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醫生爭議延燒15年,近日因一起醫療疏失致死案,再掀波瀾。本土小牙醫聯盟質疑,政府以24億元推行偏鄉實習政策,實為波波牙醫開後門,今(24日)下午兩點上街遊行抗議,約有兩千人上街。不少為牙醫系學生,他們為何認為制度不公平?另外中華民國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則反批本土小牙醫聯盟,罔顧偏鄉民眾權益。到底對民眾醫療權益影響在哪?
(11/24 17:00更新)
下午2時起,不少牙醫系學生、民眾走上街頭,頭綁「反特權、守原則、護健康、反對放寬波波牙醫」布條,手持「假偏鄉走後門」、「熬完就跑」、「反特權」、「出國前說排隊、出國後說插隊」等看板,齊聚高喊三大訴求。本土小牙醫聯盟表示,初估約2000人到場聲援。
波波醫爭議:王世堅批不公,籲公平競爭
民進黨立委王世堅表示,波波牙醫議題令社會憤怒,台灣價值最重要就是公平。不管上一代如何榮華富貴、為社會貢獻,所有名利、權位就到這一代,下一代要公平競爭,每個世代年輕人要有公平的教育權與工作權。
他說,本國牙醫倘若人數不足,台灣有許多好的醫學院、醫學系,應是在其中增加名額,透過共同嚴格訓練才公平,「怎麼是讓這群人另闢捷徑?」
王世堅提及,波波牙醫說國內牙醫人數不足,但全國約16500 名牙醫,已符合國際標準並在前段班;反觀波蘭僅1.8萬位牙醫,而人口達3600萬人,才是嚴重不足;若是如此,波波們「取之波蘭、用之波蘭,那留在波蘭就好了,這麼簡單的道理!難道是把不要的送給台灣嗎?」
他表示,國內醫學教育經過嚴格訓練實習與公平考試,才得以拿到牙醫師執照,「但波波牙醫竟是要到偏鄉醫療洗白,偏鄉就應該給偏門牙醫治療嗎?」
王世堅強調,波波牙醫四散各處,關上後門、巧門才是正本清源之道,籲有「波西捷克生」之稱的海外牙醫,應比照台灣國內牙醫系學生一樣,接受嚴格的實習考驗,最後還要通過國家考試,而非開一條捷徑給他們走。
波波醫生修法爭議:黃國昌批陳時中應負責
台灣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批評,2022年民進黨修法「醫療法」,其中7項附帶決議放寬海外醫學系、牙醫系學生考照標準;未料,最不可思議的是,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日前受訪,竟還有顏面稱當時修法是「加嚴」,「請問陳時中,誰要負責任?」、「不就是陳時中主政下衛福部開的門嗎?」
牛煦庭指出公平原則
國民黨立委牛煦庭表示,台灣學子苦讀考上醫學系,接受嚴格考驗,但若社會無法守護制度公平,放任政府法規訂一套、後門開一套,「這是對公平正義原則最大的作賤。」他強調,制度不是不能討論,但是建立在公平原則上,確保公平正義外,更要守護台灣醫療品質。況且,若將未受過嚴謹訓練的海外醫學系畢業生放在偏鄉,「難道不是歧視偏鄉病患嗎?」
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控本土小牙醫抹黑
中華民國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理事長林宗億提出三點聲明:
第一,海外牙醫所受訓練不比台灣差,學歷也受世界各國認可,英國、紐西蘭等國甚至能直接換照,在全歐盟執照也通用,就只有台灣不承認。
第二,本土小牙醫要求海外牙醫師學歷,倘若真是為了民眾的安全考量,應公布犯罪紀錄或醫療糾紛紀錄才對,對民眾求診選擇來說,才有更客觀的判斷。
第三,本土小牙醫控偏鄉實習是開後門,更是不實指控;因為該計畫本身是有執照的本土牙醫師優先,與海外牙醫去向根本無關,但本土小牙醫無視衛福部再三強調,恐怕是自己赴偏鄉的意願不高,才想讓該計畫喊卡。
波波醫生爭議導火線
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劉姓醫師去年執行子宮鏡手術時,不慎以器具刺穿子宮與右側髂動脈,造成患者出血死亡;該醫師後續被揪出畢業於波蘭的波茲南醫科大學,波波醫師的長年爭議,再度引發論戰。
衛福部15日與本土小牙醫聯盟代表座談,雙方協商破局,本土小牙醫聯盟並痛批衛福部長邱泰源是「波波守門人」,過程談話竟提及「波波不能實習都快得憂鬱症」,面對追問卻僅重申「還在研議」,宣布24日如期上街抗議。中華民國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則指本土小牙醫聯盟抹黑,宣布同日召開記者會,並將提出三大訴求回應指控。
本土小牙醫聯盟預計24日下午於立法院中山南路門口,舉行「反密醫、反特權、反對24億假偏鄉計畫大遊行」,上午行前記者會說明訴求,下午遊行民進黨立委王世堅、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等人,也列入與會發言名單。
本土小牙醫聯盟指出,衛福部「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中的牙科部分,開放尚未實習也尚未有執照的波波牙醫畢業生申請,實習名額「外加」在總統賴清德承諾的每年50名之外,因此名為「偏鄉政策」,實為「波波牙醫訓練計畫」。
