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獨家專訪〉荷蘭交通部次長潔可琳.貝克 海陸空大匯合,荷蘭成為歐洲貨運樞紐

楊瑪利、林妙玲
user

楊瑪利、林妙玲

2007-11-01

瀏覽數 18,350+

獨家專訪〉荷蘭交通部次長潔可琳.貝克 海陸空大匯合,荷蘭成為歐洲貨運樞紐
 

本文出自 2007 / 11月號雜誌 全球飆機場

談到主管航空與運輸業務的荷蘭交通部次長貝克女士(Mrs. Jacqueline Tammenoms Bakker),許多荷蘭人都稱讚這是一位專業又能幹的職業婦女。

曾經在殼牌、麥肯錫等單位服務過的貝克,於2001年被政府延攬進入交通部擔任次長,主管航空與物流產業發展。

在訪問中她一再強調,其實荷蘭政府是一個小政府,根本沒有多少錢補助產業的發展,政府只是架設一個平台,鼓勵產業界創新,就能打造荷蘭在全球化時代下的競爭地位。以下是她接受專訪的精華。

處歐洲門戶,物流業蓬勃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荷蘭政府如何促進物流產業競爭力,做了哪些努力?

潔可琳.貝克答(以下簡稱答):荷蘭雖然是小國,但卻是一個全球主要的貿易大國,目前排名世界第八名。我們也一直把自己視為貿易國。

政府的確把保持這樣的領先定位視為施政的優先目標,特別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裡,貿易流(trading flow)正在改變中,現在有許多貨物就從中國、韓國等亞洲地區來到歐洲。

一直以來,荷蘭有很好的地理位置,號稱歐洲的門戶,物流產業創造了近60萬個工作機會,整體產值占荷蘭GDP的5%~6%。

特別是鹿特丹港,一直都是進入歐洲的入口。我們正計畫要擴大鹿特丹港的負載量,已經從鹿特丹港建立一條貨運專用鐵路(Betuweroute),可以直達德國。

鹿特丹港也持續在擴建中,正填海造陸,到2013年還會增加幾千公頃面積,增加吞吐量。所以政府一直很注意基礎建設是否足夠、是否足以維持物流優勢。

因為好幾條歐洲大河如萊茵河,都匯聚到鹿特丹出海,讓鹿特丹港具有先天的地理優勢。但是機場就沒有了。

目前史基浦機場能在乘客運輸上排到歐洲第四名、貨物運輸量排第三名,並不是因為有很好的天然條件,它的成功主要來自於良好的規劃。

從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政府、史基浦機場管理集團與荷蘭航空等單位,著手研擬機場的發展與定位,當初計畫讓史基浦機場成為歐洲的門戶,乘客可由此轉機到歐洲各地。在這個策略底下,荷蘭是歐洲第一個與美國簽訂「開放天空協定」(Open sky agreement)的國家,讓荷蘭可以到達美國的許多地方,奠定在歐洲的轉運站優勢。

成為一個轉運樞紐(hub)、或是做為一個機場城市的概念,也都是在那時候才提出的。當然我們很幸運,有一群懂得做對事的機場管理經營團隊,那是很有創業家精神的。

歐陸塞車多,運輸轉水路

問:你提到貿易流一直在改變,有什麼重要新趨勢?荷蘭在新潮流下又如何繼續保持優勢?

答:近十年來,你可以看到兩大趨勢。一是從東歐來,波蘭等東歐國家近年的經濟成長已經為歐盟帶來很重大影響。東歐逐漸成為西歐製造業的生產基地,大約五到十年前開始,愈來愈多的貨物是從東歐到鹿特丹港,以往主要經由陸路運輸,但現在逐漸採取「北歐近海運輸」(short-sea shipping),2004年當荷蘭歐盟輪值主席時,那半年任期內我們把推動北歐近海運輸當成最主要的議題,因為這樣可以節省陸運的塞車問題。

其實整個歐洲大陸最大的問題是塞車,路上太多車了,所以如果你可以把卡車從陸上交通拿走,那是最好的。

另一個大改變是,中國進口到歐洲的貨物這幾年出奇地增加,荷蘭的物流產業的確因此受惠良多,我們未來也會爭取中國公司來荷蘭設置物流中心,這將能進一步促進荷蘭的成長。

問:荷蘭的物流相關產業的就業人口,幾達60萬人,你六年前剛上任時也大約是這樣的數字嗎?

答:我認為是增加了,但絕對不是因為我的因素。而整體的物流產業是變得更有效率了。其實也不是愈多就愈好,因為有時候是愈少愈好,愈少人可以做愈多事,表示愈有效率。

問:每年荷蘭政府投資多少錢在這些建設上呢?

