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張忠謀自傳下冊》,天下文化再度重磅推出全球第一本由黃仁勳獨家授權的傳記《黃仁勳傳》,1/20上市。到底為何張忠謀賞識他,更一度邀請他為接班人?本書中完整揭密,黃仁勳創立輝達(Nvidia)以來的傑出領導風格與許多不為人知的一面。原來,私底下的黃仁勳,是一個受人喜愛又有點傻氣的愛家男人,和我們印象中那個理直氣壯、強勢、帶領輝達登峰造極的執行長判若兩人。(本文節錄自《黃仁勳傳》一書,作者:史帝芬.維特,天下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黃仁勳以「工程師思維」經商
由於輝達幾乎獨占AI 硬體的市場,黃仁勳可以說是這個產業的霸主。當然,他擁有的AI 金雞母比任何人還要多。就一夜致富的奇蹟而言,他最像加州第一位百萬富翁山繆爾•布雷能(Samuel Brannan);這名富翁1849年在舊金山靠著販賣淘金工具賺得腰纏萬貫。
只不過黃仁勳賣的不是鏟子,而是價值高達3萬美元、內建千億顆電晶體的AI訓練晶片。目前,要購買輝達最新的晶片起碼得等上一年,在中國黑市,輝達晶片的售價甚至高達原價的兩倍。
然而,黃仁勳的思考方式不像商人,反倒像工程師。他會把複雜的概念分解成簡單的原理,然後充分利用這些原理。
我們一起吃早餐時,他說:「我會盡最大的努力,不讓公司倒閉。」又說:「我會竭盡全力避免失敗。」數位運算的基礎架構自IBM在1960年代初期推出以來一直沒有什麼改變,他相信,隨著AI的發展,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數位運算的概念。「深度學習不是一種演算法,」他說。「深度學習是一種方法,一種開發軟體的新方式。」
這種新軟體具有難以置信的能力,可以像人類一樣說話,能撰寫大學入學申請論文、解決數學難題、提供專業的醫療診斷,甚至可以共同主持Podcast節目。它會隨著運算能力的增強而擴大規模,發展似乎永不停滯。
在我們共進早餐前一晚,我看了一段影片,搭載這種新軟體的機器人似乎認出自己的手,然後開始把一堆彩色積木分類。這段影片教我不寒而慄:人類的滅絕似乎近在眼前。
黃仁勳用手抓著鬆餅把香腸捲起來,對我的擔憂不以為然。「我知道那個機器人運作的方式,沒什麼好擔心的,」他說:「這跟微波爐的原理沒什麼兩樣。」
我追問:跟微波爐相比,一個有自主能力的機器人必然會帶來更多風險,不是嗎?他答道,他從來就沒擔心過這種技術,一次也沒有。「這不過是數據處理,」他說:「其他要擔心的事多著呢。」
未來會如何發展,仍是未知數。然而,很多科技專家憂心忡忡,擔心AI 能力高強,將會對人類的生存構成直接威脅。(這些「末日論者」包括最早在黃仁勳的平臺上應用AI的多倫多研究人員。)
黃仁勳對這種悲觀的態度不以為然。對他來說,AI 純然是一股進步的力量,他宣稱AI 正在發動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在這個議題上,他不怎麼容許不同的意見。這種強勢的個性有點教人招架不住。
(輝達有位高階主管曾說:「跟黃仁勳互動,就像是把手指插進電源插座。」)然而,黃仁勳的員工崇拜他,如果他從摩天大樓的玻璃窗看到商機,就此一躍而下,我相信他們也會跟著跳下去。
2023年5月,有一份聲明把AI失控的風險和核戰相提並論,數百位業界領袖都簽署表示贊同,但黃仁勳並未簽署。有些經濟學家觀察到,工業革命導致全球馬匹數量減少,懷疑AI 可能對人類造成同樣的影響。
「馬的職業選擇有限,」黃仁勳說:「例如,馬不會打字。」吃完這頓飯的時候,我還是說出自己的憂慮:在不久的將來,我會把我們談話的筆記輸入人工智慧引擎,然後看這個東西自動產出一篇結構嚴謹的好文章。
黃仁勳沒否認這種可能性,但他向我保證,人類被機器取代的那一刻不會那麼快到來,大概再過幾年吧。「第一個有危險的是小說家,」他說。語畢,留下一堆只吃了一半的餐點,站起來,給那位女服務生1000 美元的小費。
(延伸閱讀│黃仁勳非天生企業家,商業知識來自閱讀!《黃仁勳傳》揭他最愛這本書)
黃仁勳是最難採訪的人
我發現黃仁勳是個難以捉摸的採訪對象。在某些方面,他可說是我遇過最難採訪的人。他不喜歡談自己,有一次甚至用逃跑的方式來回應我的提問。
在開始寫作這本書之前,我曾為他寫了一篇人物特寫,發表在《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黃仁勳說,他沒讀過,也不想讀。他得知我要寫他的傳記,回應是:「希望這本書出版前我已經死了。」
儘管如此,黃仁勳仍然給我很多機會,採訪許多人,讓我得以詳實記錄他的人生。我採訪了將近兩百人,包括他的員工、共同創辦人、競爭對手,以及幾位老友。
從這些採訪中浮現的是一個受人喜愛又有點傻氣的愛家男人,和我們印象中那個理直氣壯、強勢、帶領輝達登峰造極的執行長判若兩人。
然而,正因為黃仁勳是重感情的人,才有這樣的雄心:他坦白跟我說,他也有不安的時候,害怕讓員工失望,害怕敗壞家門聲譽。
有些執行長把獲利當成自己的「成績單」,但黃仁勳不這樣想。他說,對他而言,金錢只是暫時的保險,用以防範未來災難。聽到身價千億美元的人這麼說,有點令人動容。
黃仁勳的偉業並非單純由焦慮驅使。AI技術釋放的誘人力量也是他的驅動力。他原本沒有打算成為AI 先驅,甚至在轉向著重平行運算時也沒有這樣想,然而一旦AI出現,黃仁勳就決心將他對機器智慧的極致願景,以最快的速度推到最遠的地方。
然而,即使是這個領域最有遠見的樂觀派也多少會呼籲人們要小心謹慎。例如,OpenAI 的使命就是避免AI帶來災禍。幾乎只有黃仁勳一個人相信AI 只會帶來好處。正因他擁抱這種信念,才能在擔任執行長超過30個年頭之後,仍然一週工作7天、每天工作12到14個小時。
當然,無論如何黃仁勳都會努力工作,這是他的天性。如果說他的人生主題是什麼,那就是要不斷擴大增強;他掌握基本準則,一次又一次實踐勤奮與勇氣,效果也就愈來愈顯著。
(延伸閱讀│黃仁勳憶首次接張忠謀電話:辦公室很吵,我馬上請員工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