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爬第二座山,射第一支劍

陳偉勵
user

陳偉勵

2025-05-16

瀏覽數 450+

人生是一場超越自我的旅程,也是尋求意義與奉獻的過程。GPT生成圖/陳偉勵提供
人生是一場超越自我的旅程,也是尋求意義與奉獻的過程。GPT生成圖/陳偉勵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編按:《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二座山》裡提到,人生可能會攀爬兩座山。第一座山,是追求世俗成就。而直到攀上第一座山的山頂時,你才會看到第二座山,這是一場超越自我的旅程,是你在達成世俗成就之後,尋求意義與奉獻。

過去多年,我一直身兼醫師與教授的角色,無論是臨床、教學,還是研究,都讓我感到愉悅與充實。然而,最近我做出一個不尋常的決定;我報名參加科部主任的遴選。這個決定並非一時衝動,而是來自內心深處持續召喚的聲音;或許是時候,承擔更多的責任,帶領團隊跨越未竟的高峰。

亂世中別急著出擊,精挑利劍正中靶心

在遴選的政見發表會上,我用了20分鐘,向在場的委員們說明我的理念與規劃。台下坐滿了院內最具高度與實戰經驗的一級長官。我從講台下望,眼神交會間,感受到的不只是嚴謹的挑剔,更是一種想要選出最佳領導者的誠摯與期盼。

政見報告結束後,緊接而來的,是委員們一輪又一輪的提問與批判。每個問題都針針見血。

有委員問我:「面對當前醫療體系裡崩解,人力、資源、財務、精力有限。你想萬箭齊發,不僅三軍疲憊,恐怕還可能箭箭虛射。你要如何聚焦?」

另一位委員語氣誠懇但毫不留情地指出,我平時走文青溫文路線,很少顯露狼性,但我又提出未來要培養「戰狼型」同仁,這是否言行矛盾?是否難以身作則?

也有委員直指現實困境,提出一個殘酷卻必要的問題:「面對這麼多困難,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這些問題我無法輕易回答,但我深知,若換作其他人站上這個講台,面對這些提問,大部分人恐怕也只能雙手一攤,仰天長嘯。

就在一片交鋒中,一位委員的話語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在亂世中,不能急著到處出擊。應先從劍筒中,拔出那支最鋒利的劍,射中一個清楚的靶心就好。這一劍,應該是重要的、能帶來明顯改變的;能凝聚向心力,也能定義領導團隊的政績。最理想的是,它不需要動員過多人力,也不會造成過大的體制摩擦。」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當他問我:「你會拔出哪一支劍?」那一刻,我突然便的聰明,我知道我該選哪一支箭,也知道自己想完成什麼樣的事。

把助人視為探索初心、凝聚志業的修煉

早在幾年前,我讀過《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的一本書——《第二座山》。他提到人生有兩種目標。第一座山,是追求世俗成就——名聲、財富、地位;但攀上山頂後,許多人感到空虛。這時,他們才望見第二座山:那是一個超越自我的旅程,是利他的使命感,是尋求意義與奉獻的過程。

這場遴選會對我而言,既是職涯轉折點,也是我邁向第二座山的一次嘗試。會議結束後,委員們關起門來評分。我則靜靜走回辦公室。儘管肩上壓力沉重,心中卻無比踏實。我並不那麼在意分數的高低,我只是誠懇地遞出一張「申請入山證」,希望自己能有資格踏上第二座山,帶領更多人前行。

我還知道,我設想的劍筒中有無數支劍,但不是每一支都適合立刻拔出,也不是每一支都必須由我拉弓射擊。如果無法親自爬第二座山,我也願意在旁協助,幫忙其他的入山者攀登第二座山。對我而言,這段經驗不僅是一場遴選,更是一段探索初心、凝聚志業的修煉。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深感慶幸,自己曾經真誠地出現在登山口前,遠眺美好的山頂,期盼走一條人跡罕至的山路。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大眼科部教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