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轉型與創生:企業與城市共榮的關鍵策略

專題論壇十二〉產業轉型與城市創生

吳婉瑜
user

吳婉瑜

2024-11-07

瀏覽數 950+

誠品董事長吳旻潔(左起)、臺中市副市長黃國榮、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遠見雜誌》資深總主筆彭杏珠,一同探討產業轉型與城市創生的關聯。黃菁慧攝
誠品董事長吳旻潔(左起)、臺中市副市長黃國榮、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遠見雜誌》資深總主筆彭杏珠,一同探討產業轉型與城市創生的關聯。黃菁慧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2024第22屆遠見高峰會今(7)日壓軸登場的專題論壇,以「產業轉型與城市創生」為題,由《遠見雜誌》資深總主筆彭杏珠主持,邀請臺中市副市長黃國榮、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誠品董事長吳旻潔,就自身專業, 解答產業轉型與城市創生的共榮實例。





產業和城市是生命共同體,企業要發展核心價值,健全經營體質,尋求創新商業模式,才能提高競爭力,不斷轉型與再生;對城市來說,更要兼顧地方特色、促進在地經濟、創造就業機會,重視區域均衡發展。領導者該如何兼具「轉型與創生」策略思維,帶領團隊邁向未來?

黃國榮:從地方創生到城市創生的轉變

臺中市副市長黃國榮。黃菁慧攝

臺中市副市長黃國榮。黃菁慧攝

「產業與城市是生命共同體,必須共好、共榮、共存,才能打造幸福宜居的城市。」臺中市副市長黃國榮表示,在市長盧秀燕的領導下,透過推動多項民生和基礎建設,例如:捷運綠線、綠美圖、會展中心等,讓市民的生活品質顯著提升。

在經濟部每季發布的八項經濟指標中,臺中市多次獲得六項第一,顯示城市發展的穩定成長。黃國榮強調,地方政府推動建設不僅提升市民生活品質,還吸引了大批新居民和投資者進駐,促進城市經濟的蓬勃發展,讓臺中成為台灣少數人口持續增長的城市。目前臺中市人口從縣市合併時的260萬,增加至285萬。

黃國榮指出,2014年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地方創生政策,目的是讓低度開發的鄉鎮創造就業機會,吸引外地人口回流,並透過公共投資和企業合作,使地方經濟得以永續發展。台灣於2018年跟進,鼓勵地方政府結合在地文化、產業特色來推動地方創生,並逐漸擴展到城市範疇,形成「城市創生」。

臺中市的「城市創生」,在產業發展與都市美化上不遺餘力,以29個行政區域的各種資源為基礎,打造一個具有地域特質的「創生城市」。黃國榮分享,臺中在不同區域的發展策略有別,針對人口較少的鄉村區域,市府致力創造就業機會和公共設施,吸引返鄉人口;在城市區域則透過大型建設、交通網絡和商圈活化,促使人口和產業持續聚集,最終形成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城市生態圈。

黃日燦:產業轉型是地方再生活水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黃菁慧攝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黃菁慧攝

「沒有一個產業發展不佳的城市,可以有好的地方創生結果,」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則從產業角度分析城市創生的本質。產業轉型和城市創生密不可分,要達到可持續的城市創生,企業和地方政府必須通力合作,創造一個持久、可永續的基礎。

黃日燦以「舊振南餅舖」為例,百年老店透過產品創新、拓展通路,將傳統糕餅與文化體驗結合,讓一間小店鋪成長為文化品牌,吸引新的消費者和本地居民就業。

另一個案例是「微熱山丘」,創辦人許銘仁原本從事電子零組件通路業務,但隨著市場需求變化,決定投入地方創生。起初,他只是關注南投地區鳳梨農民的困境,於是開始研發高品質的鳳梨酥產品,並在眾多鳳梨酥產品做出差異化:採用100%純鳳梨餡,精緻包裝,定位為高端伴手禮,將產品結合在地文化與生活美學,創造具備體驗價值的文創園區,進一步帶動地方經濟,成為地方創生的代表案例。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產業轉型的訣竅是要與眾不同,勇敢去走一條比較少人走的路,才能脫穎而出,」黃日燦指出,產業轉型的核心在於尋求差異化,這不僅能提升企業自身的競爭力,還能帶動城市商圈的活力,讓地方經濟更具生命力。企業轉型應勇於打破傳統模式,利用當地特有的資源或產業優勢,例如:台中的工具機、自行車、機械、ICT零組件等,在國際競爭中突圍,並為地方創生注入源源不絕的活水。政府若能提供政策支援,創造友善的經營環境,企業將有更大的意願參與城市創生,進而實現共贏。

吳旻潔:誠品數位轉型助城市文化再生

誠品董事長吳旻潔。黃菁慧攝

誠品董事長吳旻潔。黃菁慧攝
針對產業轉型議題,誠品集團董事長吳旻潔分享了誠品書店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的挑戰和成績。去年,誠品集團營收創下226億元歷史新高,今年有望再創新高。

吳旻潔指出,誠品書店從創立之初就不只是書店,而是以「文化創意產業」為目標,希望成為都市生活的一部分,這種將文化和商業結合的經營模式,成為許多城市提升文化涵養的典範。

當傳統的書籍銷售模式,無法應對現今的市場需求,誠品書店也面臨數位轉型的挑戰。吳旻潔透露,「原本心很大,覺得全台灣都會是我的顧客。」後來聚焦在數據分析,了解會員需求,針對不同年齡層的消費習慣和閱讀偏好提供個性化服務。

舉例來說,臺中誠品的會員大多為40歲以下的年輕人,且購買的書籍類別多為兒童親子、社會人文、文學,這與其他城市有所不同。因此,誠品會依此特色,設計針對性的文創活動,增強與當地居民的互動,成為城市創生的重要一環。

隨著誠品進駐公益路,市府也在該區投資設置市民廣場、公共草皮及步道,同時引進年輕族群喜愛的文創品牌,並將知名的爵士音樂節移至該地舉辦,使得公益路迅速成為年輕人和遊客的聚集地。上個月的爵士音樂節共計吸引150萬人流,不僅活絡公益路周邊的經濟,也吸引包括五星酒店、餐飲業在內的多家大型企業進駐。

遠見雜誌資深總主筆彭杏珠。黃菁慧攝

遠見雜誌資深總主筆彭杏珠。黃菁慧攝

回顧了20年前公益路的變遷,當時這條街因設施老舊一度陷入衰退。黃國榮指出,企業在促進地方經濟上發揮了關鍵作用,而市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設施升級,也是成就公益路轉型的因素之一,這種產業與政府協作的模式,成為地方創生的成功範例。

黃日燦以臺中為例,擁有中山醫學大學等優秀醫療資源,未來或可發展結合醫療、休閒及文創的多元產業模式,為城市創生帶來更多機會,並吸引國際醫療觀光客。在企業轉型的實踐上,吳旻潔則提到,誠品在變動的市場中,透過數據分析和全通路布局,逐步找到穩健的營運模式,實現從「哲學到科學,再回到哲學」的成長路徑。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