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獨家專訪〉中國最大民營航運 民生實業總裁 盧曉鍾:重慶長江航運量三年內要成長三倍

林奇伯
user

林奇伯

2007-10-01

瀏覽數 20,700+

獨家專訪〉中國最大民營航運 民生實業總裁 盧曉鍾:重慶長江航運量三年內要成長三倍
 

本文出自 2007 / 10月號雜誌 在北歐看見2020

三峽大壩從2006年起正式蓄水,未來不但江面變寬,成為「雙向道」,深度也加大,最深將達175公尺,可行7000噸級輪船,航運能量抵六條鐵路。

受「長江黃金水道」利多之惠,重慶的總航運量在五年內已成長十倍,預計到2010年還會成長三倍,達到100萬TEU(國際貨櫃計算單位),引來眾多企業爭食大餅。

中國最大民營航運集團「民生實業」擁有長江最大船隊,占重慶航運總量的四成。

民生公司在中國現代史上具有響亮名氣,創始人盧作孚曾擔任國民政府的交通部常務次長,負責抗戰時的運輸工作,「民生船」時常出現在抗戰小說之中,是一整個抗戰世代的共同記憶。毛澤東也曾盛讚盧作孚是中國民族工業發展過程中最不能被忘記的人之一。

中共統治後,民生公司轉型為國營企業長江航運公司,沉寂30年後,由盧作孚次子盧國紀在1984年重建民生公司,逐漸重掌長江航運市場大旗。現在民生實業跨足國內外航運與物流,由第三代盧曉鍾擔任集團總裁,迎接新世紀的長江航運市場大戰。

《遠見》獨家專訪盧曉鍾,暢談長江航運前景與重慶物流環境的發展趨勢。他服裝樸實,談吐謹慎,繼承「憂國憂民」的家風;對於重慶做為西部聯外大門,他認為物流業前景可期,企業只要緊盯市場、一起成長,就不用怕競爭。

以下為專訪內容:

長江水運將比鐵路省三成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三峽大壩建成後,外界看好長江的運輸前景,你認為運輸業者有何利多?

盧曉鍾答(以下簡稱答):長江自古就是中國的大動脈,抗日戰爭之前外國船都是沿著長江直航到中國的心臟——重慶,可見長江與重慶緊緊相連的重要戰略關係。

大陸改革開放後鐵公路長足發展,長江功能被淡化,但2003年三峽大壩建成,2006年正式蓄水,讓長江水量大漲。

大壩所在地,宜昌以上幾百公里成為庫區,初期只有135公尺深,去年達到156公尺,未來最深可達175公尺,水位大躍進對長江航運有利有弊,但利遠遠大於弊。

利的部分有兩點,第一,天然航道加寬,狹窄區域變成雙向道,不再限制夜航,流量大幅增加,時間也縮短。第二,河道深,就可造大船,過去1000噸船舶就已經是極限,現在3000噸級輪船一年四季皆可航行,滿水季節甚至可走7000噸大船;船舶加大讓運輸單位成本下降,以3000噸級輪船為例,比起鐵路運輸低了三成。

弊的部分有三點,第一,上壩要經過五級船閘,平均花掉四小時,不過雙線道縮短的時間比上壩多,所以這部分不成問題。其次,船舶的規格必須依照大壩標準興建;第三,不管船閘多大,未來預期會面臨「塞船」的問題,所以今年起,官方已在庫區興建「升船機」,連船帶水一起上壩,可緩解升壩壓力。

問:部分台商認為,升壩的麻煩會讓企業選擇在宜昌上岸改行鐵公路,這是否會影響重慶的航運地位?

答:(笑)不可能,這是不瞭解重慶的商人講的話。

水運的成本最低,且運輸長度愈長省下的錢愈多,貨運航行到長江上游以上至少要2000多公里,成本節省最多,在宜昌改陸路就失去水運的意義了。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大通道實現貨物門對門服務

問:長江航運的改善是否將改變重慶的區域競爭力?

答:長江上游只有重慶和成都兩個交通樞紐,成都因為不做集裝箱(貨櫃)運輸,運輸量五年來才成長一倍,重慶則成長十倍。

大家都把長江形容成「黃金水道」,就是講重慶的特殊地理位置。中國的西部大開發和美國不一樣,美國是從海邊開發到另一個海邊,後來東西岸皆可進出,內陸航運重要性相對較低;但中國是單邊進出,且「西部大開發」講究「有進有出」,難度很高,未來長江一定會是「大通道」。

以民生實業為例,集團發展的大戰略就是緊抓「大通道」概念,雖然現在已擁有長江最大船隊,但我們以後還要繼續造大船,保持優勢。另外,船隊要與車隊連結,才能實現整個長江流域運輸的網絡,民生實業也在積極發展車隊,延伸到港口500公里範圍內的「門對門」服務,讓貨物能在「一票到底」。以前門對門服務是不可能的,但現在重慶的鐵公路建設很好了,沒問題,客戶不管是要進口、出口貨物,我們都可到門服務。

武漢、萬州、宜昌、成都等城市都在民生實業的布局範圍,去年民生的長江運輸量已經達到13萬TEU,海運達到15萬TEU。整個重慶去年的長江運輸總量是34萬TEU,民生占了13萬TEU,近四成。

問:目前已有長榮集團、陽明海運等台資企業有意涉足長江航運,這是否會影響到未來的競爭環境?

答:「大通道」關乎主權,對西部大開發來說又至關重要,官方不可能會開放給外資經營!目前如果有採取合資方式經營的外資企業,都是偷渡的(大笑),我想重慶的大企業不會去進行這種合資,因為信譽度會受到影響;有做的話頂多也只做到車隊、港口、倉儲這類物流供應鏈的基礎設施。

不過競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民生要做有特色的物流,以「大通道」,做整個物流產業鏈的大生意。

跨集團合作,緊盯環境成長

問:民生實業近年來與長安集團、長虹集團成立物流子公司,去年2月「長安民生物流公司」在香港掛牌,首日股價就上漲83%,你自己怎麼看?

答:我們是以車隊出發,只做大客戶的門對門生意,如慶鈴汽車、嘉鈴本田、力帆汽車與摩托車,以及長安汽車旗下的福特、鈴木、馬自達等品牌,都是民生的客戶。另外,電器業的長虹、石化業的韓資SK集團也是民生的客戶。

大企業是面向全中國市場的,成品要賣到沿海,原材料也要採購於沿海,物流壓力很大,節省物流成本與擁有專業的服務對企業很重要,所以採購、生產、銷售物流的一體化成為未來趨勢。民生也可藉由合作大規模造船、造車,形成雙贏局面。

「長安民生物流」在香港融資確實有達到效果,不可諱言,以後造車隊、造船的資金來源,我們也是有考慮到的(笑),我們會考慮到香港上市,不過也不見得是香港,在大陸上市也可以,但目前沒有時間表。

問:你如何看重慶未來的發展?

答:重慶是中國西部的大門,市場永遠是成長的,事實上官方預期的統計數字常落後於實際發展,所以我對未來十分樂觀,只要緊盯著整體市場的成長空間,一起成長,企業規模和發展也就會跟著翻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