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應達規模不大,卻做著全球性的大事。其設備與服務,讓生產一噸鑄鐵的耗電,比同業省掉80度甚或100度電,或是利用離峰電力多生產一個批次,提升競爭力。
從台中高鐵站驅車前往台灣應達在彰濱工業區的新辦公室,得花一個多小時,但這段車程遠不及台灣應達總經理黃振富的體力消耗,因為他剛和美國總部開會開到凌晨3點,沒睡多久,就接受專訪。
「我上星期剛簽了一個單子,賣了新的設備,他們一個小時就要耗費一萬度電,量很大,所以客戶很仔細地計算好需求、產能和設備細節;我也要和美國總部報告,一項一項核對,就從前一天晚上8點討論到凌晨3點。」即便如此,黃振富說起話來依舊精神奕奕,看來早習慣這種夜以繼日的「鐵人」工作模式。
應達集團在全球擁有40個據點,2001年經歷一番重組,成立台灣應達,在金屬熱處理、鍛造等加工流程,提供設備和服務,客戶橫跨鋼鐵業、汽車業等各種基礎工業。
台灣應達資本額5000萬,在台灣是中小企業規模,卻常做著全球性的大事,尤其淨零排放蔚為趨勢,公司年減碳超過500公噸,內部以此為研發主軸,訴求正是「最節能熱感應設備」。
好設備業界逗相報
然而,如何達標「最節能」?黃振富舉例,在白天用電尖峰時,台灣應達的設備與服務,可以讓生產一噸鑄鐵的耗電,比同業省掉80度甚或100度電,或是利用離峰電力多生產一個批次,客戶就敢降一點價錢搶訂單,提升競爭力。
光是這點,就有許多廠商找上門,尤其今年電費漲價,品牌商更講究節能減碳的成效,對製造業來說「壓力山大」。
「台灣的產業界圈子很小,今天你買了什麼設備、用起來如何,彼此都會打聽,沒幾天就傳開了,當我們的設備能替客戶賺錢,客戶會主動替你宣傳,」黃振富說。
好名聲就傳到工廠位於苗栗的老牌鑄造廠「順利金屬」耳裡。採訪當天,順利正巧到台灣應達簽單買設備。順利金屬董事長何福家說,他在鑄造業數十年,看遍市場的設備,台灣應達的產品提高金屬熔解效率,還能節約能源,評價一直很好,雖然價格高了點,但更能期待綜效。
除了和在地客戶共享減碳成果,台灣應達也從自身做起。
他們在彰濱的兩層樓廠辦剛落成兩年,外觀和內裝的風格簡潔大方,相當美式,就像美國矽谷常看到的企業建築。
最吸睛的設施,在這座廠辦的頂層─滿滿的太陽能板。黃振富說,台灣應達全廠使用太陽能發電,而且2023年的太陽能發電量已經超過廠區使用量,如果以每度電碳排係數0.495公斤計算,一年可減碳超過500公噸。
此外,台灣夏季豔陽高掛,但運作中的工廠,一點也不悶熱,除了靠太陽能板遮陽,避免直曬,還加裝四台大型吊扇,降低室內溫度三到五度,傳統工業電扇的數量就能直接少一半。
斤斤計算後成回頭客
這家跨國企業的子公司,在台灣規模並不大,節能減碳的成效卻不輸大廠,其實有一個隱藏優勢。
「以我們集團來講,全世界有4000多位員工,各個國家發生的問題可以互相分享、學習!」黃振富指出,應達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熱感應廠商,所以在各種議題上都算是引領業界,而且因地制宜,設計生產符合在地需求的設備,「減碳算是推得滿順利的。」
黃振富說,去年台灣應達已做了完整的碳盤查,並要求供應廠商提供排碳數據,「我們在賣設備的時候,客戶會知道我們可以幫他們改善多少排碳量,還能理解生產量和節能的關聯性,小廠帶大廠一起減碳。」
黃振富坦言,台灣應達在這波減碳浪潮下是「幸運的」,因為愈來愈多企業由國外留學返台的二代、三代接班,「他們很會算,也想要改變,有一些年輕老闆算完減碳成效和價錢,原本公司已經沒有合作,又回過頭來成為我們的客戶,跟我們買電爐。」
聊到這,黃振富說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位客戶舉辦摸彩活動,他想包個紅包幫忙熱鬧一下,結果年輕老闆立刻回絕,「不是因為客套,他們是說我們設備幫他們省的電費,都可以買一輛高級車了,不差這個小紅包!」他笑說,雙贏的合作關係讓主客雙方都覺得「很有面子」。
台灣過去的傳統產業流行一句話:「酒量就是業務量」,業務員必須會喝酒,才有資格談生意;但如今,年輕世代的老闆講究數據成果,所以「減碳量才是生意量」。
這樣看來,台灣應達為客戶、為自己減少的碳,已成了掌握訂單的關鍵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