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IBM宣布錢大群出任IBM大中華區總裁一職後,引起台灣與中國大陸資訊業熱烈地討論,因為這位當年進IBM只拿到練習生職務的錢大群,16年後竟接任IBM台灣區總經理,再14年後,又被升任為IBM大中華區總裁。
一串串的驚歎聲發生在他身上,大家更好奇的是,他如何辦到的?
9月初,他返回台灣,除瞭解台灣IBM業務外,更接受《遠見》雜誌獨家專訪,述說就任半年來的心得,以及在IBM30年來的心路歷程。
媒體詢問錢大群過去半年來接任大中華區總裁的業績表現,他很開心地說,「業績雖不方便公布,但這份成績單值得我們用相框把它裱起來,」足見他自己對上任後的表現非常滿意,也間接向外界證明他的實力。
錢大群離開大中華地區已有五年的時間,中間轉赴新加坡出任IBM東南亞暨南亞區總經理,歷經南亞大海嘯,也看到印度市場的快速崛起。
因此中國媒體對他接任總裁一職有些驚訝,紛紛探詢這號人物是從哪冒出來的?
錢大群今年上任後只舉行過一次公開記者會,後來就密集走訪IBM各地26處分公司,除與員工面對面溝通闡述理念外,也瞭解各地客戶需求。
他說,他把精力主要花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怎麼樣把IBM跟大中華的經濟發展結合得更好。在中國大陸成長的時候,IBM能成為其中強有力的合作伙伴。
日前,IBM用30台大型主機,替換了中國各地區資料中心使用的3900台伺服器。透過這樣的轉換,能省下法國巴黎一年的用電量。這是IBM硬體提供外的附加價值所在,此外,更能增加服務效能。
其次,要花時間在人力資源的培養上。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更要注重如何去建立符合道德標準的規範,這也是工作重點。
直到最近,他回台洽公,在短短不到三天的時間內,除了要與家人團聚外,其他時間早就被台灣IBM訂滿了。
為了讓各單位都能「申請」到總裁,台灣IBM事先就通知各單位開出「需要錢大群出馬的」申請單,包括拜訪客戶、官員或公共關係等包羅萬象。
經篩選後排出時程表,讓錢大群在這三天內「按表操課」,充分運用。
做事 首重細節,擴大價值
與錢大群共事過的現任台灣IBM總經理童至祥說,錢大群最令她敬佩的就是「重視細節」。
在今年5月份錢大群回台主持一場研討會時,他親自準備簡報,且對每個文字都仔細推敲,有時追根究柢到一字一句,讓部屬都感受到他的重視程度。
一位參與安排的IBM台灣員工私下透露,錢大群常常會問幕僚,「這次會議,你想達到的目的是什麼?」「除了這種方式外,你認為有更好的方法嗎?」當然,部屬壓力不小,但也能感受到老闆要他們不要「瞎忙」的用心,時時要想清楚做這件事的重點是什麼?如何才能做得更有效率?
除了重視細節,錢大群也重視「擴大價值」。
即使是訪談、敘舊,也不只是隨便聊聊而已,一定會充分運用訪談的機會,把「附加價值」發揮到最大,不致浪費時間,或流於閒聊而已。
擴大價值與重視細節是錢大群在IBM工作的原則,其實這些原則早在他擔任總裁之前,就已開始培養、訓練了。
錢大群在1996年被IBM刻意栽培,依「長板凳計畫」派到美國紐約IBM總部出任當時執行長葛斯特納(Louis Gerstner)的行政助理,也是有史以來第一位華人擔任此職務。
錢大群回憶說,「週五接到總部通知,下週一就要赴美報到,連考慮的時間都沒有。」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更是增加自己附加價值的最好時機。
態度 充分準備,隨時上戰場
喜愛打羽毛球的錢大群,「就愛它的速度快,」因為很刺激,也很有爆發力。「不僅挑戰速度,更要挑戰精準,」他說。
「我在執行長旁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每件事都充分準備,」錢大群說。
他熟知商場就像球場,沒有平日自我充實、隨時準備好,當機會來時,可能根本無力承擔。商場也一樣,沒有充分準備,機會來時也捉不著。
在擔任葛斯特納行政助理的九個月期間,錢大群捉到最佳的學習機會,從更寬廣的視野看問題、找答案。
