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上櫃的連接線廠「鴻呈」,因打入高階AI伺服器供應鏈而受矚目,但一路走來並非一帆風順,曾因投資失利瀕危倒閉,又遭紅色供應鏈威脅。鴻呈如何成功翻身?
「這一條都賣10幾美元,有的到30、40美元,還有這個半導體設備用的連接線,一條大概是1000多美元。」會議桌上擺放著規格各異的連接線組,鴻呈董事長簡忠正一一細數每款的功能與售價,語帶驕傲:「我們今年開始,每個月可接700多種不同規格的案子!」
那以前呢?「做PC產品的時候,都只能賣零點幾美元啊……,」回顧過往,簡忠正只能苦笑。
這段對話背後,是一場歷時30年,從踩坑、試錯,到成功轉型的漫長旅程。
今年10月上櫃的鴻呈,成立於1994年,最早主要生產PC、消費性電子所需的線材,卻接連在金融海嘯、紅色供應鏈逼迫下節節敗退,後來斷然捨棄舊路,切入工控、伺服器等利基型領域。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