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把科學帶入生活的人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2007-02-01

瀏覽數 21,000+

把科學帶入生活的人
 

本文出自 2007 / 2月號雜誌 不老革命

三位科學家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找到一塊鹽結晶,裡面有個小水泡。他們發現水泡中有細菌,而且是2億5000萬年前的細菌。這個發現和結論在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後,引起了各界激烈的反應,正反二方於是展開辯證,但是以證據做基礎的理性辯證。

19世紀義大利有位農夫,在意外中頭殼破裂。醫生開刀治癒後,農夫的左腦殼始終沒有縫合。醫師對這位農夫的腦很有興趣,他發現每次農夫聽到教堂鐘聲,想到祈禱時,和回答數學計算題時,腦子就有充血現象。這個發現可能是人類第一次把腦中血液流量和啟動思惟連結的起源。後來的腦部功能性磁共振造影(fMRI)就在這個基礎上完成。

讀了這兩則故事,會不會讓你覺得「科學」很有趣?「科學」不只是屬於科學人的,而是和你我生活及生命息息相關的?

說這些故事的人,就是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他多年來都在推動一個理想——把科學知識普及化。讓一般讀者都能在他深入淺出的文字中,理解科學人求真求實的精神,以及認識人類科學文明的進展。

1990年,這位認知神經科學家離開美國大學教職,回台創辦第一所認知科學研究中心;2002年,又推動《科學人》月刊創刊。他每個月在這本科普雜誌上寫專欄,五年來,從未間斷。

最新出版的《科學向腦看》一書,就是膾炙人口文章的結集。他以豐美的文采,國際的閱歷,和深厚的專業知識,寫成的篇章讀來讓人感動於他的強烈求知欲和熱情分享心。

心理學就是以科學檢證冥思

讀曾志朗的文章是一種享受,他擅於輕鬆愉快地導引讀者進入知識的殿堂。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在書中,他總會先帶出引人嚮往的場景,如柏林郊外的花園旅社、地中海沿的亞力山大港、紐約中央公園的雪花;或者出現有趣的人物,如大科學家、當年當兵的排副、患失語症的影視名人,甚至會對唱的公鳥和母鳥。

故事說到關鍵處,他會把重點轉進「認知」知識的領域——記憶、文化認知、思惟、原創力、老化……,展開冷靜理性的探討,並提出他的讚歎、懷疑或建議。

兼具科學人和教育者的角色,他從來不放棄傳播正確科學知識。不僅從人類基因的發展,來分析人的思考、智慧;他更提醒人類透過閱讀,增進腦發展,以求更累積知識的重要。

做為心理學教授,他常常碰到人們一個質疑:「心理學也要做實驗?」因此他在書中寫道:「我最想做的事是寫一本科普心理學,把百年心理學如何從「沙發上的冥思走進實驗室」的過程,做個深入淺出的說明。讓大家瞭解「科學的心理學」是需要實驗研究和數據證明的。」

不論是把科學帶入生活,還是把生活帶入科學,曾志朗都是一個熱情的推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