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注意這6個關鍵,小心自己愈來愈不快樂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24-12-10

瀏覽數 11,100+

如果你有討好型人格,小心可能會愈來愈不快樂。pexels
如果你有討好型人格,小心可能會愈來愈不快樂。pexels
00:00
00:00

你有討好型人格嗎?如果你總是討好他人、忘了聆聽自己的聲音,小心你可能會愈來愈不快樂。

人生活在社會上,有時候在職場或校園裡,偶爾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要討好他人,這種「討好型人格」也許是想要迎合環境、融入群體、試圖不要得罪他人、當一個合群的夥伴,但其實久而久之,這樣的一昧討好會讓自己陷入疲乏,在忽略自己心底感受的同時,生活也愈來愈不快樂。

這樣的討好、隨和並不是不好,但若一個人總是以他人所期待的面貌出現,一但所獲得的結果和自己預期落差太大,將會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桎梏。《Huff Post》報導,心理醫師強調,所謂的討好型人格,是將他人的需求置於自己的意念之上,而這往往是以犧牲自己為代價。

專家說,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最大特徵就是會積極同意每一項被邀請的活動,看似自己非常好約且積極,但從更深的層次來說,這類型行為只是避免內疚、焦慮和不知道怎麼拒絕的一種表徵——例如,你會擔心因為婉拒某個活動邀約,對方可能就不會再把你當朋友。

有時候,這種想要討好別人的心,連自己都很難改過,因為你可能打從心底就將別人的感受放在比自己的高的位置,像是總是答應請求、避免對方不開心,而你的目的,只是想要維持這樣的關係。

心理醫師強調,打破自我討好型人格的方式,是承認自己這樣的行為,並且體悟到這不是一個好的循環,如果有以下6種特質,也許你也是討好型人格:

1、總是和藹可親、非常隨和

討好型人格總是看起來非常和藹可親。pexels

討好型人格總是看起來非常和藹可親。pexels

「你晚餐想要吃什麼?」這是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經常表現出「不管去哪裡吃」或「吃什麼都可以」的一種隨和形象,哪怕其實這根本不是真的。

心理醫師解釋,討好型人格往往是受到歡迎的,這被視為一種積極、正向的特質,因為大家都喜歡隨和的人,但很多時候,這是以壓抑自己心底的聲音為代價,這積極的行為是把「個人」放在最角落,把「群體」當成重心。

「人們都想要變得隨和、想要討好大家、想要充滿包容,這樣確實會讓身邊的人感到舒服,然而如果一直這麼做,只是忽略自己內心的感受。」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下次在討論要吃什麼的時候,應該誠實的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是一個設定自我界線最好的方式,你可以藉此對自我負責,這有助於打破討好型人格的壓抑。

2、從來都不尋求幫助

討好型人格通常不願意尋求幫助。pexels

討好型人格通常不願意尋求幫助。pexels

對於一般人來說,你幾乎看不到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承認他們需要幫助,這看起來像是一種積極作為,他們彷彿很自給自足、獨立,遇到困難也會很迅速就振作起來。

但其實這是有陰暗面的。心理醫師說,討好型人格的人,並不覺得自己實際上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因為他們害怕成為別人的負擔,且被貼上過於需要幫助的標籤,最後什麼事情都自己解決、往肚子裡吞。

這種人格也許源自於童年,因為成長環境的因素,養成這些人基本上沒有需求,更一肩扛下所有事情的決心,他們學會了解如何自己做很多事情,即便這些事情未必適合他們做。

正確的方式是,如果真的遇到困難、自己沒辦法處理的事情,應該勇敢尋求幫助,你會發現自己能漸漸改掉這樣的個性,最好可以從身邊的小事著手,像是要求朋友陪你一起去挑個重要的禮物。

