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蕩蕩的台北轉運站二樓,揭示國道客運近年營運的艱辛。乘客劇減、車班萎縮,虧損擴大,未來開往中南部的班次,一班車等兩小時恐成常態,將是台灣交通平權的大災難。
週五傍晚的台北轉運站二樓,冷清且寂靜,與一旁京站時尚廣場的人聲雜沓形成對比。這些空蕩蕩的月台,上頭掛著的國光、新竹、三重客運看板,仍擦拭得一塵不染,映照出這些「蚊子月台」的輝煌過去。
看著這些每月租金33萬的黃金點位,國光客運副總經理徐燈波回想起國道客運昔日的黃金年代,「當年可熱鬧了,電扶梯上一圈又一圈都是要搭車的旅客,大排長龍。」
「以往在連續假期一個星期前,預售票大概就能賣掉四到五成,現在很難了,都是高鐵、台鐵買不到票後,才會想到國道客運。」他感嘆道。
這聲嘆息背後,更顯示整體國道客運載客量、營收「雙重雪崩」的無奈,載客量從疫情前的8000萬人次,掉到2023年的5000萬人次,蒸發近四成;營收也從100億掉到58億,蒸發逾四成。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