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階經理人轉型為品牌顧問,汪志謙累積豐富實戰經驗。《峰值體驗》讓他廣受關注,近年更將AI融入思考流程,協助企業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中,找出可行的生存與成長策略。
提到「品牌策略」,《峰值體驗》作者汪志謙的鮮明形象總會浮現腦海。2007年,他離開科技零售業,創立顧問公司,至今已18年。頻繁往來兩岸三地,為企業提供顧問服務並教學的他,在4月中下旬於台北接受《遠見》專訪。
採訪汪志謙,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近乎嚴苛的自我鞭策,不斷「自我迭代」的過程。
他分享一個例子:為解決一個問題,他會同時與六個AI機器人(AI Agent)對話,持續詰問與反思。
「我透過他來檢視我的盲區跟誤區,」他說,這種方式讓他檢視思考是否全面。「一直想要變得更好」的自我要求,貫穿他的職業生涯,也將他推向品牌策略大師的高度。
談及當年為何從惠普(HP)、優派(ViewSonic)等跨國科技公司的高階行銷經理轉投顧問業,汪志謙曾在訪談中坦言:「起心動念是想幫助更多人,沒想到真的幫了很多人。」
《峰值體驗》讓他聲名大噪
汪志謙於2007年創立自己的顧問公司,但真正讓他在兩岸三地聲名大噪的,是疫情後出版的《峰值體驗》。
這門課程在中國知識付費平台「得到App」開課首日即登上暢銷榜,書在豆瓣網評分更高達8.1。繁體版上市後,更成為博客來與誠品書店的熱門選書。
書中提出「進店、轉化、複購、推薦」四大維度,為企業提供一個簡單明瞭的框架,檢視並提升顧客在各階段的關鍵體驗。書中充滿「一見就進、一進就買、一買再買、一傳千里」等琅琅上口的「印記式語句」,這些語句不僅易記,更蘊含商業洞察。
他強調,品牌的價值不在於「把每件事做好」,而是聚焦顧客會記住、會行動的「峰值」時刻。「企業最常犯的錯,就是什麼都想做。但其實真正創造價值的,就只有那幾個關鍵時刻。」他平實地說:「我希望《峰值體驗》可以幫助這些企業,好好活下來。」
華航專案成職涯重大轉捩點
然而,在《峰值體驗》爆紅之前,汪志謙都做了什麼?尚未創業時,汪志謙曾任職惠普、優派與順發3C,30多歲便成為上市公司總經理。但他坦言:「那時候其實只是小聰明多,還不懂真正的底層邏輯。」
一個重要的職涯轉捩點,是2012年的華航顧問案。
當年華航購入777-300ER新機隊後,邀請汪志謙合作。他帶領團隊針對高端商務艙旅客進行分析,設計關鍵體驗時刻。「2014年,新飛機交機後,華航的淨利由虧轉盈,2015年的淨利,較2013年成長了十倍,到底是發生什麼事?」他在過去文章中寫道。
「那時候,我們參考北歐航空的MOT(Moment of Truth,關鍵時刻)概念,再延伸出一套完整邏輯,把每個關鍵體驗點串成可操作的成長路徑。」此後的顧問案例,包括SO NICE快時尚女裝、cama cafe、知識衛星及Curves女性健身房、Mr. Living居家先生,皆獲得顯著成功。
除了顧問身分,汪志謙還是深受企業家與EMBA學員推崇的老師。他在香港大學ICB、政大EMBA、政大企家班等課程廣受好評,曾連續獲得港大教學評鑑滿分。
在香港大學ICB中國商業學院擔任客席副教授期間,他於2021與2022年榮獲「傑出教師獎」。港大教學評鑑中,他屢獲近滿分評價。
汪志謙的演講幾乎從不重複。每次課後,他都會重新梳理內容與邏輯。「我在高維學堂教了66次,每次都調整。你可以說,這是我的2的66次方。」
這種迭代源於自我要求,以及對世界的責任感。「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人沒意識到世界已經變了。企業還在慢慢等,但其實是非線性速度的世界。」汪志謙說。
AI×商業模式第四破:破界
近年,汪志謙延伸《峰值體驗》理念,提出「三破」理論:破圈、破解、破局。2024年,他推出新概念「第四破」——破界,其核心是洞察300年來六個商業最大變量。
在2025年5月線下課程中,他根據「洞察世界何以至此,我們如何落地變現」,提出了最新「六維共振非線性增長模型」,從六大變量出發,打破閾值,正確路徑,連續做對,共振飛輪,湧現非線性增長。
AI帶來的變量與過去的變量組合在一起,將會重構未來80%的的商業模式。
「未來,不是只有技術的革新,而是變量掌控思惟與商業模式的革新。這才是最本質的第一性變量。」
因應AI帶來的劇變,汪志謙將於9月在遠見.領導影響力學院開設《典範八期》課程。「這次課程,我要講的不是只有《峰值體驗》《峰值體驗2》的品牌洞察,更是《峰值體驗3》,洞察世界何以至此,我們該如何落地變現。」
在AI與地緣政治挑戰的時代,汪志謙不是單純的傳道者,而是與企業並肩前行的策略伙伴。他用一句話總結自己:「我只是幫助企業大增長,在這過程中,我自己也將不斷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