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不能只懂數字、看線型。股神巴菲特的傳奇合夥人查理.蒙格曾說自己擁有跨學科的多元思考模型來應對投資世界,面對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你必須擁有更多元的思維模式才能做好準備。財富是對知識的補償,而投資就是認知能力的變現。掌握投資的底層邏輯,才能創造不畏市場衝擊的投資勝率。(本文節錄自《投資的底層邏輯》一書,作者:陳超,天下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無論是葛拉漢、費雪還是巴菲特或方舟投資(Ark Invest)的凱西‧伍德(Cathie Wood),每個人對價值思維的理解不盡相同。實踐價值思維沒有固定的投資方式,不同投資人會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決定想要採取的投資策略,因此了解和掌握投資方式背後的投資思維,遠比了解投資方式更重要。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價值思維在核心思想不變的情況下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這就是價值思維永保活力的關鍵。
費雪:長期持有+研究
菲力浦‧費雪是成長股投資策略的先驅,被稱為「成長型價值投資之父」。巴菲特早年信奉「撿菸蒂」式的投資,後來受到費雪與蒙格的影響,才形成今天的護城河理論。
費雪非常重視企業的內在價值,與葛拉漢發現價值被低估的企業不同,費雪的投資風格是發現「好的企業」並長期持有,並關注企業的成長邏輯、發展前景、商業模式等,透過企業的高成長性獲得超額報酬。
費雪一生沒有持有太多檔股票,但他一旦鎖定某檔股票,往往持有10幾年。費雪從1960年代開始持有摩托羅拉,21年來,股價上漲了20倍。
費雪的投資觀點帶出價值思維的兩個基本原則,一是長期持有,二是以研究為基礎。費雪認為企業成長需要時間,長期持有企業股票才能享受到企業高成長所帶來的回報,同時產生複利;另一方面,股價短期內容易受到經濟環境、市場情緒等因素衝擊,短期價格難以預測,短期波動導致股票無法產生長期報酬。
然而,挑選出一家具有高成長潛力的優質企業非常難,所以費雪強調在投資前必須詳細研究,與企業的管理階層深入交流,如此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巴菲特:避開快速變化的產業
觀察巴菲特的持股可以發現以下特徵:持有需求永無止境的民生消費品公司股票,買大不買小、買老不買新、買壟斷不買競爭、買輕資產不買重資產 ,買商業模式簡單易懂或日常可以隨時接觸到、產業鏈關係簡單的公司股票。
巴菲特的持股理念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價值思維和需求思維的觀念。巴菲特早年師從葛拉漢時,秉持靜態價值投資思維,後來受到蒙格和費雪的影響成為成長股投資人。
在這期間,巴菲特——蒙格價值投資理論逐漸成形,理論中的幾個重要概念包括前面提到的安全邊際、護城河、非連續性、專注於能力圈、集中投資等。
巴菲特的選股標準讓他避開容易快速變化的產業。多年來,巴菲特很少投資高科技股,因為這個產業符合摩爾定律,正不斷快速改變。可能在巴菲特看來,早期的蘋果公司並沒有寬廣的護城河,所以幾十年來他都沒有投資蘋果,以至於錯過了蘋果蓬勃發展的成長期。
但他錯了嗎?他沒錯。早期蘋果還沒有定型,也許蘋果產品會像諾基亞、摩托羅拉手機一樣,塵封於記憶之中。但蘋果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只是一支手機了,它代表一個平台,連結著無數上下游企業,有各種服務商,所以巴菲特如今投資蘋果並不是在投資高科技業,而是在投資民生消費產業。
儘管巴菲特也認為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對社會有利,但他認為這類破壞會妨礙投資的可預測性。所以比起其他企業,他更寧願投資可口可樂,因為可口可樂不需要創新、不需要變化, 口味不會改變,不需要大規模改造。這就是巴菲特最核心的投資理念。
(延伸閱讀│股神巴菲特讀兩遍的書:投資最重要的事是學習「第二層思考」)
女股神:只投資顛覆式創新
方舟投資執行長凱西‧伍德與巴菲特不同,伍德非常信奉顛覆式創新與指數成長,堅持做多科技股,充分發揮動態價值投資思維。方舟投資的網站首頁醒目的寫著:「我們只投資顛覆式創新。」
2015年公司成立後,方舟投資就投資8、9檔ETF,橫跨生命、醫藥、太空、人工智慧、自動車等顛覆式創新領域,最成功的投資案是大筆投資比特幣和特斯拉,讓方舟投資在短時間內一舉成名。
伍德認為要做到顛覆式創新需要時間,一項新技術從發明到應用,通常需要7年以上的時間,因此投資人必須有耐心長期持有企業的股票。長期投資是區分價值投資思維與其他投資思維的重要關鍵,了解時間對投資的影響,有助於投資人掌握價值思維的關鍵意義。
曾經有人把伍德稱為「女股神」,但很顯然,她和巴菲特遵循不同的投資哲學。遺憾的是,隨著近年來週期輪動、經濟成長放緩、政策緊縮,成長股股價開始大幅下滑。但長期來看,專注於發掘最具創新價值的少數公司,無疑是正確的投資策略。
柏基集團:持久業績+品牌價值
柏基集團一直信奉長期全球成長股票策略,認為真正的投資是長期投資於少數最具競爭力、創新性的優質企業,並且積極支持能引領世界變革的企業。
平均來看,柏基集團持有一檔股票的時間長達5到10年,短期內的業績爆發並不是柏基集團的目標,可持續的業績成長、恆久的品牌價值與創新驅動力才是柏基集團的關注焦點。
柏基集團認為,投資失敗損失的只是本金,但成功挖掘出一檔成長股,帶來的報酬卻無限大。這種對投資「不對稱性」的信奉,使柏基集團選擇重壓亞馬遜、特斯拉、阿里巴巴等高成長股。
這個投資思維與二八定律吻合,也就是說,柏基集團的價值思維是找到最具創造價值潛力的關鍵少數,並以合理的價格投資。
如果說價值思維的出發點是發現價值,那麼最終目標便是創造價值。創造價值是指充當企業成長路上的孵化器,和企業一起成長以創造更大的價值。投資一家公司不僅要關注企業目前與未來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要參與公司,創造未來的價值。
7種投資人必須掌握的思維模式
● 歷史思維:孫正義的時光機理論,讓他可以超前發掘投資機會。
● 週期思維:掌握週期震盪,就能提前預知經濟走勢。
● 長期思維:持有基金短於3個月,90%會虧損;持有超過一年,90%會獲利。
● 網路思維:透過五種網路思維,判斷某事件的市場影響,有利投資決策。
● 心理學思維:認識群體的非理性特徵,了解市場為何沒有效率。
● 價值思維:巴菲特的股權思維、安全邊際、市場先生與能力圈理論,正是價值思維的4大展現。
● 需求思維:優秀的企業滿足消費者需求,卓越的企業創造消費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