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獨家專訪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中東也想吸取台灣經驗

楊瑪利
user

楊瑪利

2007-04-01

瀏覽數 21,000+

獨家專訪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中東也想吸取台灣經驗
 

本文出自 2007 / 4月號雜誌 全球卡達熱

新加坡前總理、現任國務資政吳作棟,堪稱是目前亞洲國家領袖中的中東通。因為自從卸下總理職位後,他最主要任務之一在推動新加坡與中東的雙邊關係,幾乎每一、兩個月就帶著大批政府官員、企業家隨行前往中東考察。

三年來累積去過的中東國家有13個,有不少國家還去過好幾次,讓新加坡企業與政府充分掌握了崛起的波斯灣熱潮。

經過長時間爭取,《遠見》終於取得吳作棟資政的獨家採訪。他如何看待崛起的波斯灣現象?對台灣有什麼建議?他親身親歷沙烏地阿拉伯、杜拜、卡達等地,又有些什麼觀察?以下是專訪精華。

新加坡的角色〉搭起中東對話平台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請你談一談新加坡如何看待中東這個新領域的未來願景?如何發揮在海灣國家合作理事會的影響力?

吳作棟答(以下簡稱答):新加坡與中東地區之間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14世紀,當時來自葉門的阿拉伯商人將伊斯蘭教傳入東南亞,新加坡有許多公民便是阿拉伯人後裔。不過,多年來,雙方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在歐美市場,導致與中東的交流停頓。

但是,過去幾年全球發展重點轉移,重新點燃了亞洲與中東國家對彼此的興趣。在911事件後,阿拉伯人覺得西方國家不歡迎他們,我知道有些富有的阿拉伯人,因為身分的關係,在美國的資金遭到了凍結;有些人則是抱怨簽證難被批准,或是在西方國家遭到歧視。

所以,阿拉伯人也將目光轉移到東方,他們發現亞洲,尤其是中國與印度正在蓬勃發展;不論是科技、管理等發展經驗上,都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有些阿拉伯人在兩年前出席了新加坡舉辦的亞洲中東論壇之後,驚訝於亞洲人竟然能夠建立、並管理一個像新加坡這樣的現代化城市。

阿拉伯人也很熱中於投資跳躍成長的亞洲。我在訪問中東時也驚喜地發現,新加坡在中東聲譽卓著,被視為可靠又經驗豐富的合作伙伴,既能協助中東發展,也能幫他們進入亞洲市場。

為了替人民製造就業機會,很多中東國家政府都在改革經濟,讓經濟多元化,所以要吸取新加坡在港口運作、城市規劃、電子化政府及工業發展等方面的經驗。我們樂於分享新加坡的經驗,因為這將為我們贏得善意和友情。藉此,我們也希望能擴大新加坡的國際經濟空間,在海外贏得更多商機。

問:亞洲中東論壇多常舉行?論壇是由新加坡所發起的嗎?意義又是什麼?

答:第一屆的亞洲中東論壇是2005年6月在新加坡舉行,此後每兩年將舉辦一次。與會者是由政府提名參加會議,但不需要是政府領導人或官員,因此許多與會者是學者與非政府組織的代表。今年下半年,將由埃及主辦第二屆亞洲中東論壇。

我之所以有舉辦亞洲和中東領導人及思想家之間對話的構想,是因為亞洲雖然已經和歐洲、拉丁美洲及亞太地區建立了對話體系,但是和中東地區卻沒有促進溝通交流的平台。基於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理由,中東對亞洲非常重要,中東地區的發展,都會牽動、影響亞洲,不容忽視。

新加坡的商機〉以效率滿足中東需求

問:新加坡目前在中東哪些地方協助他們管理港口、機場,及進行城市規劃?

答:值得注意的項目如裕廊國際顧問公司管理卡達自由貿易區、吉寶工程取得改進卡達固體廢棄物處理系統合約、勝寶旺企業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經營一個水力發電廠,及樟宜機場國際公司為阿布達比國際機場提供管理服務等等。此外,新加坡許多中小企業也在中東地區獲得商機。

問:你認為與海灣六國或中東地區的人民往來,應該注意哪些細節?你建議秉持哪些原則,可以確保在該地區成功?