本土小牙醫聯盟表示,本國牙醫系每年僅畢業約400人,如今湧入每年100名以上波波牙醫畢業生,不僅搶奪本土學生實習資源,整體新進牙醫師水準下降,危害民眾健康安全,偏鄉民眾更難以受惠。倘若,波波牙醫畢業生實習結束,無法考取牙醫師執照,將造成大量密醫流入診所,醫療品質崩盤。
嚴禁「波波」入侵,本土小牙盟籲撤回「假偏鄉」計畫
本土小牙醫聯盟提出三點主張,第一,撤回24億「假偏鄉」計畫,衛福部不得開後門,應重新擬定「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牙科項目,嚴禁無執照的國外學歷畢業生申請、藉機偷渡增加實習名額。績效指標應修正為偏鄉醫療改善成效,而非訓練的招募人數。
第二,保留國外學歷採認原則,考選部不得放水。在《醫師法施行細則》修正案中,保留2017年施行的「國外大學或學院醫學系科學歷採認原則」,嚴審國外學歷者參加醫師執照國考資格,不放寬。
第三,波波實習名額上限入法,維護教育平權與醫療永續,將國外學歷實習名額上限,明訂為國內醫學系科總量招生人數的十分之一,寫入《醫師法》,保障訓練品質。
本土小牙醫聯盟理事長黃映綺表示,本國牙醫系每年限制招生391人,如今湧入每年100名以上的波波牙醫,「波波將成為全台最大牙醫系,」本國教學系統實在無法負荷,醫師訓練品質將全面崩盤。
她說,波波實習後國考通過率不到六成,無法考取執照的大量波波密醫流入診所,民眾毫無保障,而偏鄉民眾一樣沒有醫師。政府開放波波15年,結果他們八成以上留在六都,服務偏鄉的比率遠低於本國學歷。
黃映綺痛批,衛福部假借偏鄉名義增加波波名額,根本是「假偏鄉、真後門」,台灣史上出現第一位醫師總統,衛福部卻製造台灣醫療史上最大危機。
波波實習生只在大醫院,55個無牙醫鄉鎮怎辦
黃映綺說,55個無牙醫鄉鎮,其實是沒有牙科診所,但有一半以上已有牙科醫療站,剩下的也有巡迴醫療,並不是找不到牙醫師看診。牙科治療設備器械難以搬運,但計畫並未設立偏鄉最需要的醫療站,而是招募一堆波波實習生塞在大醫院。「計畫推行後,55個無牙醫偏鄉一個都不會減少,還會排擠原先在偏鄉服務的醫師,偏鄉民眾只有更慘。」
她表示,衛福部將願意長期留在偏鄉的公費生名額砍到剩下不到四分之一,奪走弱勢學生當醫生的機會,卻用24億大量增加波波名額,根本是劫貧濟富。而真正用在偏鄉的補助計畫,今年預算僅增加3000萬。自己身為偏鄉醫師,實在不認為政府是在照顧偏鄉。
黃映綺呼籲,計畫的績效指標應修正為偏鄉醫療改善成效,而非訓練之招募人數。偏鄉醫療與波波實習名額問題,是兩個不同問題不應混為一談,籲衛福部撤回計畫中的「充實在地牙醫醫療量能」項目重新擬定。
本土小牙醫聯盟理事姚欣宜指出,學歷採認原則是審核國外學歷醫牙畢業生是否具有醫師國考資格的第一道關卡,這兩年半考選部卻沒有依法審核,而是和衛福部聯手放水。
姚欣宜批評,衛福部原本還想在新《醫師法施行細則》中廢除該原則,卻號稱自己管制變嚴格,如今在協會的抗爭之下,賴清德總統和衛福部終於承諾新的施行細則中會保留該原則,讓函授、遠距教學、以及未對外公開招生等排除在醫師國家考試資格之外。協會將繼續監督,直到承諾變成白紙黑字,也籲考選部應公開說明,過去兩年半的違法行政,對民眾的疑慮提出交代。
台大牙醫學系副教授王東美說,2009年時,衛生署、教育部、考選部和各大醫院代表共同決議,國外學歷每年實習名額不應超過國內醫牙學系招生總額十分之一,以維持教學訓練和醫療品質。
王東美表示,教學訓練資源寶貴,應以訓練本國學生為主,不應稀釋人力以訓練更多「波波」而降低教學品質,呼籲立法院將波波實習名額上限寫入醫師法。台灣牙醫學生聯合會表示,衛福部不應以任何形式,額外增加國外牙醫學歷畢業生臨床實作訓練選配分發名額。醫療教學資源短缺,應以現況重新思考每年既有50位名額是否下修回30位。偏鄉應投入適當及充足資源,不應假良善名目行開放名額之實。
衛福部:嚴格把關國外學歷審查,提高國考門檻
對此,衛福部昨也發布五點聲明。第一,依「國外醫學及牙醫學畢業生臨床實作訓練選配分發作業要點」第2點第2項規定,逐年訂定公告國外牙醫學畢業生臨床實作訓練選配分發名額。該選配分發名額每年維持50名,不會提高。
第二,因應《醫師法》修正,近日將公布施行細則,對國外學歷審查會更嚴格,將函授、遠距教學、以及未對外公開招生等學歷資格,予以排除,提高參加國家考試的門檻。
第三,目前共有55個鄉鎮無牙醫師執業,秉持「偏鄉優先、弱勢優先」精神,規劃「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113-116年度)-充實在地牙醫醫療量能計畫」,將以這55個無牙醫鄉鎮為限,優先以本國學歷畢業生且具我國牙醫師證書者,來充實以上55個無牙醫鄉鎮區人力。
未來是否開放國外牙醫學系畢業生投入偏鄉服務一事,秉持公開透明,落實社會溝通再決定。本項計畫內容,將據以修訂之。
第四,投入24億元偏鄉醫療計畫,獎勵牙醫師支援,補助偏鄉牙科硬體,解決燃眉之急。
第五,政府絕對會以國人健康福祉,為優先考量,嚴格把關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