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重新定位臺東市核心區域,臺東縣政府導入城市品牌與設計策略,推動「舊站特區」計畫,要讓舊城新生成為慢經濟的魅力光點,體現以人為本的城市價值。
無論何時,來到臺東市區,只要慢慢步行,就能感受活力豐沛的美好風景。上午,在風格餐廳細細品嘗手工早午餐,或在運動公園、臺東大學與自然相伴漫步,午後再往臺東設計中心看展、在鐵道藝術村逛個性小店,或在東東市選購職人手藝與美型特產;黃昏,鐵花音樂聚落傳來樂音,入夜之後,迷人燈光、歌聲繚繞,教人沉醉…….這是旅人熟悉的臺東市區,以舊火車站為中心,鐵花新聚落將近50公頃的蛋黃區「舊站特區」,每年吸引逾百萬人次遊客到訪,人潮絡繹不絕。
重新定位城市蛋黃區 整合多元生活機能
說到城市蛋黃區,會聯想到什麼風景?是燈火通明的鬧區,還是融合國際與金融的重鎮?臺東舊火車站位於臺東市中心,正是城市的蛋黃區,擁有獨特的歷史紋理,是過去臺東人北漂起點,承載許多人記憶。臺東縣長饒慶鈴表示,當新火車站啟用,舊站特區雖仍有不少特色場域,但過去各自獨立發展,整體動線及周邊環帶較無法串聯;因此,舊站特區的規劃,希望藉由跨局處與中央整合,不僅整理區域動線、統一全區指標導引與識別系統,同時加強照明,未來也將設置鐵道森林市集,以櫥窗計畫發展成策展型商圈。饒慶鈴希望任期內完成區域活化、縫合與定位,讓聚落擴大到特區規模,具備觀光、文化、休閒、育樂及運動的多元生活機能。
臺東縣政府運用兩年時間擴大打造「舊站特區」,包括鐵花新聚落、新生廣場、全民運動館園區、臺東大學、運動公園、樂齡特區和兒童公園等,未來將區分5大區塊,包括藝文、運動、歷史、交通及休閒等空間,總面積達55公頃,約2個臺北大安森林公園。「我們希望翻轉蛋黃區面貌,以更清晰、以人為本的精神,回應臺東城市的未來發展。」饒慶鈴強調。
參與「舊站特區」計畫的建築師陳哲生,移居臺東已邁入第六年。旅居紐約與東京,陳哲生愛上臺東獨特生活、人文及自然的環境,透過「舊站特區」的公共工程,決心要重塑此地,希望帶來嶄新意象。
陳哲生過去曾參與「臺東之眼」明日創生園區的設計,透過拆除臺東大學閒置老舊校舍,推動鯉魚山與體育場周邊環境改善,這成為他深入思索舊站特區的重要起點。
串連鐵道、鯉魚山 舊站特區為城市穿新衣
由於設計工程高度複雜,例如燈光與視覺設計的統一,縣府與各局處的溝通與協調,執行團隊也積極配合,展現專業能力與高度行動力。「雖然很困難,但是這些工程是記憶的保留,很有價值。」陳哲生以「鐵道市集」的規劃為例,原有舊鐵道月臺有高低差,無人能輕鬆越過,成了沒有人的舞台。「『鐵道市集』弭平了月臺高低差,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建立舊鐵道端點與鯉魚山的關係,串聯樂齡公園、延伸至階梯小劇場,為城市縫合的作法,再把在公園休憩的親子老幼、逛市集劇場的青壯,兩造社群生活連結在一起,創造城市的多元融合的各種可能。」
「『舊站特區』是『穿著西裝改西裝』,要創造新的,也要保持舊的紋理,如何在新舊衝突中找到平衡,挑戰很大、非常困難,但我非常喜歡這樣的困難!」饒慶鈴期許,隨著時代變遷,加上慢經濟的推動,將賦予臺東市新的方向,讓未來的移居者、新一代的定居者,了解臺東的過去,同時擁有新時代的生活詮釋。舊站特區的實踐,將使臺東更接近以人為本的自然城市,生活不必在他方,生活就在此地。
(臺東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