記得第一份工作是為執行長準備他與哈佛大學校長的對談資料,對淡江數學系畢業,從沒喝過洋墨水的錢大群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不過憑著已在IBM工作20年,1993年即以40歲不到就接下台灣IBM總經理的他來說,早已熟稔IBM文化,更知道執行長的要求規格。
他馬上蒐集哈佛大學可能面臨的挑戰、美國大學教育現況及IBM與哈佛大學的過往合作,並找出IBM轉型經驗可供哈佛大學參考之處等資料,「五天不到,就交給執行長參考。」
接下來的日子,錢大群跟著執行長全球走透透,一會兒接見銀行總裁、一會兒是零售業龍頭,一會兒又是政府官員,而他所準備的資料更是包羅萬象,「早就超越過去單純跑業務、提供資訊產品服務的工作內容。」
實力 自大學開始準備英文
沒有實力,錢大群是不可能贏得這樣的機會。
別的不說,就說英語能力好了。錢大群大學讀的雖是數學系,但他深知英語的重要性,大學就加入英語會話社,加強自己英語溝通能力。
在錢大群的英語對話中,聽不到華人式的國語英語發音,更不會有生硬的中式英文文法的語句結構。
錢大群雖沒有主修英文,也沒有留過學,但他早就準備好迎接寶劍出鞘的那一天。
曾經在大學時期擔任過錢大群三年導師的前淡江數學系教授黃柳男,稱讚得意門生錢大群說道:「當我在報章雜誌看見他時,這麼多年了,錢大群踏實、穩重的樣子還是一直沒變。」在黃柳男印象中,錢大群一直是很認真與樸實的一位學生,特別是在運動及英語上。
當然錢大群沒想到有一天能在IBM執行長旁擔任助理,用著自修的英語溝通與簡報。當初他只是單純的想把英語練熟練通,可能日後出國讀書時會派上用場。
起步 從練習生開始學起
說來不怕人笑,錢大群提到自己剛從大學畢業,找得第一份工作就是IBM電腦機房操作練習生(operate training)。當初台塑集團也有給他職務,但考慮到要學資訊技術就非IBM莫屬,他就到IBM報到了。
有一次,遠房一位也在IBM工作的親戚跟錢大群母親聊天,媽媽當然很高興談起剛進IBM工作的兒子。那位遠親問了錢大群的薪資多少後說道,「哦,那應是台灣IBM員工薪水最低的吧!」
只是沒想到,當初這位職務只是練習生、薪水還是全公司最低的錢大群,30年後竟坐上IBM大中華區總裁,轄下管理上萬名員工,這應是那位遠親當時沒料到的事吧!
「我一直認為找工作不是看職稱大小,我也很少去注意size(規模),上萬人或是十人的公司,都不是我看重的,我只重視是不是有很好的學習機會,」錢大群說。
「即使是練習生也有學習的機會,」錢大群透露,當時的工作雖只是送送報表,但他仍比別人努力。下班後仍常看到他的身影,留在機房裡默默的學習電腦知識。
前思科大中華區總裁杜家濱,一樣也是台灣培養,而後掌管大中華區業務的總裁。他說,「錢大群就是IBM的7-ELEVEn,他往往是最早上班,最晚下班的那一位。」
「他不會交際,也不搞PR(公關),他是練內功的人,做事認真、務實,」杜家濱形容說。
果然,錢大群沒做多久的練習生,就晉級為系統操作員。再沒多久,成為業務助理、助理系統工程師,更被升為系統工程師。
紀錄 台灣第一個本土總經理
不過錢大群的升官途徑當然不僅如此。隨後他出任系統工程部經理,更轉換到業務部門,成為經銷業務經理,再歷經總管理處經理後,接任業務協理。此時,他已從工程技術背景,成功成為業務行銷高手,更在1993年時接任台灣IBM總經理。
練習生到總經理,只花了16年,打破台灣IBM的紀錄,從沒有人是從練習生升到總經理,也是第一位台灣本土培養出來的總經理。
進入IBM有兩件事是錢大群最看重的,一是它創造了一個持續學習的環境,讓進到這個藍色巨大企業(IBM企業識別色系為藍色)的人,都能保持學習成長的心。其次,IBM主管有一種胸襟,那就是「部屬有一天將成為長官」的胸襟。
胸襟 部屬有一天將成為長官
錢大群第一天面試時,電腦中心主管就告訴他,「我要找一位未來我可以向他報告的人才(someday I can report to)。」這讓錢大群很驚訝,怎麼會有這種公司,這種主管,心胸大到願意培養未來長官,完全不自私的心態。
這種情況在當時就已發生。因為那位主管的上司就是以前他應徵進來的,說這句話並不是隨便說說罷了。
在講究績效、重能力的外商企業來說,部屬變長官本來就不稀奇。但在華人社會中,要有如此胸襟,卻很難。
錢大群說,有一次他聽葛斯特納分析,公司如何訓練一名好的主管?
