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祥豐市場二樓圖書館的角落邊,一群白髮蒼蒼的老人家,在助教指導下,耐心敲打著鍵盤,每當螢幕上出現「國字」時,不自覺地露出會心一笑。兩個鐘頭的電腦課,就在愉悅地的氣氛中,劃下句點。「三個月太短了,月梅可不可以開課一至兩年,」一位家庭主婦大聲疾呼。
這位家庭主婦口中的月梅,是基隆中正區社教站召集人許月梅。「如果不是她充滿熱忱的奉獻精神,中正社教站很難持續下去,」八斗國小退休、來當電腦義工講師的張峻松說。
昇華怨懟,化為前進動力
初次見到許月梅的人,定會被其外表所矇騙。個兒嬌小、脂粉不施、卻熱力四射的她,貌似不過40∼50歲,進一步深談後,才驚覺她已經60歲。或許,終身學習是她最好的美容保養品吧!
無名無利的事,有人會做嗎?五年前,一把火燒出許月梅另類人生。
當時55歲的許月梅是國小班導師,意外接到兒子三級燙傷消息,沒多久,馬偕醫院隨即發出病危通知。她眼前一片漆黑,強忍哀傷發電報給海外的先生。未料,奇蹟出現,兒子竟然甦醒了。她開始思考人生方向,決定提前退休,照顧家庭。
八方拼湊,湊成藝文服務站
向來鍾情於藝文活動的許月梅,自籌成立文馨工作坊,召集有志一同的婦女創辦《文馨季刊》。後來並擴大為原鄉文化協進會,並對基隆唯一的客家庄八中社區進行文史調查,「象神颱風過後,才知道有八中社區,雖然已剩斷垣殘壁,但透過拍紀錄片,仍然留下不少珍貴史料,」她說。
憑藉著不斷的努力,許月梅逐漸累積口碑,2003年新竹社教館擬在基隆設社教站時,立即鎖定她為目標。社教站並無政府補助經費,上至召集人、下至助教都是無給職志工,許月梅抱著服務更多人的想法,欣然接受,並與另一位伙伴王秀美各出資3萬元成立中正社教站。
好不容易租借到圖書館一角,這群婆婆媽媽們捲起袖子,布置起「家園」。桌子、椅子、音響、電腦,許月梅能搬的都搬來了;連鍋碗瓢盆,也是志工提供。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中正社教站一成立,就碰到前所未有的「SARS」危機。「以前沒做過社教,一接手就遇到SARS,真是慘烈,」許月梅說。
還好她愈挫愈勇,隔年就密集推出終身學習教育系列,並舉辦「畫」說圖書館、兒童美術夏令營、黃金粽客家美食、生活文化研習營、漁村電腦文書人才培訓等等。
要宣導終身學習觀念著實不易,尤其是老人家。許月梅絞盡腦汁後,「市場電影院」於焉誕生。今年3月,在市場一樓開始播放老人健康、衛教等影片,為吸引他們觀看,免費提供茶點,時間久了,他們知道是志工自掏腰包後,也會帶食物來分享。看完影片後,志工還會設計帶動唱等活動,以增強記憶。
活動接連舉辦,幾乎沒有閒暇時間,但也讓中正社教站不僅2005、2006年連續兩年贏得社教評鑑特優獎,也打響在基隆的名號。可想而知,許月梅有多投入社教工作。
長期爭取,總算得家人認同
為自籌經費,許月梅大量接案子,以維持營運,白天忙社教,晚上熬夜編書,日子久了,身體自然會抗議,而出錢出力,看在先生眼裡更不是滋味。大吵小吵不斷,癥結點就是「社教站」。「先生會反對,大都是為了我的身體,」許月梅說。
雖然社教站可以透過提案,拿到補助經費,但貼錢、墊錢卻是常有的事。
去年許月梅就墊了100多萬,今年已經墊了80萬,雖然這些錢都會陸續補回,但平常自掏腰包貼補的錢已無法計算。
但三年多下來,家人終於習慣許月梅的生活模式,先生不再爭吵,兒子、女兒也會抽空幫忙。最有趣的是,她高齡80幾歲的婆婆,每次都會對她說,「月梅,我們家又不是養不起你,你為何還要這麼辛苦,一大早去上班。」其實,她壓根兒不敢讓婆婆知道媳婦是無給職志工。
傳染學習,分享成果更快樂
無名無利、出錢又出力,許月梅所為何來?「學員從不會到會,變成有自信的人是最大成就,而我又可以一邊學習一邊分享,很好啊!」許月梅說。
從小就愛學習的她,興趣之廣,令人咋舌。她樣樣都學、樣樣都會,有一次新竹社教館館長蘇解得看到她在砌水池、鋪磁磚,驚歎地說:「你不是人。」
許月梅唯獨對「財務」一竅不通,「對錢不斤斤計較,才能有如此奉獻的心,」一位志工說。
學員的成長讓她最為津津樂道。劉美雲,是50多歲的家庭主婦,只有小學程度的她很自卑。有一回許月梅帶她做田野調查,要她錄音。沒想到她從未用過錄音機,回來才發現沒錄好,暗地買了錄音機,又做了一遍採訪。許月梅看完稿子對她說:「你整理得不錯」,簡單的一句話卻讓劉美雲信心大振,從此努力學習,還當上電腦助教。
另外一位62歲的李玉燕女士,國中程度,原先是保險業務員,進入社教站後,找回自信與興趣,她現在是島嶼劇坊的業餘演員,經常到文化中心表演。劉美雲、李玉燕都說:「如果沒有碰到月梅,就不會有今天的我。」
自認自己到現在還是「學生」的許月梅,認為從事「終身學習」工作是沒有終點的,「就是做到不能做、躺下去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