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美國如何在亞洲世紀中重振雄風?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89-01-15

瀏覽數 14,950+

美國如何在亞洲世紀中重振雄風?
 

本文出自 1989 / 2月號雜誌 第032期遠見雜誌

一、布希要拿出對策

在每四年一次的美國總統大選中,按理應當是兩黨候選人辯論重大政策的最佳時刻;可惜,選舉前,布希欲保持領先的優勢,儘量不對重大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杜凱吉斯在急起直追中,儘量空放諾言:「如果我當選,四年之內就不會再有貿易逆差,財政赤字也會下降。」但他沒有交代清楚要用什麼辦法來實現這項重大的諾言。

現在布希已經當選了下屆總統,他再也不能不拿出對策。首先應當對付的就是美國經濟實力的衰退。從經濟實績來看雷根政府八年的政績:正負兼有。正面的成績是低失業率、低利率、低物價上漲率;負面的是兩大可怕的赤字--年來接近一千六百億的財政赤字,與相似數目的貿易逆差。

與亞洲四小龍及日本息息相關的,就是美國十二年以來的持續逆差;從一九七六年的十六億美元,到今年的一千五百億美元左右。「逆差」使美國掀起保護的浪潮,雷根簽署的綜合貿易法案,使亞洲貿易順差國家首當其衝。

以一九八七年為例,美國逆差最大的十六個國家中,日本與台灣分占第一、第二名,南韓與香港分別為第五、第六,對大陸、印尼與新加坡也各有逆差,它們分別為第十二、十五、十六名。

美國對這些亞洲國家的貿易逆差,正反映出近年來已被西方世界逐漸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二十一世紀將是「太平洋世紀」。日本與亞洲四小龍在過去三十多年中,以無比的活力,創造並且保持了高度經濟成長、外貿成長與每人所得成長。

面對崛起的亞洲經濟實力,一向重歐輕亞的美國政府與人民將如何自處?新當選的美國總統必須要拿出對策。

二、重視亞洲人才

這也正是美國剛出版的一本新書「第三世紀--在亞洲紀元中美國如何再起」的討論主題。

「第三世紀」是指美國已立國兩百年;在第一個世紀,以墾荒精神開拓新大陸,爭取到美利堅的獨立;在第二世紀,靠大量的歐洲移民及資本,變成了新的強權國家;在正進入的第三世紀中,要如何把重點由歐洲移向亞洲與第三世界?

「亞洲紀元」(Asian Era)也就是泛稱的「太平洋世紀」。兩位作者一位是葛托金(Joel Kotkin),另一位是在日本誕生,在美國受教育的岸本(Yoriko Kishimoto)。

本書的基本論點是,美國不應當在亞洲經濟勢力崛起的時刻,消極地接受世界經濟的重心移向亞洲,而應當積極認清當前的改變。

首先需要排除對亞洲人輕視的心理,當歐洲移民已不再舉足輕重時,就要誠意地歡迎亞裔與西班牙裔移民加人這個「人種大熔爐」。在一九八0年代,每四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黑人或西班牙裔或亞裔;據估計,到了二十一世紀,這個比例會接近五比二。

目前美國的外籍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十個國家中,八個是亞洲國家。外籍學生取得工科博士學位者,有七0%來自亞洲國家。他們取得學位後,很多都留在美國工作,尤其是來自台灣與韓國的留學生。

在矽谷的高科技公司中,就吸納了一萬名以上的亞裔工程師與科學家。兩位作者認為:美國高科技如果要再度領先,這些高科技人員就變成了最珍貴的人力資源。他們引證一位華裔專家的看法:「不要認為亞洲人有些口音,只能做幹部(Workhorses),事實上,其中有不少是可以做主管(racehorses)的。」

三、認清五大改變

兩位作者從美國人的觀點列舉出當前美國面對的五大改變: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一)世界經濟中心已由歐洲 大西洋移至太平洋盆地。日本已是超級經濟強國,二十一世紀初,新加坡與台灣的每人所得將超過英國,但是美國大多數的企業仍然留戀於他們熟悉的歐洲市場,而忽視朝氣蓬勃的亞洲市場。

(二)來自亞洲與拉丁美洲的大量移民,已使美國以歐裔為枝幹的社會變成了多人種的社會。沒有歧視地運用這些人才,才能使美國社會更具活力。

(三)要再獲取美國經濟優勢,有效的武器是讓企業家與較小規模的企業發揮它們的創新精神。大企業有太多的牽制,反應不夠靈活,缺少冒險性格。兩位作者指出:「台灣與香港小企業的機敏和靈活,可能是亞洲以後發展的模式。」

(四)儘管有人稱讚美國已進入「後產業經濟型態」(postindustrial economy)」,但是製造業在下一世紀仍是決定一國經濟勝負的因素。一九八七年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在今後十個最可能有高成長的領域中,九個是在製造業部門--包括電子零件、通信器材、醫療產品和塑膠品。

(五)對付亞洲的挑戰,美國企業在管理上要有新的方法與價值觀。要深切瞭解員工遠比資本、機器、設備來得重要。在很多美國公司中,負責人自己領高薪,利潤下降就裁員,不是令人心服的管理。

目前在美國一些成功的中小企業中,不少是亞裔當負責人。他們揉合了西方的效率與東方的理念,在融洽的勞資關係中,上下一體為公司努力,產生了合適的管理模式。

四、心智的帝國

美國的國力是在下降中。儘管如此,美國仍是當今的強國,所不同的是,它不再是稱雄世界、獨一無二的強國。

從中國人的觀點來看,為什麼一個國家(不論是美國、蘇聯或日本)要一直獨霸世界?沒有強權獨霸的世界應當是一個受人歡迎的世界。

如果因為美國是自由世界的領袖,我們不希望它淪為另一個英國,那麼,讓筆者進一步指出:美國人真要重振雄風,還必須要採取良藥苦口的措施:

--減少財政赤字:兩個重要方法是削減政府支出與增加稅收。

--增加儲蓄:一個工業大國的民間儲蓄率,在一九八七年低到三.七%是不能容忍的。節制消費、縮緊腰帶是美國消費者必須面對的現實。

--提高生產力:決定一國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就是生產力,要提高生產力就要改善勞動者的素質、管理方式、機器設備等因素。

--減少貿易逆差:對付貿易逆差最有效的辦法,不是保護主義,而是透過生產力的提高,增加競爭力。

在今天的世界上,再也不可能出現一個大英帝國。因此,邱吉爾曾說過:「新的帝國將是心智的帝國(empires of the mind)。」創新的「心智」是良好的教育、進取的環境、適當的誘因與進取的價值觀念相互激盪下的智慧火花。

在太平洋世紀中,美國要重振雄風,不是在核子武器上領先,而是要在「心智」上領先。如果這樣,就正好符合美國第三屆總統傑弗遜所說:「美國的任務是「要做一個鼓吹自由的帝國(an empire of liberty)」。」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