葛斯特納告訴他,你可以派他去跟一位好主管,跟著學習,近身觀察,久而久之就知道「哪一些是應該做的。」這是常用的做法,也正是IBM培養高階主管的方式。
另一方法也不錯,就是派他跟隨一位很爛的主管,也是近身觀察他的一舉一動,這樣久而久之也能學習如何避免犯錯,知道「那些是不應該做的。」
錢大群認為,一位好的主管領袖,可能是一位業務高手,為公司帶進大筆訂單及客戶,也有可能是行銷高手,創下亮麗的銷售業績,但是這些卻都不是他最看重的。
他認為,最難得的是懂得培養人才的主管,「不吝栽培部屬的主管,這點更值得看重。」
另一件錢大群在葛斯特納身旁學習到的事,就是IBM持續在改變中,包括技術在變、客戶在變,組織也在變,真的是一隻會跳舞的大象。
捨得 IBM重新思考價值
錢大群說,1995年IBM獲利開始下滑,從42.2%降到2000年的37.1%。
當時執行長葛斯特納不得不做出改變、轉型,包括重新思考創新價值、重新建立客戶關係、開放式資訊科技平台、投入先進技術研發,留住一流人才等。
隨後,現任執行長帕米沙諾(Samuel J. Palmisano)在2002年接任後,更致力於重塑IBM價值,強調創新。將IBM轉型到高附加價值的領域,捨棄低階價位的市場,同時進行全球企業型整合(GIE)。
IBM在2002年將硬碟業務賣給了日立公司。
緊接著將PC製造業務賣給了Sanmina-SCI 公司,將精力專注於研發。
隨後2004年,IBM再將PC部門賣給聯想電腦,今年1月再分割印表機系統事業,與理光(Ricoh)合資,成立新公司。
過去被視為電腦硬體大廠的IBM,現在硬體設備只占其公司營收的23%,更重要的來源是軟體的40%,與服務的37%,成為兩大主力。要說IBM已經轉型為軟體服務公司,一點也不為過。
這樣的轉型也為IBM帶進實質效益,IBM去年獲利率已回升到41.9%,恢復到過去1995年以前的水準。而股價也回升,來到100美元以上,獲得華爾街投資人的認同。
服務 轉型Know-how賣錢
許多企業看到IBM的轉型,紛紛主動詢問IBM怎麼做到的?IBM也樂意分享這些Know-how,協助客戶轉型。
錢大群舉中國大陸新崛起的網路設備大廠華為科技為例,華為本來是間小公司,在網路設備產業中不算要角,但它向IBM學習研發設計流程,現在的華為已是思科的頭號敵人,營業額也從2002年的20億美元,擴展到2006年是60億美元。
錢大群強調,IBM從19世紀末,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international)經營,轉型到20世紀在全球設立分公司(multinational)的做法,再轉型到21世紀以全球整合型企業(GIE)階段,現在的IBM賣的不只是硬體,更重要的是軟體及服務,提供客戶更高附加價值的商品。
在錢大群接任IBM大中華區總裁前,其實十年前他就被當時的執行長葛斯特納幽了一默。
1997年4月1日的愚人節,錢大群坐在葛斯特納專機上,從新加坡飛到上海。葛斯特納在機上說,「要不我現在就把你放在中國,你就不用回去美國了。」
勝出 在倫理、道德與操守
問到自己被拔擢的主要原因?錢大群思考了一下,客氣地說自己不是公司最厲害的業務,也不是能力最強的主管,「可能的優勢是IBM現在想找一位符合企業倫理道德的人吧,」他說。
錢大群待過新加坡,負責過東南亞地區的業務;也待過日本,曾與日本人共事過;更待過中國大陸,瞭解當地的文化。這些經歷固然完整,但IBM此時看中他的誠信價值與道德操守,尤其是進軍開發中國家,道德操守更應被重視。
「我待過東南亞國家,絕不能同流合汙,不能與當地文化妥協,」錢大群說,這與業績表現一樣重要。
錢大群認為,要做到放諸四海皆宜的道德操守規範,十分不易。且要IBM在全球30餘萬名員工都能一致做到,更加困難。
唯一方法是建立每位IBM員工能以身為當地的IBM員工為榮(Sense of pride of local IBM)。
當印尼發生大海嘯時,印尼IBM總經理衝到第一線災區,主動提供災區救援資訊管理(ERP)系統,事後印尼的IBM員工也認為自己做了有意義的事,自然也以身為IBM的一員為榮。
泰國也一樣,IBM同仁也在災區成立電腦管理系統,整理罹難者的生命辨識遺跡,事後也獲得泰皇的肯定,這件事也讓IBM泰國員工很自豪,這就是IBM員工最大的回饋。
錢大群認為,薪水、待遇對員工固然重要,特別是那些開發中國家的員工,經濟的壓力是可想像的。
但IBM不是提供金錢報酬而已,更重要的成就、價值與社會責任、榮譽,「在我看來也一樣重要,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回台三天又匆匆回去,錢大群將持續往開創自己與IBM在大中華的新高峰路上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