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紀.台灣菜」除了本身榮登 《臺灣米其林指南2024》一星新進餐廳之外,另一大亮點是曾雅慧,她於2024年榮獲全台首位米其林女性最佳侍酒師的殊榮。
讓你忘不了的台灣菜,是哪一味?椒麻、糖醋、紅燒、三杯,還是藥膳枸杞?今年台中新進米其林一星的餐廳「元紀.台灣菜」,由前米其林二星請客樓行政主廚林菊偉掌舵,重新演繹台灣味。
什麼是台灣味?在「元紀.台灣菜」主廚林菊偉記憶中,四寶湯最具代表性。「小時候跟媽媽去吃辦桌,辦桌最後一定會吃到四寶湯,是我從小到大都記得的味道!湯很清澈,味道很甘甜。」
日後林菊偉在「古味鮑魚四寶湯」之中,使用鮑魚、花菇、干貝、排骨、上湯(高湯)、冰糖、黃酒等食材,以鮑魚鮮味及干貝甜味,提升上湯的厚度,並搭配冬菇濃郁的香氣,淋上些許的黃酒,使湯嘗起來有溫暖甘潤的滋味。
俗話說「冬天進補,開春打虎」,林菊偉選用羊五花、老薑、洋蔥、蔥、蒜、月桂葉、麻油、米酒、八角、花椒,以特製醬汁將羊腩滷至軟嫩入味。最後,鋪上以北港麻油炒香的老薑泥烤製,這道「北港麻油薑羊腩」口感豐富、暖胃補氣。
將新餐廳定位為「台灣菜」而非「台菜」,是因為林菊偉認為大眾對台菜已有既定印象,但台菜不該只有喊得出名號的幾道菜,也包括創新的料理手法、餐廳的硬體服務,以及元紀擅長的茶品項。
從基層服務生做起,「偷學」有成
在元紀.台灣菜的創新用餐體驗中,另一大亮點是曾雅慧。她於今年榮獲全台首位米其林女性最佳侍酒師的殊榮,米其林如此評語:「設計引人入勝的葡萄酒搭配,巧妙地提升了傳統台灣菜的風味。」
「侍酒師也是一間餐廳的靈魂,工作的瞬間就像在表演,而餐廳就是舞台。」曾雅慧一邊說,一邊熟練地單手將酒瓶傾斜朝杯中倒酒,為眼前這道「北港麻油薑羊腩」搭酒。一般人聽到這道台菜,怎麼都不會想到與紅酒搭配,但曾雅慧發現在法國北隆河產區的Syrah紅酒,品種帶有淡淡的黑胡椒特性,與羊腩的麻油香及羊肉相得益彰。
侍酒專業獲得米其林肯定的曾雅慧,本科學的是公共行政,24歲時進入Achoi當代料理餐廳接觸侍酒工作。獲得啟蒙之後,來到知名星級餐廳「侯布雄法式餐廳」,從基層服務生做起,卻整整兩年無法接觸到專業侍酒工作。但這段時間,她跟在法籍侍酒師身後「偷學」,慢慢建立起專業知識。
「在現場,我每天都在偷偷觀察侍酒師向客人介紹酒,下班後再去偷撿他賣過的瓶子,一瓶一瓶喝,然後拆下酒標,帶回家查資料。」
事實上,侍酒師的職業普遍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約十比一。
技術之外,也有獨到細節美學
做為這行十分之一的存在,曾雅慧投入侍酒行業九年以來,感觸頗深。餐廳的高工時特性,不只需要長時間站立,侍酒師長時間用單手倒酒,對手部的負荷非常大,有一次她險些在客人面前砸了酒瓶,「已經倒到第七、第八瓶,我發現手的肌肉突然就軟掉了,幸好客人幫我把酒抱住。」
甚至要服務二、三十位以上客席數的大餐廳,非常需要腿部爆發力,「我需要非常精準地計算時間,配合上餐速度,要在對的時間點到達(客人面前侍酒),也必須親自搬貨。」這些在服務第一線面臨的先天限制,讓她開始重訓,加強手部和大腿肌耐力。
克服體力與技術上的挑戰,曾雅慧也從與法籍侍酒師共事的經驗中,獲得服務心法,「我記得有次餐廳跳電,法國侍酒師第一時間大聲唱生日快樂歌,我覺得除了侍酒技術外,他的臨場反應跳脫框架,主動去體察客人心情,這對我影響很深。」
前陣子曾雅慧接觸到一支酒,酒標上有三代女性正踩踏著葡萄,她向顧客介紹,這支酒從收成到釀酒師都是由女性所生產,加上她侍酒師的角色,親身為顧客帶來風味以外的共鳴和文化記憶。
在餐廳裡,曾雅慧輕盈穿梭在餐桌與客人之間,對她而言,成功侍酒師的價值不只是為顧客搭配出最合適的酒單,更是要互助合作,「有穩定的餐飲服務,才有穩定的酒水服務,內、外場有需要的時候,侍酒師必須放下手邊的工作,回應現場的各項細節。」
她也認為對生活的體驗和感知,是侍酒師與酒商最大的區別,「同樣都在行銷商品,侍酒師可以呈現得更浪漫一點,向顧客完整演繹一瓶酒背後的文化。」
※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