3、維持有問題的關係

討好型人格容易陷入一種不知道該如何分手的關係中。pexels

討好型人格容易陷入一種不知道該如何分手的關係中。pexels

心理醫師說,討好型人格的人,通常會維持著一種有問題的關係,在外人眼中看起來,也許似乎很忠誠、專一,但實際上是出了問題,也不知道該如何拒絕和分開。

歡慶遠見39週年 訂閱享25折優惠>>>訂兩年送一年 再送超級好書三選二

討好型人格通常把這樣的忠誠發揮到極致,他們不僅忠於那些值得忠誠和信任的人,也和那些經常辱罵、踰矩的人保持有問題的關係。

在戀愛關係中,討好型人格通常都不知道怎麼和另一半提分手,他們也不擅長和這些有問題的人維持距離和設定界線,相反的是,在朋友勸說時,他們還會盡可能幫另一半找藉口、滿足對方需求,試著維持和平穩定的關係。

心理醫師強調,「討好型人格在戀愛關係裡,基本上已經放棄了自己、放棄自己的需求,以便讓另一個人感覺更舒服。」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關係都需要維持,如果你和一個人在一起後感覺很糟糕,或者發現你已經不想要再見到對方,這其實是個很明顯的表徵,代表需要完全切斷這樣的關係。

關鍵的是,人們有時候維持著一段關係,只是因為擔心傷害對方,但其實刻意維持的關係,對彼此來說都不是好事。

4、過於寬恕

討好型人格經常選擇委屈自己、原諒他人。pexels

討好型人格經常選擇委屈自己、原諒他人。pexels

在這個社會上,寬恕被賦予一種非常正面的信念,這當然是正確的,但當寬恕變成以犧牲自己福祉為代價時,那可就完全變調了。心理醫師強調,討好型人格的寬恕往往非常寬容,他們會認為寬恕是唯一的途徑,即便他們心裡充滿了憤怒。

因此,其實討好型人格的做法,實際上沒有做到真正的寬恕,而只是為了避免衝突和爭議,表面上原諒他人的方式。

當沒有傾聽自己的聲音、也沒有承認自己已經準備好原諒,而是順應對方的需要、以便在這段關係中感到安全——這其實是非常難受的。

正確的做法是,應該認真思考這個「原諒」是真的想做,還是因為你只是怕傷害對方?如果你只是為了避免衝突而原諒他人,代表其實你還沒有準備好原諒。永遠要記住,自己的內心聲音也很值得聆聽。

5、總是對社交活動說「是」

討好型人格往往社交活動非常頻繁。pexels

討好型人格往往社交活動非常頻繁。pexels

對於討好型人格來說,參加一個不想參加的聚會是很常見的經驗。

通常,參加社交活動會被視為是正面的,因為你有很好的人緣,但如果你的「不拒絕」只是因為「不知道怎麼拒絕」,其實並不是件好事。

有一天,這種總是出席活動的朋友,若因為生病、倦怠而硬是參加聚會,只會耗盡一個人的精力,最終導致怨恨——試著想想,為什麼你不乾脆拒絕?不拒絕的原因究竟是為了什麼?

討好型人格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如何拒絕,即便是從非常小的地方開始練習,不要因為這樣感到內疚,因為在不適中學習說「不」,非常的重要。

6、工作場合也不懂如何拒絕

就算已經下班,討好型人格還是會隨時回工作上的訊息。pexels

就算已經下班,討好型人格還是會隨時回工作上的訊息。pexels

根據心理醫師的觀察,討好型人格在工作上的平易近人是非常常見的,這經常發生在職場上,像是在週末回覆工作上的電子郵件,或是和朋友在一起時,立刻接電話和回訊息,無論是不是還有其他事情發生。

從外表上來看,你可能在工作上非常可靠,這是件好事,但對於討好型人格來說,其實就有點超過了。因為你實際上只是擔心,如果不趕快回覆對方,可能會造成別人的不方便。

為什麼停止討好型人格非常重要?因為這種個性剝奪了你自己的身份,「當我們不斷地迎合別人的觀點、討好他人的願望和需求時,很容易忘記自己是誰,以及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在生活中,壓抑自己的需求和慾望是不公平的,而且這也不是一件好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