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AI素養時代來臨:非AI技術人員與AI協作的四步驟增能路線

蔡明春
user

蔡明春

2025-05-14

瀏覽數 1,350+

你需要懂得怎麼對AI提問、怎麼在日常工作中用它解決問題。Photo by Viralyft on Unsplash
你需要懂得怎麼對AI提問、怎麼在日常工作中用它解決問題。Photo by Viralyft on 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論及工作者應具備的「AI素養」,關鍵不在於深度理解AI模型的底層技術,而在於與「如何有效與AI互動」的基礎認知養成。從思辨到實踐,AI素養有著明確四階段的養成步驟。如何判斷自己立足於哪個階段,又需要強化哪個失落的環節?可從本文提出的三個關鍵問題切入。

在生成式AI快速普及的今天,與AI合作,已不再是AI技術人員的專利,而是每一位職場工作者必須具備的新素養。從寫報告、做簡報、回應客戶、分析數據,到AI智慧應用,AI正悄悄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但問題是:你真的會「用 AI」嗎?這篇文章將告訴你,非AI技術人員該如何培養AI素養,讓AI成為你最強的工作夥伴。

什麼是AI素養?關鍵不在寫程式,而在懂得對話與應用

當我們談「AI素養」時,許多人第一反應是:「我又不是AI工程師,不會寫程式,怎麼可能具備AI能力?」

但事實正好相反。在生成式AI普及的今天,真正需要普及的,並不是技術能力,而是使用與應用能力。現在的AI工具,像是 ChatGPT、Google Gemini、Microsoft Copilot 等,已經不再需要你寫任何一行程式碼。你需要的,是懂得怎麼對AI提問、怎麼在日常工作中用它解決問題,甚至了解AI可以幫你解決什麼問題,這才是現代職場真正重要的AI素養。

AI素養不再是科技人的專利,而是一種新型態的溝通力、思考力與應用力。就像使用電腦不需要成為電腦工程師一樣,使用AI,也不必理解深層模型原理,而是要懂得如何與AI對話,並善用它來解決問題。換言之,AI素養代表每一位職場工作者,是否具備正確理解、判斷與應用AI工具的能力。此外,隨著AI技術快速滲透各個領域,我們不僅要「會用AI」,更要「用得恰當」。現代的AI素養,也包含使用者具備基本的倫理與風險意識,了解AI可能出現的偏誤、資料隱私議題,以及生成內容的真偽辨別能力。這些判斷力,能幫助我們在資訊日益複雜的環境中,更安全、有責任地運用AI,推動創新而非製造風險。

這種與AI合作的能力,已成為知識工作者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無論你身處行銷、業務、人資、行政,還是第一線服務現場,都應主動培養AI素養,才能在這場轉型浪潮中穩住腳步、創造優勢。

總結一句話:AI素養,不在於是否懂程式,而在於你是否具備與AI「對話、判斷、應用」並「妥善使用」的能力。

AI素養,不在於是否懂程式。(僅為情境配圖)Unsplash by solenfeyissa

AI素養,不在於是否懂程式。(僅為情境配圖)Unsplash by solenfeyissa

非技術背景也該具備的4項AI素養能力

當我們談「AI素養」,它不只是指懂演算法或會寫程式,尤其對非技術背景的人來說,擁有AI素養,將是未來工作的基本門檻,而非選修。以下提供四項非工程人員應掌握的AI素養核心能力:

1. 理解AI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你不需要成為AI工程師,但需要了解AI的「基本原理與限制」。AI擅長的,是根據大量資料進行分類、預測與生成,能快速產出文字、圖像、報表甚至程式碼。不過,AI並不具備真正的「理解」與「意識」。像ChatGPT雖能維持上下文對話、模擬情感或價值觀,但本質上,它是在根據語言模型預測「最有可能出現的回答」,而非真的知道你在說什麼、也沒有自己的情緒或道德判斷。認識這些差異,能幫助你在使用AI工具時不過度依賴、不誤信錯誤資訊,知道如何與AI協作完成任務。

2. 提出好問題的能力

生成式AI就像一位懂得執行指令的得力助手,而它的回答品質,往往取決於你「怎麼問」。精準的提問能引導AI產出邏輯清晰、具體實用的回應;模糊的問題,則可能得到空泛或不貼切的答案。這不僅是一種操作技巧,更是一種新的語言能力與思考方式。舉例來說,「幫我寫一段文案」與「請撰寫一段針對25–35歲女性、語氣輕鬆活潑的社群貼文文案」這兩種提問,所得到的結果將截然不同。關鍵在於:你給AI的資訊越清楚,它就越能幫你精準輸出。

(延伸閱讀:如需進一步了解提問技巧,可參考另一篇專欄〈從DeepSeek 看AI革命:生成式AI如何改變工作模式?〉)

