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靠AI打仗的時代即將來臨?專家分析烏軍蛛網行動

林仕祥
user

林仕祥

2025-06-13

瀏覽數 3,000+

烏克蘭6月初發動的「蛛網行動」由總統澤倫斯基(左)和國家安全局局長瓦西里·馬柳克(右)親自督導。取自X@ZelenskyyUa
烏克蘭6月初發動的「蛛網行動」由總統澤倫斯基(左)和國家安全局局長瓦西里·馬柳克(右)親自督導。取自X@ZelenskyyUa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烏克蘭6月初發動「蛛網行動」,宣稱透過百餘架的微型無人機摧毀41架俄軍大型戰機,震撼全球軍迷界。這場行動除揭示了未來戰場的可能面貌,專家也建議,國軍應加強這方面的整備,避免當台海有事時,國軍的空中力量在一瞬之間遭敵方摧毀殆盡。

人類依靠AI進行戰爭的時代,可能比許多人預料的更快到來。6月初,烏克蘭發起「蛛網行動」,謀劃18個月,將百餘架微型攻擊無人機「走私」至俄羅斯境內,再由不知情的俄軍卡車駕駛,將這些「木馬們」運至多處俄軍機場附近,許多機場的位置,甚至位於俄烏戰場前線的數千公里。

這場成功的空襲,造成俄軍重大損失,烏方宣稱,共擊毀包括Tu-95、Tu-22M3、A-50……等41架俄軍大型戰機,總價值超過70億美元,若屬實,代表俄軍一瞬之間,失去1/3的空中戰略力量,恐影響未來的地緣政治局勢。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局長瓦西里·馬柳克審視俄羅斯多個軍用機場的衞星圖像。取自X@ServiceSsu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局長瓦西里·馬柳克審視俄羅斯多個軍用機場的衞星圖像。取自X@ServiceSsu

AI如何形塑未來戰場面貌

美媒《時代雜誌》指出,烏克蘭「蛛網行動」的攻擊,展現現代戰爭的硬體能力,而隨著各國企業與政府競相開發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AI),這項行動讓人能一窺未來戰爭的可能面貌。報導分析,AGI可用來分析運輸路線,找到最安全、最便捷、最不顯眼的貨物運輸方式,「其時間安排之精準,是任何人類團隊都無法比擬的。」同時,AGI還可以分析大數據,以找到最佳的攻擊時間,提高行動的成功率。

當確定發動攻擊時,AGI可以引導每架無人機組成「蜂群」飛向目標,優化路線避免各機發生碰撞,並保持一定的間隔,以最大限度擴大攻擊範圍;AGI也可以監控電戰環境,即時切換頻率避免敵方的電磁干擾。一旦目標進入射程內,AGI可以幫助無人機自主識別目標類型,並瞄準最具破壞力的撞擊點(如軍機的油箱),一舉得手。

無人機使用AI,需具備兩項能力

此次烏克蘭偷襲得手的消息,震撼軍迷圈,傳聞烏軍在行動中使用大量的AI技術,只是AI在這次行動中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仍籠罩在戰爭迷霧中。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受訪指出,這幾年的俄烏戰場,烏軍確實已使用一些AI技術,但不確定這次「蛛網行動」,烏克蘭這些無人機用了多少AI技術。

「假設這些FPV無人機有使用AI,需具備兩項能力:一是目標識別能力,二是無人機之間能否交談,但從烏克蘭目前公布的影像,並不能看出有明顯使用AI的跡象。」舒孝煌認為,除了使用AI技術外,烏方也有可能採用比較簡單的方式,先由無人機搭載的晶片進行簡易的計算、規劃,再讓人實際操控。

囿於人力一次能操控的無人機數量有限,若蛛網行動烏方發動的攻勢不止一波,而是採多波進行,那麼依靠人而非AI操控無人機的可能性,就會大幅提高。只是整場行動的實際攻擊模式為何,仍有待更多資訊公開才能判斷。

同時,烏克蘭的蛛網行動要能成功,絕對離不開西方情報上的支持,特別是美國。即便美烏高層關係表面上並不和睦,但烏克蘭完全可以透過商業的方式,取得美方的低軌衛星服務,「這並不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同意」。透過這些低軌衛星提高的資訊,加上其他方面獲得的情報,烏方可以很簡單就標定目標,精準打擊將對烏克蘭發動攻擊的俄國軍機場。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被襲擊後的俄羅斯空軍別拉亞空軍基地。wikimedia commons by Александр Гарбузович

被襲擊後的俄羅斯空軍別拉亞空軍基地。wikimedia commons by Александр Гарбузович

國軍強化機場防護,已迫在眉睫

撇除使用AI的可能性,舒孝煌分析,烏克蘭這次操刀的蛛網行動能取得亮眼的戰果,主要有三因素:情報、在地協力者幫助,以及俄軍機場嚴重缺乏防護措施。特別第三點,國軍應回過頭來檢視自身的機場防護能力是否足夠,才能確保萬一兩岸發生動盪,國軍的空中力量不會在一瞬之間,由於在地協力者的背刺,莫名其妙被消滅殆盡。

俄烏戰場顯示,就算是陸地上防衛能力最強的戰車,一架掛上彈藥的小型無人機都能對其造成巨大傷害,更不要說在機場上一字排開、滿油滿彈準備起飛捍衛領空的戰機,在無人機面前有多脆弱。從烏克蘭釋出的影像顯示,這次遭打擊的俄軍戰機,有不少被燒到屍骨無存,只剩下一堆黑色的焦炭,都在在提醒國軍,加強機場防護能力,特別是反制無人機方面,已迫在眉睫。

雖然AI在蛛網行動扮演的角色仍籠罩在戰爭迷霧,但AI在未來戰爭能發揮的潛力,早已獲世界各國注意,多家企業更展開布局,在這方面投注大量資源。

例如OpenAI已在去年6月,任命美國陸軍退役上將、前美國國安局長中曾根(Paul Nakasone)擔任董事會成員,並於12月宣布與安杜里爾(Anduril,一家美國國防技術公司)合作開發無人機防禦系統。除了OpenAI,Google等AI巨頭,也有自己的計畫。

《時代雜誌》提醒,烏克蘭的蛛網行動向外界宣示,AGI戰機的硬體已經準備就緒,只剩下軟體尚未完成,面對這場即將到來的新戰略現實,每支軍隊都必須為此做好規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