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台PChome網家(8044)23日晚間公告,董事會決議通過私募普通股案,引進統一集團(1216)參與認購其私募普通股,約占網家增資後已發行股份的30%,統一將成為網家最大單一股東,並取得2席董事席次。這是統一繼日前斥資收購雅虎台灣電商事業後的一大進展,背後有哪些沒說的長遠佈局?為何專家分析,統一可能企圖在電商領域組成一支「復仇者聯盟」,實體零售如全家、全聯,甚至電商MOMO、蝦皮、酷澎都要緊張了?
統一集團投資電商動作頻頻,繼收購雅虎台灣電商事業後,又宣布將入主網家,統一對此表示,看好未來電子商務的發展態勢,將持續進行相關投資,本次認購網家私募普通股即是如此考量,未來也將持續伺機投資相關產業,以迎接未來數位經濟時代來臨。
入主網家,統一沒說的三個商業考量
「統一在實體是霸主,但電商是最弱的一環,這絕對是值得投資的項目,更何況統一手上一大把錢(現金流)!」高雄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教授吳師豪分析,統一入主網家背後有三大商業考量:範疇經濟、消費者數據累積與變現、台灣電商市場成長空間大。
首先,統一在實體通路之外,跨多角化不同領域的經營能取得更多綜效,其次,博客來、雅虎、網家的客層、消費旅程和消費行為都不同,透過範疇經濟讓統一得以從不同管道搜集消費者資料,進一步分析消費大數據,「只有統一在實體擁有夠龐大的不同業種和業態,現在線上和線下購買行為已無界限,(入主電商)可以藉此了解不同客層的消費行為,數據取得的管道越多,預測(消費行為)就會越準。」
再者,台灣這幾年的電商產業成長幅度落後國際,全球電商產業平均約6%~8%年成長率,以成長率最好的MOMO來看僅維持5%~6%;且台灣電商占整體零售銷售額約12%~13%,全球平均約20%,兩項指標都低於全球市場,「落後就代表有成長空間,只要抓對營運模式就有機會和潛力,這是統一看到的商機。」
事實上,統一從實體零售霸主踏入電商領域,與全球零售業巨頭沃爾瑪的腳步類似,創立於1962年的沃爾瑪長年稱霸美國零售業界,後先於2007年推出自家購物網站Walmart.com後,於2014年開創線上買、現下取的服務,自此開啟零售業虛實整合的時代。
十年過去了,沃爾瑪仍持續併購電商之路,最引人注目的併購案就是在2016年豪擲超過30億美元,買下電商新創品牌jet.com,2017、2018年兩年內大舉買下數個電商網站,涵蓋C2C電商到快時尚購物平台都納入麾下,今年又以約23億美元收購全美市占第三的智慧電視品牌。
實體零售跨域電商,直面三大挑戰
「統一加上電商的生態圈做出來之後,對全家和全聯等業者會有很大的壓力,對蝦皮、酷澎、MOMO這些純電商也是,」吳師豪分析,統一旗下有博客來,加上雅虎和網家,可能企圖在電商領域組成一支「復仇者聯盟」,統一在實體零售霸主的地位,加上未來進行生態圈結合的實力將不容小覷;如同統一超23日剛宣布,OPEN POINT跨境旅遊集點服務前進東南亞,加入近4000家菲律賓7-11據點,雙方點數可兌換,創造雙向會員經濟效益。
不過,統一入主網家後也有幾個最直接的挑戰需要克服,吳師豪指出,未來彼此如何分工合作、誰來統籌、不同企業文化的磨合等;其次,網家、博客來、雅虎的產品間如何將互斥轉為互補?在線上與線下虛實融合的消費場域方面,三家電商的系統不同,系統轉換有一定門檻,如何將數據變現?上述都需要時間檢驗,「大的企業難免本位主義,像大象跳舞,考驗主事者的決心。」
總結來看,吳師豪認為,統一入主網家的消息,對實體和虛擬通路均投下一枚震撼彈,「至於未來爆發力多強,是原子彈還是普通炸彈?有待觀察雙方結盟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