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川普最愛的字是「關稅」!發起貿易戰衝擊產業,裕慶董座很有感

郭逸
user

郭逸

2024-11-04

瀏覽數 1,500+

要怎麼在貿易戰的洪流下突圍?主要客戶都在美國的裕慶金屬董事長廖昭宜(圖左)特別有感。蘇義傑攝
要怎麼在貿易戰的洪流下突圍?主要客戶都在美國的裕慶金屬董事長廖昭宜(圖左)特別有感。蘇義傑攝
00:00
00:00

美國前總統川普2018年發起中美貿易戰中國首當其衝,和中國做生意的企業也無法倖免。要怎麼在貿易戰的洪流下突圍?主要客戶都在美國的裕慶金屬董事長廖昭宜特別有感,多年來屢屢配合客戶需求,移轉生產基地,但從中也獲得許多經驗,必須學習分析地緣政治,才能洞悉現況,做出最適合企業的決策。

今年10月間,身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接受彭博社主編米克思韋特(John Micklethwait)採訪,在將近600名企業主管和商場人士的面前直言:「對我來說,在我字典裡最美妙的詞是『關稅』。」(To me the most beautiful word in the dictionary is "tariff")

對川普來說,關稅可以顯著增加美國的收入,而且應該由「外國」支付,而非美國人。如此讓美國壯大的「錦囊妙計」,6年前可是在全球產業界掀起一波濤天巨浪。

沒錯,就是他發起的「中美貿易戰」。

川普若當選,中國會更慘

這場改寫全球產經結構的非武力戰爭,中國首當其衝。今年,川普再喊,若當選要加重中國的關稅,瑞銀集團7月15日出具研究報告,中國制訂的經濟增長目標是5%,如果關稅拉高到60%,將使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長率少掉2.5個百分點,形同腰斬,人民幣還會重貶。

川普的一言一行,始終令人摸不著頭緒,但不只中國心驚膽顫,台灣也處在浪尖上,企業個個「皮皮挫」,除了因為和中國貿易往來密切,美國品牌商也為了響應國家政策,推行「非紅供應鏈」,很多台廠都收到「N+1」(到中國、台灣以外設廠)的要求,減少中國的產線配置。

一名產業界人士直言:「對美國來說,關稅是固若金湯的壁壘,對台灣廠商來說,如果不好好思考如何在商業版的地緣政治中探出頭,沒人跟你做生意,就不用玩了。」

裕慶金屬力爭上游,主要客戶在美國

還想在市場力爭上游的廠商,想方設法在貿易戰中竄出頭,尤其是客戶集中在美國的企業主們。在台灣,發跡南投、主要生產商用展示架,堪稱隱形冠軍的「裕慶金屬」,就宛如走鋼索的人,小心翼翼地遊走在政治與商業之間。

2023年EPS高達18.11元,毛利率逼近五成,如此亮眼的財報,加上今年IPO,持續受到市場關注。但你知道嗎,裕慶也曾在這波貿易戰洪流中,傷痕累累。

不是只有科技產品會受貿易戰影響,展示架起初也被課了重稅。今年9月間,裕慶董事長廖昭宜剛從美國談完生意,返台隔天就和《遠見》暢聊當地的產業現況。他提到,貿易戰之初,屬於日常用品的展示架原本不用25%關稅,結果最近又恢復了,讓他傷透腦筋。

所以裕慶要避開巨額關稅,「製程只要30%在台灣,就可以享有免關稅,」廖昭宜說,現在大工件會在中國做,比較精細的小工件或加工製程,就會送回台灣,「美國客戶可以接受,因為在他們當地生產,成本更高!」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找客戶、要賺錢,還得懂地緣政治

裕慶原本的生產主力在中國,已有兩個工廠,台灣僅一個;但廖昭宜說,美國客戶在中美貿易戰開打後,要求在中國以外的國家設廠,所以裕慶擴大台灣的生產量能,新設一個工廠,「老外怕你將來中國沒辦法生產的時候,要把產能快速移回台灣。」

廖昭宜直言:「現在要找客戶、公司要賺錢,還得懂『地緣政治』。」他頻繁往返台美,感受很深,因為中國逐漸壯大,犯了美國的大忌,「我認為還是可能有一天會和解,基本上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只是這一波貿易戰要停,可能還要一段時間。」

那麼,裕慶怎麼不和其他業者一窩蜂「錢」進越南?廖昭宜坦言,新冠肺炎疫情前他接獲大客戶通知,速行「N+1」策略,於是裕慶早已到越南平陽設廠,而且工廠六個月就開始運作;結果2019年疫情席捲全球,加上越南的商用展示架產業規格不一,政府也陪有完整配套,生產遭遇重重關卡,「我覺得情勢不對,趕快把工廠收掉。」

當初的快刀斬亂麻,或許損失不小,但廖昭宜沒有後悔,現在也證實他是對的,因為越南工資逐年上漲,還屢屢聽聞罷工事件,「在我後來有幾波人也去了,跟我們不同行業或一樣是做金屬的,現在狀況也很不穩定。」

裕慶下一步:前進印尼

至於裕慶的下一步,也是客戶的一句話,激發廖昭宜的想法,「客戶說,台海僵局無解,所以我想要保留中國的工廠之外,還想要去印尼。」他已多次勘查印尼泗水,工資僅中國的1/3,雖然人力得花時間訓練,但仍有發展潛力。

這個決定同樣出自於地緣政治的考量。廖昭宜坦言,其實美國客戶沒有要求裕慶一定要離開中國,「但是我分析兩岸的政治局勢真的不穩,如果我在台灣、中國之外再選一個地方設廠,可能幾年以後發生衝突,我兩邊的生產都成空,對公司的影響就很大。」

只不過,移得走還好,最怕的是腳麻走不動,台灣許多中小企業現在就面臨如此窘境。廖昭宜觀察發現,企業現在外移,面臨資金問題,因為中國、東南亞的勞動力愈來愈貴,而且在東南亞國家還得面臨語言、文化、風土民情的問題。

攤開裕慶服務的客戶名單,好多美國500強大型通路與品牌的企業,例如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全美最大家居五金賣場家得寶(Home Depot)、老字號百貨柯爾(Kohl's)、百年歷史床製造商L&P。要和這些美國大企業做生意,廖昭宜要把產品做好,更深知周旋在中美之間的台灣,得洞悉地緣政治的變動,培養即時改變的思維,才能在這波貿易戰的亂流中,找到專屬的出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