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賀錦麗於台灣時間9月11日的美國總統大選辯論後,外界認為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表現遠比川普(Donald Trump)來得好,當天民調也是由賀錦麗勝出。不過,這會影響搖擺州選民的傾向嗎?候選人的社群支持度真能轉化為選票嗎?《遠見》專訪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陳仁宜(Lanhee Chen),看他如何分析這次詭譎多變的大選,以及雙方的對台政策。
「你好!我是陳仁宜!」父母是台灣人、但在美國出生與長大的台裔學者陳仁宜,說起中文和台語絲毫沒有口音,他這次來到台灣,與多位政壇要角會面,包括總統賴清德、立法院長韓國瑜,以及三黨的立委們,共同討論國安與台美關係。
接受《遠見》專訪時以英文溝通、力求準確表達辭意,他談到這次美國總統大選,認為選情相當緊繃,兩邊陣營存在相當大的分歧。雖然辯論會影響短期內的民調結果,但對大選的結果仍需要持續觀察。
關鍵仍在搖擺州,選民最在乎經濟
「我對川普的表現一點都不意外,這就是他的風格。」陳仁宜分析:「相對來說,我很驚訝賀錦麗的表現,她真的穩定許多,但辯論對大選結果的影響可能很有限。」
他認為,誰輸誰贏還是取決於七個搖擺州,雙方民調在這些州都相當接近,每一州都還有約5%到7%的選民尚未決定要投給誰。
而這些搖擺選民最關心的就是「經濟」議題,陳仁宜說,許多民眾仍然擔心生活成本高昂和通貨膨脹等民生問題。其次,是移民問題,特別是美國南部和墨西哥的邊境控制議題。
最後才是外交政策,包括俄烏戰爭、中東局勢,以及美中關係。
川普主導下的共和黨流於民粹
而雖然這次辯論川普屈居下風,但他的粉絲仍相當支持他。
「在美國政治環境中,尤其是對川粉來說,即使川普在公開場合表現不佳,但他們仍舊死忠支持川普,這跟台灣選舉有異曲同工之妙,」今年初總統大選也曾來台的陳仁宜說:「川粉會怪罪於主持人或媒體的偏見,而非川普本身。」
他指出,誰能催出更高的投票率,將是左右勝選的關鍵之一。
不過,身為共和黨籍的陳仁宜,還沒有決定要投給誰。「我們在投票時,可以寫下自己想支持的人,說不定我會寫羅姆尼(Mitt Romney)呢!」陳仁宜笑說。
羅姆尼曾在2008和2022年參與美國總統大選,而陳仁宜當時就擔任他競選團隊的政策負責人,對羅姆尼有很高的評價。
陳仁宜提到,川普領導下的共和黨流於民粹和民族主義,強調美國不該過度涉入他國事務,跟過去保守的共和黨仍有許多不同之處。
「如果川普贏得大選,共和黨將繼續圍繞著川普,其實現在黨內已幾乎沒有能制衡川普的反對力量!」陳仁宜對目前的共和黨有些失望,他也對美國的政權能否和平轉移感到擔憂,因為川普目前仍拒絕承認2020選舉失利。
但對川普的副手搭擋范斯(JD Vance),陳仁宜認為他口才很好,即使川普最後敗選,范斯在未來還有許多機會。
川賀都理解台灣的重要性
這次來台,陳仁宜會見前總統蔡英文和總統賴清德,探討美國未來如何幫助台灣,以及台灣如何面對中國的威脅。
「美國應該繼續支持台灣,這對雙方來說,都是很重要的關係,」陳仁宜說:「美國和台灣有非常相似的價值觀,促進這些價值觀相當關鍵。」
除了國安,台美的經濟互惠,也是陳仁宜的重點主張之一。「我們特別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特別是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設廠,我們也鼓勵更多台灣企業在美國進行投資。」
他也給出三個改善台美關係的建議。「首先,台灣必須加強軍事設備,其次是強化國內經濟,第三則是應該在國際組織中扮演更大的角色,如: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民航組職(ICAO)等,這些對台灣來說,都是重要的國際組織。」
而究竟,川普和賀錦麗誰比較挺台,陳仁宜認為,台美有簽訂《台灣關係法》,無論是誰當選,都會履行法案中規定的對台軍售義務,「雖然川普難以預測,但我認為,雙方都能理解台灣的重要性。」
網路社群、明星效應,對大選影響有限
為了經營Z世代年輕選民,川普和賀錦麗積極搶攻網路社群,雙方都花時間在TikTok、X和Instagram經營粉絲群。不過,陳仁宜對社群能激出多少選票持保留看法。
「社群媒體時常會誤導大眾,即使擁有很多粉絲,但這些人最後真的會去投票嗎?他們有投票資格嗎?」陳仁宜強調,要觀察兩人在競選活動中如何鼓勵那些實際會去投票的人,才是關鍵。
此外,他也認為,明星的背書對大選結果影響有限。
就在大選辯論結束後不久,美國流行音樂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表態支持賀錦麗,稱讚她是「沉穩、有天賦的領導人」。而之前,川普陣營曾以AI和深度偽造(deepfake)來生成泰勒絲支持川普的假象;泰勒絲表態支持賀錦麗後,川普更在社群上發文:「我恨泰勒絲!」
「雖然像泰勒絲這樣的明星會吸引到一些年輕選民,但最終影響結果的,仍然是那些實際去投票的選民,」陳仁宜表示。
川普更社群上發文:「我恨泰勒絲!」取自Truth Social@realDonaldTrump
台灣背景對我很重要!「鼓勵更多人從政」
談到對台灣的印象,陳仁宜分享,自己最喜歡的是台灣的食物了。
「我去過很多國家,但最美味的食物就是台灣小吃了,」他說:「我在這裡也有一些家人朋友,所以我喜歡來台灣拜訪他們。」
身為在美國政壇闖蕩的台裔美國人,陳仁宜非常希望能幫助更多台裔或亞裔美國人進入政壇。「我會清楚告訴別人,我的父母來自台灣,而不是中國,對我來說,台灣背景非常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小時候,每年夏天都會來台灣探親的原因,這段歷史對我來說很重要。」
而他自己進入政壇的契機,正好就是美國總統大選辯論。
「那時候是1988年,由老布希(George H. W. Bush)對上杜卡基斯(Michael Dukakis),」陳仁宜回憶:「當時才10歲的我,就決定未來要進入政壇。」
除了在競選團隊工作,他在2022年更投入加州主計長的選舉,但最後以約78萬的票數,敗給民主黨的郭嫻(Malia M. Cohen)。
沒有政治背景、沒有顯赫經歷的台灣囝仔陳仁宜,未來還將持續努力進入美國政府服務,讓世界看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