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玉山航空創辦人是誰?專飛國內線,能突圍華信、立榮?

星宇之後再一新航

吳婉瑜
user

吳婉瑜

2025-03-28

瀏覽數 33,650+

圖為松山機場。張智傑攝
圖為松山機場。張智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繼華信、立榮航空之後,台灣原本有望誕生第三家國內航空公司——玉山航空。然而,該公司總經理徐柏岳近期因捲入大罷免風波後,主動請辭,也讓玉山航空的後續籌備計畫埋下變數。徐柏岳是誰?台灣國內航線市場有多大?為何復興、遠航等航空公司相繼退場後,再無其他航空公司加入國內線戰局?《遠見》深入解析。

前玉山航空總經理徐柏岳日前參加「退役將領挺身反共護台-大路跑大縱走」記者會,公開表態支持大罷免活動後,被踢出空軍官校群組。歷經事件風波後,傳出他已在4月2日自請離職,玉山航空已證實此事。徐柏岳請辭也為後續籌備計畫埋下變數。

徐柏岳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台灣國內航線票價長期受到政府管制規範,無法彈性調整,使得航空公司在淡旺季之間難以維持營運平衡,且在春節等旺季,離島航線一位難求,凸顯供需失衡的困境。玉山航空正是要填補這一缺口,特別聚焦東部及離島的交通改善。

此外,針對離島冬季濃霧問題,玉山航空計畫與ATR原廠合作,評估安裝ATR's ClearVision™ Enhanced Vision System(EVS)系統,引進這項技術提升飛航安全,克服因濃霧等天候停飛問題,解決離島居民困擾多年的交通往返困境。

玉山航空總經理徐柏岳(右)。取自臉書@徐柏岳

玉山航空總經理徐柏岳(右)。取自臉書@徐柏岳

玉山航空創辦人徐柏岳是誰?

徐柏岳什麼來頭?他曾是空軍飛行員,過去是復興航空ATR72-600型機隊駕駛兼飛行教練,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親子作家「鷹爸」。

根據他的說法,玉山航空將以東部為發展核心,西部航線作為營收補貼來源,藉此規劃台北、高雄直飛蘭嶼等航線,試圖解決離島交通不便的問題。若順利成立,玉山航空將成為繼2018年星宇航空後,第七家國籍航空公司。

玉山航空於經濟部商工登記資本額為150萬元。

玉山航空於經濟部商工登記資本額為150萬元。

不過,交通部民航局指出,目前尚未接獲玉山航空的籌設申請,且該公司登記資本額僅150萬元,相關規劃也引發業界對其可行性的質疑。

令外界好奇的是,國內線供需情況為何?真有第三家航空公司發展空間?根據交通部民航局「國內航線班機載客率」統計資料顯示,自2008年起,國內航線可售座位數約落在6、700萬,每年載客量約落在500萬上下,載客率六~七成;2024年可售座位數降至625萬個,創近十年新低,載客量519萬人,載客率為統計以來最高,達83%。

國內航線班機載客率。交通部民航局提供

國內航線班機載客率。交通部民航局提供

樂觀派:國內航空市場還有潛力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黃正聰分析,可售座位數減少、載客率上升,顯示市場仍有擴增供給(如增加航班)之空間,國內航線仍具一定需求潛力。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再從外部競爭者來看,由於離島航線票價受到政府管制(為保障離島居民交通權益,機票價格不得隨市場自由浮動),因此,大型航空公司對國內線的投資意願相對不高,加上先前已有業者退出市場(復興與遠東航空因空難與財務危機相繼退出市場,華航與長榮成為目前國內的主要航空龍頭),使得新進業者有機會切入。

黃正聰提到,玉山航空若能順利導入具強化天候起降能力的輔助飛行系統,並取得國際安全認證,進而與政府協商獲得差別待遇,將可能成為其在離島及氣候不穩定航線上的競爭優勢。

他也進一步比較新興航空公司的策略差異:「星宇航空鎖定長線國際市場,初期即掌握百億等級資金,相較之下,玉山航空若以十幾億規模投入國內線,受限條件確實較多。」特別是高鐵通車後,北高航線需求幾乎消失,國內僅剩離島與東部航線仍具相對價值,整體載運需求有限。

玉山航空未來飛向國際市場?

不過他認為,玉山航空鎖定國內線應視為「起手式」:初期從國內市場著手,若能建立良好營運成績,未來可望拓展至國際市場。

儘管玉山航空登記資本額僅150萬元,但黃正聰指出,該公司目前正在尋找投資人,「若能伺機而動、取得資金奧援,仍有可能穩步擴張」。從觀光產業角度來看,仍樂觀看待新業者加入,「以澎湖為例,旅遊旺季時常有民眾訂不到機票改搭船,但飛機仍是多數遊客的交通首選,若能增加航班供給,對離島觀光發展將有實質幫助。

國內線百家爭鳴的盛況,源自1987年實施「開放天空」政策。張智傑攝

國內線百家爭鳴的盛況,源自1987年實施「開放天空」政策。張智傑攝

悲觀派:國內市場餅太小,難容新業者

不過,長榮大學航運管理學系教授黃泰林則持不同意見。他指出,目前國內線市場供需大致平衡,「很多航空公司將大飛機投入國際線,疫情後國內線未有新增機隊,導致供給未增加,載客率維持八成、未達九成,表示供給尚能應付需求。」一旦新業者進場,勢必瓜分既有市場,可能導致載客率下降、整體盈利能力變差。

他強調,「國內線市場規模不大,客源也不足以支撐一間航空公司的長期營運,飛機利用率與人力都是成本壓力,若無法穩定乘載率,恐面臨長期虧損風險。」最血淋淋的例子便是1994年由台中建商成立的「瑞聯航空」,因財務狀況不佳及飛安紀錄不良,是台灣第一家破產倒閉的航空公司。

回顧國內線百家爭鳴的盛況,源自1987年實施「開放天空」政策,CAT民航空運公司、國華航空(永興航空)、馬公航空、大華航空、台灣航空、瑞聯航空相繼成立,維持十年左右的榮景,後續歷經整併後達到規模經濟;2007年高鐵通車則對華信、立榮、遠東、復興載運量造成一定衝擊。

玉山航空的國內線計畫,恐難獲得政府補助

此外,一名曾參與國內航線航空公司審核的專家也直言,對玉山航空的國內線計畫「並不看好」。該專家指出,若鎖定的是離島或偏遠航線,政府通常會提供營運補貼,對航空公司與當地居民都有實質幫助;然而,玉山航空目前提出的航線規劃並不屬於偏遠航線,表示其營運將需完全仰賴自身運量與收入,若虧損也無法獲得政府補助。

該專家回顧,過去也曾有綠島航空欲取代德安航空的案例,最終因飛機採購問題無法落實。他強調,玉山航空提及擬使用ATR機型,但目前飛往蘭嶼、綠島的都是19人座小型飛機,實際可行性恐需再三評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