在特別預算中利用部分金額延攬人才。
廖高賢說明,該方案將針對人才較為稀缺的國家重點領域、理工方面來推動,希望能為老師設置專戶,針對初聘老師提供「簽約金」,5年內訂定留任獎金,第6到10年訂定績效獎金。老師聘滿10年即可提領,若是10年內想提領,也可透過制度設計讓老師彈性申請運用;若未達10年就離職,包含轉任他校在內,也可按照任教年數領取獎金及簽約金。
廖高賢說,評估學校的系所、教師人數、推估未來退休人數以及領域、學校辦學來撥給經費。
清大副校長戴念華表示,針對已在國內任職且能力優秀者,也要有平等的待遇,不厚此薄彼,才能激勵整體士氣。陽明交大主任秘書蔡金吾則認為,希望不只是待遇,研究環境部分,國科會與教育部也應再一同努力。
本文轉載自2025.06.17「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