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積電、英特爾2奈米大戰誰會贏?研究揭N2製程、Intel 18A關鍵差異

科技新報
user

科技新報

2025-02-14

瀏覽數 2,200+

英特爾專注於製造高效能處理器。取自科技新報,Intel提供
英特爾專注於製造高效能處理器。取自科技新報,Intel提供
00:00
00:00

外媒Tom's hardware引用TechInsights和SemiWiki研究單位所發布,英特爾和台積電在國際電子設備會議(IEDM)上揭露其有關即將推出的Intel 18A和N2製程技術的關鍵細節。根據TechInsights的資料指出,英特爾的Intel 18A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而台積電的N2可能提供更高的電晶體密度。

報導表示,根據TechInsights的分析,台積電的N2製程在高密度(HD) 標準單元電晶體密度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達到313 MTr/mm²,遠超過英特爾Intel 18A的238 MTr/mm²,以及三星的SF2/SF3P的231 MTr/mm²。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項數據僅限於高密度(HD)標準單元。但是,在現代高性能處理器通常會使用高密度(HD)、高性能(HP) 和低功耗(LP) 標準單元來混合,以及如台積電的FinFlex和NanoFlex等技術。在目前尚不清楚英特爾和台積電在HP和LP標準單元之間的比較情況下,可以推測N2製程在電晶體密度方面具有領先地位,但差距可能不像HD標準單元那樣巨大。

台積電今年在技術論壇發表最新製程技術藍圖。取自科技新報

台積電今年在技術論壇發表最新製程技術藍圖。取自科技新報

此外,英特爾的Intel 18A製程還支援PowerVia背面供電網路,儘管並非所有Intel 18A製程生產下的晶片晶片都會使用此技術,但這仍可能會在效能和電晶體密度方面帶來優勢。而是整體來說,TechInsights仍認為,英特爾的Intel 18A製程在效能方面將領先於台積電的N2製程和三星的SF2製程。不過,這個結果因為比較的方法而有所爭議。TechInsights用是以台積電的N16FF製程和三星的14奈米製程技術為基準,再加上兩家公司宣布的節點到節點的效能提升來進行推測,所以這數字結果可能有待未來證明。

報導還指出,因為英特爾專注於製造高效能處理器,因此Intel 18A製程可能更注重效能和功耗效率,而非HD電晶體密度。TechInsights分析師指出,採用台積電N2製程的晶片將比類似三星的SF2晶片消耗更少的電力,因為台積電近年來在功耗效率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至於,Intel 18A雖然目前還不確定其功耗表現,但至少在這一方面應該會有優勢。

報導進一步強調,Intel 18A製程預計將於2025年年中開始量產,屆時將開始生產其Core Ultra 3系列Panther Lake處理器,並於2025年底前上市。台積電的N2製程則預計於2025年底開始量產,首批使用該製程的產品最快也要到2026年年中才會上市,而大眾市場產品則預計要到2026年秋季。最後是三星的SF2製程,其並未明確指出明確量產時間,僅表示是在2025年。

Intel 18A 製程預計將於 2025 年年中開始量產。取自科技新報

Intel 18A 製程預計將於 2025 年年中開始量產。取自科技新報

本文轉載自2025.02.14「科技新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