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很多人蠢蠢欲動想換工作,來看看台灣上市公司的薪資行情到底如何?證交所日前公布上市公司2023年「非擔任主管職務」的薪資數據,毫無疑問,平均年薪最高的是半導體業,以174.5萬元奪冠,讓其他產業望塵莫及,卻有工程師發文:真的沒有大家想像中高,還藏有滿滿洋蔥味,為什麼?
近兩年來,經常聽到科技業工程師年薪300萬的新聞,但從證交所公布的數據顯示,半導體非主管職的平均年薪是174.5萬元,且這個數字並非底薪,是包含經常性薪資(本薪與按月給付之固定津貼及獎金)、加班費(不論應稅或免稅)及非經常性薪資(非按月發放之津貼、獎金、員工酬勞等)。
證交所的數據一公布,隨即有網友發文詢問「工程師真的賺很多嗎?之前查到除非是頂尖工程師,不然一般工程師薪資大概四萬多,只是好奇問問」。
隨即有一堆網友接力回應:「看你對工程師的定義,台電也有工程師,IC設計也是工程師,兩個的薪水就天差地遠」「工程師上下限差距很大,七成都是四萬左右」「沒有年薪150萬不要稱工程師」。
有一位工程師在Dcard發文說,常看到同業分享年薪300萬元的故事,自己是四大(台大、清大、交大、成大)中的純正血統碩士,年資10年,年薪150萬元,很好奇大家到底都領了多少錢?
這則發文引起同業共鳴:「台大電機純血,40歲沒房沒車,年薪100萬」「二線晶圓廠雜魚新人,年薪95萬元」「我科技業的朋友真的摸到頂才200萬元上下,板上一堆年薪300萬到底是怎麼來的…求解」;也有人提到,最有可能的是IC設計業,是考績特優或老員工才可能有300萬年薪。
如此看來,台灣科技業工程師的薪水,確實沒有想像中多。
工程師工時長、壓力大,多數有脂肪肝問題
初日診所家庭醫學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魏士航曾在粉專《魏士航醫師|航向健康減重新體質》PO文,彙整出「台灣最爆肝的前10大工作」,依序為工程師、醫護人員、客貨運司機、警消人員、保全人員、影視幕後從業人員、建築工人、超商店員、行銷人員及藝術工作者。
前三名的工程師、醫護人員、客貨運司機,都有工時長、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及飲食不正常的共通點,多數都伴隨有脂肪肝的問題。魏士航提醒,若置之不理,小心會變肝癌。
工程師們常戲稱自己是「爆肝」一族。待過半導體業的工程師,幾乎都是24小時待命,壓力爆棚。很多人私下抱怨,台灣半導體名揚國際,主要是靠一群不眠不休的工程師換來的,工時和工作壓力驚人,很多人無法過正常生活,即便家族聚會,手機經常響個不停,得即時回覆,甚至還要回廠解決問題。
某種程度來說,台灣的半導體業是靠工程師「爆肝」而來的,相比美國半導體業的薪資水平就能一窺端倪。
以輝達(NVIDIA)為例,根據美國薪資網站levels.fyi的資料顯示,輝達硬體工程師IC1的底薪(不含股票、分紅、簽約金、搬家費等)是13.5萬美元(約439萬元台幣),IC2是14.9萬美元(約484萬元),IC3是17.3萬美元(約562萬元),IC4是20.8萬美元(約676萬萬元)。
輝達的IC分級,包括IC1至IC7(或IC8),大學生通常是IC1,碩士學位或大學畢業有一兩年經驗屬於IC2,博士生是IC3,IC4、5、6代表資深工程師。
要強調的是,這只是輝達給的底薪,公司會根據年資、績效而給予股票、分紅等獎勵,這部份的落差相對大,甚至比底薪還要高。
薪資落差太大,別怪留學生不回台灣貢獻
這也是為何多數台灣留學生最終選擇留在美國的原因。一位台大電機系教授私下透露,他的優秀學生去了美國就不回台灣了,理由是「薪資天差地別」,同樣職務,美國含股票、分紅逼近千萬,台灣300萬已是天花板(含分紅、獎金)。連在香港的大學任教都比台灣頂大的教授薪水高,「這能怪人才嗎?能怪他們不想返台貢獻嗎?」
這兩年,知名半導體公司也難以吸引到優秀人才。一位金控公司高管的兒子是頂大的學霸,明明可以進台積電、聯發科等公司,最後卻跟家人說,他不想爆肝賺錢,寧可選擇「薪水稍低但身心平衡」的工作。
即便半導體行業壓力大,相較其他產業的薪資,仍有很多人擠破頭想進去。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表示,上班族想投入主因是薪資待遇、福利完備、產業前景看好、年終分紅可觀以及健全的升遷制度。
近年,受惠於AI崛起,相關職缺成長速度飆升,求職端的熱度穩定上揚,是上班族近三年關注度最高的領域。曾仲葳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資料指出,有超過14萬筆科技業的工作機會,顯示市場對科技人才的需求持續在高點。
但,其他行業就沒這麼幸運了,即便是高獲利企業也未必願意與員工分享。去年9月,中華電信工會與公司達成階段性協議,將罷工投票的計劃延至今年7月1日,但進展緩慢,團體協約的進度嚴重落後,雙方並未達成共識。
尤其今年第三季,中華電信營收達556.1億元,創下近七年以來的同期新高。工會發現公司獲利增長,員工總薪資與福利竟然比八年前減少逾10億元。11月27日,工會又集結到交通部抗議,要求公司提高待遇,交通部部長陳世凱承諾將協助中華電信與勞方進行對話。
雖然12月5日勞資雙方坐下來協商,但經4小時討論後並未達成共識。工會隨後宣布,將無限期夜宿抗議,直到公司作出回應。
企業花時間找人,不如分享獲利以達勞資雙贏局面
不只中華電信員工提出加薪訴求。適值歲末年終,不少上班族已準備在年後換工作。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顯示,2024年的畢業生,有近五成新鮮人已換過工作,在曾轉職的人當中,有34.4%已換了第三份工作,主因就是「薪資不滿意」。
曾仲葳觀察頻繁的轉職行為指出,這也反映出職場對新鮮人的吸引力與支持不足,尤其是在薪資議題上,顯得格外突出。
另外,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顯示,高達九成三(93.4%)的上班族「會考慮」在明年蛇年農曆年前換工作,不僅高過去年的92.8%,也連續創下12年以來的新高!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表示,合計有七成一(70.8%)受訪者透露,早就「付諸行動」,投遞履歷,尋找新工作。其中有46.6%「已開始尋找,尚未有面試機會」;24.2%「已開始尋找,且有面試機會」。
而各種調查也顯示,跨世代職場的流動率愈來愈高,主管均承受不斷找人替補的壓力。
千萬別忽視「找人」的成本。根據微軟的統計指出,要招聘到一位新進同仁的成本,可能高達該職務年薪的50%至60%。與其花時間找人,經營者不如改變思維,大方與員工分享獲利,打造友善職場環境,達到勞資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