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台積電即將於 2025 下半年推出劃時代的 2 奈米 N2 節點製程之際,其競爭對手英特爾的 Intel 18A 製程也緊鑼密鼓開發。
市場甚至傳出,包括輝達 (NVIDIA)和博通 (Broadcom)等ASIC設計大廠,都已開始測試 Intel 18A,同時三星晶圓代工部門也積極與輝達、高通等客戶洽談評估2奈米製程,希望地緣政治變局下爭取訂單。由此可見,當前頂尖晶圓代工廠的競爭焦點,已全面轉向2奈米競逐。
儘管市場競爭態勢已然確立,各家廠商皆積極備戰,然而,目前的市場發展態勢仍以台積電獨占鰲頭,英特爾與三星則明顯落後。根據台積電於5月15日技術論壇台北場上公布的資訊,其N2製程不僅維持原訂計畫,將於2025年下半年進入量產,且其256Mb SRAM的平均良率已超過90%。更值得一提的是,N2量產第二年的新設計定案 (tape-outs) 數量,相較於同期的N5製程,大幅成長了四倍。
最暢銷的製程技術
至於備受矚目的N2P製程,亦按計畫將於2026年下半年開始量產。相較於N3E製程技術,N2P將能在相同功耗下提升高達18%的運算速度,或在相同速度下降低約36%的功耗,同時邏輯密度也將增加1.2倍。此外,另一改良型N2X製程預計將提供約10%的最大時脈頻率 (Fmax) 提升,並計畫於2027年投入量產。整體而言,N2製程獲得客戶高度採用,第一年的採用量即為N3/N5同期的兩倍,第二年更達到四倍之多。外資報告甚至指出,在此強勁的需求下,N2節點製程有望超越N3,成為台積電最暢銷的製程技術。
相較於台積電對N2製程的樂觀展望,被視為背水一戰的英特爾 Intel 18A,儘管目前正積極最佳化製程並爭取客戶,但其後續發展仍有待觀察。英特爾日前晶圓代工大會數據,Intel 18A整合PowerVia、BSPDN等,較上代Intel 3密度提升超過30%。PPA(效能、功耗、面積) 方面,採用Intel 18A標準Arm核心架構的晶片,1.1V電壓下可實現25%的速度提升以及 36% 的功耗降低。此外,Intel 18A的面積利用率也優於Intel 3,製程具更高面積效率和更高設計密度潛力。
台海地緣政治風險
從已公布數據看,Intel 18A的確展現不俗實力,這也成為英特爾積極爭取高通與博通等潛在客戶的重要依據。路透社報導,英特爾財務長David Zinsner在摩根大通(J.P. Morgan)於波士頓舉行的全球科技、媒體與通訊會議就坦言,試產晶片後部分客戶已退出,實際承諾的量並不大。台積電N2尚未量產,便預估量產第二年客戶採用數量較3 / 5奈米翻漲四倍,兩者有天壤之別。
韓國朝鮮日報引述市場人士消息,三星晶圓代工部門很快進入輝達GPU和高通AP的2奈米效能評估最終階段。三星晶圓代工正積極努力,不僅要提升自家Exynos 2600量產,更著眼於客戶供應商多元化的趨勢,希望地緣政治考量下,爭取到部分2奈米訂單。
台海地緣政治風險日益升高,促使全球大型科技公司意識到不能過度依賴單一供應商台積電。因此,即便初期效益可能不如預期,潛在客戶近來也已開始評估與三星合作的可能性。這顯示當前市場多數客戶仍傾向與台積電合作,但基於地緣政治的考量下,也開始嘗試與三星晶圓代工部門建立合作關係。
法人指出,先前傳出AMD傾向採用台積電在美國的產能,並計畫將原先給三星晶圓代工部門的4奈米產能訂單,將轉移至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的消息來看。未來地緣政治因素能否在產業內持續發酵,還是台積電能藉美國晶圓廠吃到其他競爭對手的商機,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本文轉載自2025.05.15「科技新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