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研究顯示,比起胸部X光檢查,LDCT檢查更能早期發現肺癌,降低肺癌死亡率。過去政府未給付LDCT檢查,自費約4千至6千元,讓不少人卻步。然而,台灣肺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為早期發現肺癌,國健署現已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LDCT檢查,只要符合以下資格,即可每2年免費篩檢1次。(本文節錄自《精準營養與肺癌治療》一書,作者:陳晉興,許瑞芬,葉宜玲,天下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一、每年做X光檢查可以早期發現肺癌嗎?
X光檢查輻射量低,做完檢查即可看片確認,費用便宜,因此成為篩檢肺部病灶的第一線工具;但若肺部病灶小於1公分,或腫瘤被肋骨、胸椎或心臟等器官組織擋住,就很難用X光檢查偵測到,反而錯失早期發現肺癌的機會。國外研究也證實,胸部X光檢查無法降低整體肺癌死亡率。
二、什麼是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和一般胸部電腦斷層掃描有何差別?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LDCT)檢查的精準度極高,能偵測到0.3公分以下的肺部病灶,對於初期肺癌的篩檢效果遠優於磁振造影和正子掃描,且檢查前不用禁食和禁水,也不需注射顯影劑,不會不舒服,輻射劑量遠低於常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傷害性很小。
國內外研究則顯示,比起胸部X光檢查,LDCT檢查更能早期發現肺癌,降低肺癌死亡率,可說是防治肺癌的一大利器。
三、LDCT檢查需要自費嗎?多久做一次比較好?
過去政府未給付LDCT檢查,自費約4千至6千元,讓不少人卻步。然而,台灣肺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為早期發現肺癌,國健署現已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LDCT檢查,只要符合以下資格,即可每2年免費篩檢1次:
具肺癌家族病史
45-74歲的男性或40-74歲的女性,且其有血緣關係之父母、子女和兄弟姊妹經診斷罹患肺癌者。
具重度吸菸史
50-74歲、吸菸達20「包-年」以上的重度吸菸者(即平均每日吸菸包數乘以吸菸年數大於20),或已戒菸但未達15年者。
以上高風險族群若仍未戒菸,則需要同意接受國健署補助之戒菸服務,否則無法免費篩檢。
不過,肺癌並非只會發生在高風險族群身上,不具任何肺癌危險因子的人,也可能檢查出肺癌,建議一般民眾45歲時可做第一次LDCT檢查,如果未發現異常,之後每2-3年做1 次追蹤檢查即可。
四、肺結節都會變成肺癌嗎?需要手術切除嗎?
肺結節一般是指小於3公分的肺部點狀陰影,接受LDCT檢查的人,約有1/3會檢查出肺結節,比例相當高;但其中95%是良性肺結節,可能是肺結核、細菌、黴菌感染造成,或肺部受傷、發炎留下的疤痕組織,有時則是良性病變,並非惡性病灶,不需過度驚慌。
肺結節依型態又可分為實心肺結節、部分實心肺結節和非實心肺結節等,醫師會依據結節大小、形狀、特性及是否為肺癌高危險族群,決定後續處理方式。
肺結節愈大,惡性風險愈高
小於0.6公分的結節,通常惡性機率很低,定期追蹤即可;0.6-0.8公分的肺結節,可在3-6個月後再做1次LDCT檢查,如無變化就繼續追蹤,如有變大或特徵改變,可考慮進一步處裡;0.8公分以上的結節建議至胸腔專科門診診治。
以形狀來看,有的肺結節呈現不規則棉絮狀薄影,就像毛玻璃擋在肺組織前面,這種肺結節稱做毛玻璃霧狀病變,原發性肺癌的機率較高,但因生長速度緩慢,不需太過恐慌。
而另一種形狀圓潤緻密的實心肺結節,如果在0.8公分以下,較難判別是良性或惡性,會在3個月後安排LDCT檢查,如無變化則持續追蹤。若實心肺結節超過0.8公分,建議至胸腔專科門診診治。
隨著LDCT檢查逐漸普及,愈來愈多民眾健檢時發現肺結節,進而憂心忡忡,甚至寢食難安,但大部分肺結節不會轉變成惡性腫瘤,醫師判斷不需手術切除的肺結節,基本上都是安全的。
民眾如健檢發現肺結節,先不要緊張,應和醫師充分溝通討論,遵循醫囑,定期追蹤,萬一發現癌變也能早期切除,根治機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