3. 驗證與調整AI回應的能力

雖然生成式AI的表現越來越自然流暢,但它的回答並不全然正確。當輸入資訊不夠清楚,或題目本身模糊不明時,AI有可能會「合理地胡說」,產生錯誤資訊或臆測性的內容。這正是我們在使用AI時,最需要警覺的風險之一。

使用者必須具備基本的判斷力與驗證意識,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分析AI的回應是否可信,並根據需要調整提問方式,要求補充上下文、舉例說明,或明確標註資料來源。舉例來說,當你問:「請幫我列出台灣2024年最新ESG指標政策」,AI可能會用合理的語氣生成一段看似正確的內容,但實際卻可能引用過時資訊,甚至編造尚未出現的政策。這時你可以改問:「請根據2024年台灣官方資料,列出最新ESG政策,並註明來源。」這樣的提問方式可有效避免誤用假資料,同時鍛鍊你與AI的「協作品質」。因此,使用者需要具備基本的判斷力與驗證意識,能根據不同情境判斷回應是否可信,並進一步調整問題方向,讓AI更貼近你的真實需求。

4. 將AI應用於實務並跨部門協作的能力

AI素養不僅僅是會操作工具,更重要的是能夠將自己的產業專業與現場經驗轉化為具體可行的AI應用場景進而與技術人員協作,打造真正解決問題的智慧應用。擁有產業知識的你,比誰都更了解客戶痛點與作業瓶頸。具備AI素養,代表你能判斷哪些任務具有重複性、可預測性或足夠資料基礎,這些都是AI能發揮最大效益的切入點。

舉例來說,某銀行財富管理中心的理專發現,高資產客戶經常詢問類似的服務細節,如「什麼時候扣款」、「換匯手續費是多少」、「保單是否能線上查詢」等,導致反覆查找 SOP 耗費大量時間。此時,理專主管便可提出導入內部AI問答助手的構想,讓理專透過關鍵字即可快速查詢標準回應或作業流程。技術團隊則負責串接企業內部知識庫與語言生成模組,讓回應更即時、更一致,大幅節省時間並提升服務品質。這樣的跨部門協作,不僅展現AI實務應用的價值,也強化了產業專業與技術創新的整合力。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AI素養成長地圖:從使用到應用的四大關鍵能力

理解了非技術人員必備的四大AI素養能力後,你可能會進一步好奇:這些能力之間有什麼關係?該從哪裡開始?其實,AI素養不是單一技能,而是一條從「會使用」到「能應用」的成長路徑。為了幫助大家更清楚掌握AI素養的全貌,以下透過一張視覺化圖示,幫助你一次看懂從入門到成熟的AI素養地圖:

AI素養四大能力示意圖。作者提供

AI素養四大能力示意圖。作者提供

這張圖以「工具操作力 × 概念思維力」為縱軸,「使用導向 × 應用導向」為橫軸,將AI素養劃分為以下四個能力區塊:

能力

象限

說明

AI工具運用力

第二象限(左上)

能有效操作各種AI工具完成單一任務

AI判斷與思辨力

第三象限(左下)

能分析、驗證AI回應內容的正確性與適用性

AI跨域協作力

第四象限(右下)

能結合產業知識與技術資源,共同開發AI智慧應用

AI應用實踐力

第一象限(右上)

不僅熟練使用工具,更能整合到實務場景中解決問題

簡單來說:

如果你能與AI對話、善用工具,代表你具備了「工具運用力」。

如果你能辨識回應的正確性,不盲信AI,代表你有「判斷與思辨力」。

當你能將AI整合到日常工作、流程優化中,就具備了「應用實踐力」。

進一步,若能跨部門溝通,推動 AI 變成組織創新的解方,則展現了「跨域協作力」。

結語:AI不會取代所有人,會取代不懂與AI合作的人

AI正快速重塑我們的工作模式,而非技術人員的角色,也早已不再只是旁觀者。從提問、判斷、應用到跨部門協作,AI素養已經成為每位職場工作者的關鍵能力,不論你在哪個產業、哪個部門,都應主動學會如何與 AI 協作,讓它成為你的助力,而非威脅。

現在,請問自己三個關鍵問題,開始你的AI素養自評旅程:

1. 我是否能清楚地向AI表達需求?

2. 我是否具備分辨AI回應正確與否的能力?

3. 我是否能將AI整合進我的工作流程或團隊合作中?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卻是你進入AI時代最好的起點。你或許不需要成為AI工程師,但你可以成為一位AI世代的實踐者與領航者。現在,就從認識自己處在哪個象限開始,踏出你與AI協作的第一步。

記住!AI不會取代所有人,會取代的是,不懂與AI合作的人。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