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昇達科股價跟著馬斯克升空!低軌衛星概念股為何夯?名單有誰?

陳品融
user

陳品融

2025-02-21

瀏覽數 5,000+

低軌衛星產業隨著馬斯克旗下SpaceX崛起。取自X@SpaceX
低軌衛星產業隨著馬斯克旗下SpaceX崛起。取自X@SpaceX
00:00
00:00

別只看AI!昇達科(3491)本週五21日一日股價飆8%,就此帶出一輪新飆股題材:低軌衛星。2022年以來,低軌衛星產業隨著馬斯克旗下SpaceX崛起,而進入世人目光,如今產業需求逐漸爆發,亦帶動一波新商機。低軌衛星究竟在夯什麼?除了商機之外,對台灣還有哪些重要性?概念股還有誰?一文看懂。

2024年10月,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超重型運載火箭「星艦」(Starship)進行第五次試射行動。星艦升空數分鐘後,第1節超重型助推火箭從高空緩緩落下,流暢返回發射塔的機械手臂內。

只見現場群眾一片驚呼,而這段被稱作「筷子夾火箭」的影片,更在社群上廣為流傳,因為這一回收火箭的全新模式,又將低軌衛星產業發展推進一大步。低軌衛星近年究竟為何如此熱門?為台廠帶來哪些商機?又有哪些重要性?一文帶您看懂。

低軌衛星是什麼?

人造衛星依據軌道高度不同,可區分為低軌衛星(LEO)、中軌衛星(MEO)、高軌衛星(HEO),分別執行不同任務。其中,近年最熱門的低軌衛星,因距離地表近,具備低延遲、低成本的特性,相當適合大量部署,作為即時通訊使用。

類型

軌道高度

繞行地球時間

平均壽命

主要用途

低、中、高軌衛星比較

低軌衛星(LEO, Low Earth Orbit)

2000公里以下

約2小時

約3-5年

衛星通訊、軍事、遙測

中軌衛星(MEO, Medium Earth Orbit)

2000~35786公里

約12小時

約7-12年

全球導航系統

高軌衛星(HEO,High Earth Orbit)

高於35786公里

約24小時

約15-20年

通訊(電視、網路)、氣象監測、軍事應用

低軌衛星並非近幾年才出現的產物,如馬斯克的SpaceX早在2002年便成立,並在2015年公布星鏈(Starlink)計畫,目標是建立全球低軌衛星網路,以提供高速網路服務,尤其是針對沒有網路的偏遠地區,2019年,第一批60顆Starlink衛星成功發射入軌。

不過,低軌衛星開始受到廣大關注,與俄烏戰爭有很大關係。戰爭初期,俄羅斯企圖切斷烏克蘭地面通訊設備,馬斯克則開通了烏克蘭的星鏈服務,讓烏軍得以維持通訊。儘管後期馬斯克的立場曾多次引發爭議,但過程中無疑已凸顯了低軌衛星的重要性。

截至2024年底,SpaceX已發射超過7000顆低軌衛星、全球用戶數量突破400萬。不只SpaceX,包括亞馬遜的Kuiper、英國OneWeb、加拿大TeleSat都相繼投入使商機;另一端,中國政府亦積極扶植國內產業,積極挑戰SpaceX的霸主地位。

四大低軌衛星營運商進展

公司名稱

所屬國家

衛星發射進度與目標

SpaceX

美國

已發射逾7000顆衛星

OneWeb

英國

已發射逾600顆衛星

Amazon Kuiper

美國

目標將發射共3200多顆衛星

Telesat

加拿大

目標將發射298顆衛星

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atellite Industry Association, SIA)於2024年發布的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衛星產業高達2850億美元,年成長20%,並預估全球太空經濟產值至2040年將突破1兆美元,前景大好。

低軌衛星對台灣為何重要?

回到台灣,低軌衛星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被視作是災害來臨時,重要的緊急備援。比如,近期台灣多次出現海底電纜斷裂危機,背後牽涉地緣政治的角力,也因此,發展異質、多元的通訊系統成為重中之重,低軌衛星當然就是其一。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2024年,中華電信與OneWeb簽署台灣低軌衛星獨家代理合約,OneWeb目前在日本、關島、泰國擁有三個地面接收站,衛星訊號可覆蓋全台,接下來將提供企業客戶申請使用,被視作是台灣在低軌衛星通訊上一大里程碑。

只是,從國家安全角度,台灣當然也不甘於都被國際大廠把持。鴻海B5G政策組處長趙元瀚過去接受《遠見》專訪時便分享,在地緣政治因素之下,各國都想發射自己的衛星,催生出所謂「主權星系」的發展。

也因此,國家太空中心亦規劃將打造「台版星鏈」,最初預計陸續發射六枚台灣自主研發的B5G(Beyond 5G)低軌衛星。但台版星鏈計畫目前有所延宕,能否順利發展尚待觀察。

有哪些低軌衛星台廠供應鏈?

將目光放向民間,隨著低軌衛星商機爆發,台廠也能吃到不少商機。包括台揚、啟碁、金寶、昇達科、同欣電、穩懋、康舒等零組件及地面設備供應鏈,早就因此受惠。

例如,近期以濾波器、天線為主力產品的老牌通訊零件廠昇達科,同時獲內、外資予以「買進」評等,股價21日一度飆升至461元,寫下歷史新高。

(延伸閱讀:【專訪】昇達科通吃三大聯盟訂單,躍升衛星概念股

傳統的零件廠之外,這兩年更有科技大廠紛紛投入衛星領域,甚至發展出全新的商業模式。

比如,鴻海已於2023年底與中央大學、創未來、鐳洋合作,成功發射立方衛星「珍珠號」,這也是台灣第一顆由科技大廠所主導的衛星。

特別的是,鴻海除了將自家衛星應用於車聯網之外,更著眼於更大的代工商機。他們深信,長年封閉的衛星產業,終有一天會和IT、電動車產業一樣,走向開放標準、垂直分工,也就是所謂的CDMS(委託設計製造服務)商業模式,並期待能將應用在電動車的BOL(Build、Operate、Localize,建構營運本地化)模式移植至衛星產業。

(延伸閱讀:鴻海立方衛星「珍珠號」升空,許願成「SpaceX的另一端」,信心何在?

另外,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之子施宣輝出資、在2021年成立的新創「智探太空」,則是瞄準「服務面」,透過打造立方衛星本體,裡頭則搭載客戶的太空零組件,協助其入軌驗證,有助於加速業者在太空領域的發展速度。至2024年已累計有8枚衛星升空,施宣輝先前向《遠見》記者透露,今年還將有三枚衛星升空。

衛星產業代表台廠供應鏈

類別

代表廠商

零組件(PCB、天線、晶片、電源、馬達、雷達等)

昇達科(3491)、耀登(3138)、芳興、聯發科(2454)、穩懋(3105)、華通(2313)、台光電(2383)、群創(3481)、稜研(7812)、鐳洋(6980)、創未來、國巨(2327)、敬鵬(2355)、金像電(2368)、攸泰(8016)、康舒(6282)

地面站

明泰(3380)、啟碁(6285)、金寶(2312)、台揚(2314)、芳興、大眾控(3701)、事欣科(4916)

太陽能板

晶泰、元晶(6443)

結構次系統

漢翔(2634)、益材

代理聯盟、營運、發射服務

隴華電子(2424)、晉陞科技、廣碩系統、智探太空

整機

鴻海(2317)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