答:我們必須瞭解和尊重他們的文化和宗教,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不喝酒。也由於宗教,男性和女性在社交場合上,見面不可以握手。在沙烏地阿拉伯,即便在正式場合,男性與女性也必須分開坐,總之,在開始談生意前,應該先建立信任與人際關係,後續的生意自然源源不絕。

問:二次戰後,大多數亞洲國家為了購買石油,都與中東建立了外交關係,但在當地投資的亞洲國家並不多。你認為這股亞洲中東熱潮能為亞洲提供哪些新商機?新加坡又是如何看待這個新興市場?

答:你說得對,除了石油以外,新加坡以往也並未將注意力放在中東,這個情況直到最近才有了改變。

中東是個快速成長的地區,因而在地緣政治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東國家的領袖立志要快速讓經濟現代化、多元化,不願國家永遠只仰賴石油生存,更不要在全球化的時代被邊緣化。他們懷有遠大的抱負,要將國家發展成提供卓越教育、醫療保健、航空和金融服務的中心。

中東國家坐擁經濟資源,但可能缺乏科技知識、經驗和人力資源。透過向別人學習和購買專業知識,中東國家能加速發展,外國企業的商機就在這裡。中東國家向來喜歡與美國、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的企業做生意;不過現在釋出給新加坡、日本、中國及韓國公司的合約也愈來愈多了。畢竟,亞洲人普遍以效率及可靠度聞名。

問:過去三年,新加坡在中東地區所做的努力,展露了哪些成績?

答:我們加強了國家領導人之間的交流,政治關係友好,已經取得真誠的互信。過去三年,我訪問了13個中東國家,有些國家還不只到訪一次,更招待過許多中東國家的領袖,包括約旦國王、摩洛哥國王、卡達國王哈邁德、沙烏地阿拉伯王儲及當時擔任總理的科威特國王。藉由這些交流,加深彼此的關係,到新加坡受教育的中東學生及求醫的中東病人,都日益增加。

由於和多個中東國家締結協議,如「投資保障協議」「避免雙重課稅協議」,我們營造了更有利於經商的環境,吸引雙方企業注意到彼此的商機,非常振奮人心。三年前,新加坡在中東地區的營業項目不過值幾百萬美元,現在已經增加到約40億美元,和中東地區的貿易額也增加快一倍,達到240億美元。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中東的抱負〉以油產基礎發展經濟體

問:你和這些國家領導人的接觸中,對他們遠大的抱負有何感想?請舉幾個讓你印象深刻的例子。

答:從我和他們的見面談話中,我覺得這一代的中東領導人抱負遠大,希望他們的國家迅速發展成現代化和有朝氣的經濟體。看到新加坡,一個缺乏天然資源的小國能如此發展,他們也有信心自己的國家做得到。

例如,卡達國王哈邁德的願景,是將卡達變成「海灣之珠(the pearl of the Gulf region)」。他不因油產收入而感到自滿,反而大力利用卡達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來支付全面經濟發展,並吸引非能源項目的外資進來。他也希望卡達航空能和阿酋航空競爭,甚至還蓋了一個教育城,裡面都是頂尖美國大學的分校。

問:許多人說在海灣地區中,現任卡達國王的企圖心是僅次於杜拜領導人。許多人也相信今天的卡達,就像是15年前的杜拜,你同意這個看法嗎?

答:許多中東領導人對於他們的國家都抱負遠大,卡達的哈邁德不是唯一的一個,但我同意他是充滿精力和抱負的人,卡達今天落後杜拜,但未來有潛力拉近距離。

問:你認為中東領導人為什麼會改變對石油倚賴的態度?

答:中東領導人瞭解石油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應避免過度倚賴石油,中東國家也有許多年輕人需要工作機會。因此,他們需要讓經濟多元化,才能使得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機會。

油價高漲,讓中東國家有足夠的財源為經濟轉型,過去他們投資國外債券、股票、房地產,現在他們轉而投注於國內經濟。尤其,當其他中東國家看到杜拜將沙漠轉變為一個現代化國際城市的例子,也心神嚮往,群起效尤。經濟現代化的程度,已經事關國家自尊了。

問:請簡單介紹你到中東地區成功和豐收的訪問,最難忘的經驗是什麼?為什麼?

