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春風輕拂過恆春半島,喚醒沉睡的山林與大地,一場以風為名的旅遊盛事悄然揭幕。2025年3月29日,「屏東風域祭」在石門古戰場旅遊資訊站盛大開幕,以「跟著風的足跡去旅行」為主題,串聯屏東風域半島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故事。這場貫穿四季的年度活動,不僅是旅遊品牌的創新,更是對土地記憶與文化傳承的深刻致敬。從春季的「自然風」到冬季的「海風」,屏東縣政府以風為引,邀請旅人循著風的軌跡,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探索之旅。
屏東風域祭揭幕:春風喚醒恆春半島
屏東風域半島的風,從來不只是自然現象,而是融入當地人生活與記憶的文化符碼。屏東縣政府以「落風成山,漫遊邊境」為核心理念,打造「風域半島」觀光品牌,沿著縣道199線與200線,編織出風與地景交融的動人篇章。2025年的屏東風域祭以四季為主軸,分別推出春季的「自然風」、夏季的「原風」、秋季的「晚風」以及冬季的「海風」,每一季都以獨特的方式詮釋半島的多元面向。
首波活動「自然風」於3月29日至30日在石門古戰場旅遊資訊站登場。這片曾見證牡丹社事件的歷史之地,如今化身旅遊起點,帶領參與者沿著河堤穿越時空,結合自然步道與文化體驗,感受半島的生機與歷史脈絡。而夏季的「原風」(6月7日至8日,牡丹遊客中心)則聚焦原住民與風共存的智慧;秋季的「晚風」(9月6日至7日,九棚旅遊資訊站)以夜間文化活動點亮半島夜晚;冬季的「海風」(12月6日至7日,旭海)則與太平洋相會,展現海洋文化的奔放。四季活動各具特色,卻又環環相扣,共同勾勒出風域半島的全貌。
追風尋寶:自然與文化的冒險之旅
「自然風」活動中最受矚目的亮點,莫過於「追風定向尋寶」。這項結合地景、人文與生態元素的互動體驗,讓參與者在石門山周邊展開一場充滿驚喜的冒險。透過專屬LINE群組接收線索,旅人從古戰場遺跡出發,探索獵人射箭、植物拓印與觸感體驗等任務點,每個環節都藏著半島的故事。活動不僅考驗參與者的觀察力與團隊合作,更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人深入認識這片土地的自然與文化價值。
完賽者還有機會抽獎,獲得知名插畫IP「有隻兔子」聯名超萌文創小物。這款以兔子為主角的贈品,不僅增添活動趣味,更成為旅人與半島記憶的連結。屏東縣政府巧妙將數位互動與實體體驗結合,讓「追風定向尋寶」成為屏東風域祭的吸睛焦點,也為參與者留下難忘的春日回憶。
除了定向尋寶,3月29日的「風之聲音樂會」為活動注入靈魂。在地音樂家少妮瑤、Summer Hsu與原住民表演團體將以風的流動為靈感,帶來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聽覺饗宴。從排灣族的鼻笛聲到海風的低吟,這場音樂會不僅是藝術展演,更是一次對半島多元文化的致敬。音樂與風的交響,讓旅人在自然的懷抱中,感受到文化的生命力。
原風藝術:多元文化的創意展現
夏季的「原風」活動則更進一步,在牡丹遊客中心推出「半島吹原風藝術體驗打卡裝置」。這座以風為靈感打造的互動藝術品,融合在地元素,既是視覺焦點,也是文化傳遞的媒介。旅人透過拍照留下與風共舞的瞬間,同時也參與了一場文化的對話。這種將藝術融入旅遊的做法,展現了屏東風域祭的前瞻性思維。
屏東風域祭不僅是觀光盛事,更承載了永續旅遊的願景。今年推出的「半島遍路朝聖行旅」,以歷史事件與特色景點為線索,帶領旅人深度探索半島。首發路線從石門山到旭海,反應熱烈,無論自駕或搭配大眾運輸,都能輕鬆參與。每站都是一個故事,每一步都與風相伴,讓旅遊不再只是走馬看花,而是與土地建立更深的連結。
此外,「四季風域市集」集結在地美食、工藝與文化攤位,讓旅人品嚐屏東風味;秋季的夜間文化活動與冬季的海洋體驗,則進一步豐富旅程的多樣性。屏東縣政府交通旅遊處處長黃國維表示:「風域半島的風,承載著生態與人文的記憶。從定向尋寶到原風活動的文化傳承,屏東風域祭以實際行動,書寫半島的旅遊永續。」
永續旅遊:四季風域的未來藍圖
2025屏東風域祭以風為媒介,將恆春半島的獨特魅力推向更廣闊的舞台。春季「自然風」喚醒大地,夏季「原風」綻放多元文化,秋季「晚風」點亮夜晚,冬季「海風」奔向海洋。這場全年盛事,不僅讓旅人認識落山風風景特定區的自然與文化價值,更呼籲參與保護這片土地的行動。
想加入這場風的旅程?「追風定向尋寶」與「半島遍路朝聖行旅」報名可至「風域半島」官網,定向尋寶需加入官方LINE群組獲取最新資訊。
更多交通與旅遊建議,可下載「屏東GO好玩」APP,或關注「屏東GO好玩」與「屏東GO交通」社群粉專,輕鬆規劃行程。2025年,跟著風的足跡,來屏東風域半島,體驗一場自然與人文交織的探索之旅吧!
(屏東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