答:這是好問題,事實上,荷蘭政府不太出錢,都是鼓勵民間自己創新。不過直達德國邊界的貨運專用鐵路,花了10到15年的時間,就是由政府投資40億歐元,而且用最高的環保標準興建。我們支付荷蘭這一段的長度約160公里,而德國政府支付德國那一段,這條鐵路剛剛開通,會把很多卡車從馬路上移走,這是很重要的。

鹿特丹港的整體進出口量太龐大,以至於現在歐洲的道路上充滿卡車,忙著輸運這些貨物。現在從鹿特丹港出發,透過河運運輸到歐洲各地的貨物大約60%,30%~35%則是道路運輸,其他的是鐵路,但當專用貨務火車今年開通後,走鐵路的貨運量會很快呈倍數增加,這是很好的。

內需市場小,最好的老四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問:為何史基浦機場與鹿特丹港能一直成長,主要原因是什麼?為何好像成長沒有極限?

答:我想鹿特丹的主要競爭對手漢堡港(德國)、安特衛普港(比利時)的擴展速度,可能更快。

但鹿特丹港的發展還是超乎我們預期地快,而且鹿特丹港可以運送的貨物非常多元,是歐洲最大的貨櫃運輸港,加上因為地理位置的條件,可以連結各種運輸管道,河運也很重要,因此發展性非常高。儘管如此,我們還必須很小心面對漢堡港、安特衛普港的競爭。

問:未來鹿特丹港的主要挑戰是什麼?

答:一直以來,塞車都是最頭痛的問題。未來十年,道路擁塞、環保問題是我們一定要面對,並尋求解決方案的。不論是對鹿特丹港、史基浦機場來說,道路擁塞都是日益嚴重的問題,也許我們會針對道路使用權來收費,以改善問題。此外,擁擠的道路運輸也會產生CO2排放,導致氣候變遷,這些問題不會立即浮現,卻會日益嚴重。

問:史基浦機場未來有可能晉級,成為第一名或第二名嗎?

答:我想不太可能,客運上前三名的英國希斯洛機場、法國巴黎機場、德國法蘭克福機場有他們本國的市場,他們的本土市場都非常大,但荷蘭市場很小,只有1600萬人口,主要還是靠轉機乘客來做大市場。史基浦機場不想做第一名,也不太可能,但我們想成為最好的第四名。

政府扮推手,創新造第一

問:你認為荷蘭人或這個國家有什麼特色?

答:美國第二大租車公司AVIS曾經做過一個廣告非常成功,上面說:「我們只是租車業第二名,幹嘛用我們呢?因為我們更努力」(Avis is only No.2 in rent a car. So why go with us?We try harder!),我一直很喜歡這個廣告。因為荷蘭也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必須要一直去尋找、發現新的創意,這幾百年來我們也努力藉著地理上的優勢,成為進入歐洲的門戶,荷蘭永遠想要有新想法。

如果你看史基浦機場與荷航的例子,會發現他們有很多的「世界第一」,例如荷航是全世界第一家使用自動電子登機劃位(check in)的航空公司,史基浦機場也是全世界第一個使用虹膜辨識機(IRIS)先進技術的機場。其他還有很多很多。

在荷蘭的航空史上,有許多成就的建立不是靠政府的協助,政府只是設法創造出一個環境、培養出一群人才,都是靠人民的創新精神。

問:史基浦機場有很多的第一次和第一名,鹿特丹港也有嗎?

答:鹿特丹港最近就提出來,想要做全世界第一個成為「無碳」(CO2 Neutral)的港口,這也是很創新、超級有企圖心的。

我常常帶很多外國人拜訪鹿特丹港,他們總是對鹿特丹港的電腦化管理感到很驚訝,港內所有的交通狀況、貨物流通量都可以立即在電子儀表板上顯示,只要在螢幕上 就可以把全部船隻的狀況顯示出來。我不知道其他國家有沒有這種管理設備,也許這些訪客只是禮貌地恭維我們。

強化海陸空,做貨運樞紐

問:你們怎麼樣到全世界吸引外商來投資?

答:除了官方的互相拜訪之外,一個很核心的行銷概念是讓使用者說話。以鹿特丹港的狀況來看,與鹿特丹港有合作關係、在港邊設立基地的業者,因為鹿特丹港功能強、合作愉快,都很樂意向他們的商業社群宣傳鹿特丹港的好,這些人也經常在世界各地旅行,他們就是最好的宣傳者,荷蘭政府可沒有付錢請他們做宣傳喔!

問:據聞荷蘭40%的外商公司,都是投資物流產業的,這是真的嗎?

答:我不確定確切數據。但荷蘭人的確在物流產業上有獨到專業,特別花卉物流更是其中翹楚,像是物流的奇蹟一樣。他們用的最新科技總是讓顧客感到驚奇,你可以在電腦上看到所有的拍賣交易、金錢流向動態,甚至不用親身到拍賣現場,就可以參與交易。

問:你可以預測一下未來五到十年荷蘭物流產業的趨勢嗎?

答:未來十年我們應該會受惠於那條專用貨運鐵路系統,還有當2013年鹿特丹港擴建完成、新增加填海造陸土地後,這可以加強我們做為貨運樞紐的定位與物流產業的競爭力,可以增加容納量。

我們可以看到,未來飛機、海運、路運都將快速成長,我想荷蘭一定會因此獲利,可以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比較難的是,當全球化的貿易流通愈趨頻繁時,塞車問題會愈趨嚴重,二氧化碳減量排放也是我們要考量的。經濟與環保平衡問題,會是一個困難,但是大家也都沒有水晶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