答:當我在沙烏地阿拉伯訪問的一個傍晚,當時還是王儲的阿布達拉國王(Abdullah bin Abdul-Aziz)邀請我陪他觀賞駱駝賽,之後設了王室盛宴款待我,眾多佳餚裡面,就有一道駱駝肉。當天晚上,世上最大的富商之一沙烏地的阿瓦伊德王子(Alwaleed bin Talal),在他的沙漠帳棚裡又設宴款待我,主菜又是駱駝肉!同一天晚上,我就吃了兩次駱駝肉,真是難忘的經驗。

以國家發展來說,杜拜的大膽創新,讓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起初我不明白為什麼擁有這麼多未開發沙漠的酋長國,還要填海造陸。後來我才曉得,沙漠地大,但沒什麼價值,將沙倒入岸邊的淺水中,填成小島,才會變成有價值的地產。現在他們把這些小島賣給國際名人,一個小島要價數百萬美元,真的非常有創意!

中東的成長〉吸取星、台成長經驗

問:你處理國際外交事務,中國和印度是最迫切的課題,那中東的地位又是如何?

答:做為一個小國,新加坡必須不斷努力擴大外在的經濟空間。新加坡在中國投資已經超過20年,在印度投資也超過了10年。中國現在是新加坡的第三大貿易伙伴,而新加坡則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投資國之一。同樣地,自從新加坡和印度簽署了「新加坡與印度全面經濟合作協定(Singapore-Indi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以來,兩國之間的雙邊貿易和投資增加。因此可以說,中國和印度是讓新加坡展翅高飛的一對翅膀,而中東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新領域。

新加坡和中東的商業關係才剛剛開始,要像我國和中國、印度的關係一樣穩固,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新加坡努力發展和中東的關係,並不意味著我們將減少對中國和印度的重視。

相反地,我們可以為這三個市場增值,做為這三項伙伴關係的門戶,由新加坡企業協助中東投資者和中國、印度建立關係,同理亦然,新加坡可以為這些國家的交流加分。

問:海灣六國的人口不到4000萬人,按人口來看並不多,但是消費能力卻很強。新加坡有哪些他們可以吸收的寶貴經驗?

答:許多海灣合作理事會國家很想吸收新加坡在治國和經濟發展方面的經驗,特別是港口運作、水資源管理、城市規劃、教育、電子化政府和資訊科技等領域。

私人企業可以提供中東國家一些服務,但新加坡的公共部門擁有良好的治理國家和發展國家的經驗,因此去年我們成立了「新加坡公共事務合作公司(SCE,Singapore Cooperation Enterprise)」,旨在打開新加坡公務部門的知識庫,這個部門將與新加坡企業協力,幫助中東客戶,進行公部門再造、城市規劃等諮詢顧問工作。

問:台灣也要與中東建立關係,台灣是否還有機會擴展貿易網路到中東地區?中東對台灣又有何求?

答:正如新加坡,台灣許多經濟經驗也適用於中東國家,我肯定許多中東國家都渴望吸取這些台灣經驗。不過,可能損害與中國關係利益的政治聯繫,中東國家也會保持謹慎。

問:最後,你認為海灣六國快速成長的挑戰是什麼?例如,目前的經濟繁榮,會不會變成許多人所擔心的泡沫?這些中東國家會將政權移交給家族成員,如果遇到不良的領導人,經濟發展是否會受影響?你的看法如何?

答:中東地區所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區域的安全問題,伊拉克仍然動盪不安,伊朗則因為核發展計畫,和國際社會產生對立,使得中東地區的安全前景更加地不明朗。如果因而發生衝突,海灣地區的局勢將難以想像。

我對海灣國家短期內的政治體系比較不擔心,因為世界上有許多國家成功實行君主政體;此外,許多海灣國家也正以他們應付得來的腳步,逐漸推行民主改革。(林孟儀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