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整天埋首辦公桌不代表績效高:有能力的人懂運用「偷懶時間」

你不是「忙得沒辦法偷懶」,而是「沒時間偷懶才會搞得很忙」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9-11

瀏覽數 4,300+

《為什麼他看起來那麼閒,進度卻總是能超前?》/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為什麼他看起來那麼閒,進度卻總是能超前?》/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能夠創造「成果(你的價值)」。創造價值最大的秘訣在於保有「偷懶的時間」,我們常常聽到「忙得沒辦法偷懶」,但其實並非如此。你不是「忙得沒辦法偷懶」,而是「沒有時間偷懶才會搞得很忙」。(本文節錄自《為什麼他看起來那麼閒,進度卻總是能超前?》一書,作者:理央周,平安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我觀察周遭的前輩們。結果發現,在那些認真參加會議、努力坐在辦公桌前工作的前輩之中,有好成績的人,反而經常在辦公室閒晃聊天。

午餐時間一到,他就會消失,而且通常會消失2、3個小時之後才會回來。他不加班,但是經常參加跨界交流會、自我提升的課程,而且很了解現在受歡迎的地點。

我詢問這位前輩,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他告訴我:「我會在吃午餐或出去玩的時候觀察目標客群。」於是讓我了解到「不在辦公室的時間,其實也和工作有關」、「不符合常識的事情也能創造出成果」。

這種乍看之下沒有在工作,但是對成果有所貢獻的自由時間,我稱之為「偷懶時間」。在這些「偷懶時間」中,可以淬鍊接下來的企劃發想,或是獲得現場的第一手資訊,然後應用在工作上。

當我開始創造「偷懶時間」之後,我也在充滿趣味的狀況下獲得成果。創業後,我與「許多有能力的人」一起工作,透過協助顧客提升成效,積累了豐富的職業生涯。

待在辦公桌不會有成果

低效人士:總是在辦公桌前工作

〇高效人士:看起來像是在偷懶,卻取得了成果

你是不是認為,工作就應該坐在辦公桌呢?事實上,工作成果的關鍵在於現場和實際情況。所謂的現場或實際狀況,以行銷領域來說就是指目標客層的所在位置或賣場,以製造商領域來說就是指生產線。

我在菲利普莫里斯國際這間外資企業工作的時候,某位行銷經理常常溜出公司。我很疑惑,他待在公司的時間很少,到底什麼時候在工作?儘管如此,他所製作的行銷計劃和廣告活動仍然非常細緻,成功地讓負責的品牌快速成長。

以我的角度來看,剛開始並不清楚那位前輩在公司外面做了什麼,所以覺得他都在偷懶。我直接問對方,才知道他會去零售店或流行的商店,了解時下的潮流動向。以這些光看數據無法得知得一手資訊,思考出一套可以取得成果的計劃。

從聽到這件事後,我也努力地在零售店裡確認市場動向,或者在贊助的賽車活動中觀察觀眾。我變得重視現場的第一手資訊,能夠以有趣的方式取得想要的成果。

如果一間公司裡,有待在電腦前工作卻成果不顯著的人,也有不常在公司但確實能交出好成績的人,那後者當然會獲得更好的評價。(延伸閱讀│你過著每天工作10小時、假日都在加班的窮忙人生?原來是「它」偷走了你的時間和自由?)

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能夠創造「成果(你的價值)」。(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能夠創造「成果(你的價值)」。(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靈活處理工作也能產生價值

低效人士:先著手做自己的工作

〇高效人士:先著手需要委託他人的工作

安排工作時,首先應該從「需要委託他人的工作」開始。

無論自己的工作做得再快,只要拜託後續工作的時間點太慢,導致這項工作無法完成,就會趕不上交期。

先著手需要委託他人的工作,然後在做自己的工作,整體進度才會更快,而且也能應付意料之外的情況。

遠見39週年超值回饋 | 現在訂《遠見》最划算,再享限量贈品!

有些人會說「因為A公司的鈴木先生沒有提供文件啊」之類的話,但就算如此也無可奈何。畢竟當初要是提早請對方做這件事,也許就不會發生這種問題了。

從這個角度思考,盡早對後續工作人員提出需求,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創造價值,可以說是一大重點。此時,請按照合理的時間表來發派工作吧。

如果對後續工作人員造成困擾或勉強對方,當下可能沒事,但無法建立長期的信賴。

即使是付錢的業主,也不要忘記體貼周到。工作效率高的人,隨時都會思考後續工作人員的立場,以此為基準安排工作順序和行程。(延伸閱讀│成大事的人,都會麻煩他人:學會「刻意求助」的鈍感力)

現在是「隨處皆可辦公」的時代

╳低效人士:只用電腦工作

○高效人士:即使是用手機或平板上也可以工作

因為新冠疫情,遠端工作開始普及,許多公司也會提供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給員工。既然如此就沒有道理不應用可以隨時隨地工作的工具。只用電腦工作是一件浪費的事。

按我的情況來說,我會以「能否簡單應對」當作選擇使用哪種設備的基準。如果郵件或聊天訊息,只需簡單回覆、確認,那我就會用手機或平板立即完成。

使用行動裝置立即完成工作,就能省去「回去後再度開啟郵件」的麻煩,也能省下回到公司或尋找咖啡廳等「確保工作地點」的時間。

同時,還要根據「是否使用鍵盤」來選擇設備。即使一樣是有附件的郵件,必須下載保存的時候,就要再次打開郵件,使用電腦操作。

另外,外出或移動時,單用手機輸入可能無法表達自己的意圖,譬如讓人為難的請託或者是需要道歉等需要謹慎處理的情況,我會用電腦冷靜處理。

選擇對自己來說容易使用的設備和應用程式,就是提高生產力的訣竅。

能夠判斷資訊的價值

╳低效人士:在沒有具體目標的情況下輸入

〇高效人士:以輸出為重心選擇輸入的內容

有些人喜歡不斷地蒐集資訊、知識和技巧,並且專注於學習。不過這些只是用來取得工作成果的「工具」。從想要實現的成果反推,然後做出取捨吧。

以講座來說,那些為了「學習」而參加的人,聽完講座之後會覺得「演講很不錯」就結束了。但是那些為了「尋找解決公司問題」的人,則會思考「如何在工作中應用所學」。

舉例來說,根據研討會上獲得的提示制定措施時,會注意應該如何與相關部門的人溝通、如何實踐這些措施。這樣一來,就可以把訊息分成「有參考價值」、「不需要」等類別。

像這樣釐清輸出的目的,就能篩選並整理資訊,輸入的品質也會隨之提升。我平時就會注意哪些資訊可以對客戶公司的顧問或研習有幫助,所以那些偶然看到的商店看板、廣告、和朋友家人的對話都給我很多靈感。

在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過程中,也能磨練判斷資訊價值的能力。

《為什麼他看起來那麼閒,進度卻總是能超前?第一本「偷懶聖經」,顛覆職場傳統思維,把你的人生變長一倍!》,作者:理央周,平安文化出版

《為什麼他看起來那麼閒,進度卻總是能超前?第一本「偷懶聖經」,顛覆職場傳統思維,把你的人生變長一倍!》,作者:理央周,平安文化出版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