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東京奧運,台灣奪下的兩面金牌,除了目前已經連霸的羽球男雙李洋、王齊麟之外,另一面就是郭婞淳在女子59公斤量級的舉重金牌。郭婞淳當時舉起了所有台灣人的希望,確定奪下金牌的那一瞬間,更是賺人熱淚。
在過去,她曾在世錦賽、亞錦賽、世大運、亞運等各大國際賽皆拿過金牌,東京奧運完成的「金牌大滿貫」,更讓她的舉重生涯寫下璀璨而耀眼的光彩。
本屆的2024年巴黎奧運,是郭婞淳第4度征戰奧運,2012年倫敦奧運第12名、2016年里約奧運銅牌、2020年東京奧運金牌、2024年巴黎奧運銅牌──這風光成績的背後,是努力不懈成果。
這屆賽會中,郭婞淳抓舉第1舉,就選擇上屆奧運的103公斤,順利過關;第2舉挑戰105公斤,失敗;第3舉再度挑戰105公斤,順利成功,超過她上屆奧運的抓舉成績。
在挺舉部分,郭婞淳第1舉挑戰130公斤,雖然成功舉起,但因為手抖而被判失敗;第2舉再度挑戰130公斤,這回順利成功;第3舉郭婞淳想要挑戰金牌,因此嘗試137公斤,不過失敗。
最終成績郭婞淳以抓舉105公斤、挺舉130公斤、總和235公斤的成績,奪下銅牌。
東京奧運時破奧運紀錄,至今依然保有挺舉世界紀錄
東京奧運時,郭婞淳無論抓舉或挺舉的表現一路走來幾乎十拿九穩,甚至把對手遙遙甩在後頭,最終以破奧運紀錄的抓舉103公斤、挺舉133公斤,總和236公斤的成績,奪下東京奧運金牌。
最後第3次試舉時,雖然她嘗試挑戰新世界紀錄的141公斤失敗,但跌坐在地上時平躺在賽場上的照片,全被大會的空中攝影機捕捉了下來,哪種如釋重負的笑容,說有多美就有多美。
直至巴黎奧運前為止,郭婞淳依然保有59公斤級挺舉140公斤的紀錄,那是她在2019年世界舉重錦標賽所締造的成績。
強大心理素質,郭婞淳人生的座右銘
郭婞淳曾在書中《郭婞淳:舉重若輕的婞念》提到自己的座右銘:
關於堅定信念──「路是自己選的,一定要自己走下去。」;關於自我鍛鍊──「成功不是奇蹟,而是累積。」;關於心理素質──「每一個階段都是不一樣的自己,沒有人可以永遠高峰。」;成為有光的人──「人生不只是贏得比賽,而是幫助別人一起完賽。」
她一路走來的堅持,靠的除了是不斷的訓練再訓練,她還會與自己對話、聆聽內心的聲音,再把壓力轉換成動力,她說,「人生不只是贏得比賽,沒有人可以決定你的樣子,只有自己可以。」
「婞淳」之名,來自出生時的「倖存」
雖然曾經在2016里約奧運時失利僅奪銅,讓郭婞淳曾經一度對舉重失去信心,但在教練的鼓勵下,2017年她終於在世大運上一掃陰霾,以挺舉142公斤創下世界紀錄,接著一步步重拾自信、調整心態,更挺過受傷的低潮與陰霾,戰勝自己的心魔。而她一路成長的過程,也不是那麼順遂。
郭婞淳出生於宜蘭,家鄉位於台東縣馬蘭部落,是阿美族人。幼時成長於單親家庭,母親在外地工作,由外婆獨力扶養長大。
她出生時體重過輕、臍帶繞頸、胎位不正等等,被家人形容為「倖存」下來的台灣阿美族女孩,才有名為「婞淳」的舉重女神。
由於媽媽長期在外地工作賺錢,她從小是由外婆帶大,家裡經濟環境非常刻苦,因積欠房貸,連夜搬到工寮或借住親戚家皆為常態,更經常沒錢可以買早餐吃。天生愛運動的她,童年時藉由運動找到自己的心靈的寄託,透過體育獎學金及獎金負擔自己的學費,也可以幫助家中狀況。
一路走來不斷和傷勢抗衡,締造屬於自我的成就
但其實,郭婞淳國中最喜歡的運動是籃球跟田徑,曾代表學校參加全中運接力賽,但卻在比賽中意外掉棒無緣獎牌。自責的她,卻在隔天舉重項目奪得金牌,無心插柳的結果,反而讓她發現自己更適合舉重。
高中開始就加入國家培訓隊的她,從那時開始就漸漸在國際賽上嶄露頭角,2014年亞運前,她練習時不慎被槓鈴壓傷,造成右大腿肌肉70%斷裂,原本能輕易舉起的重量成了不可承受之重,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回到受傷前的水準。
最終在教練、醫生、團隊的鼓勵下,她選擇用正面的心態去面對,為自己為家人做最大努力,締造屬於自己的奇蹟。
如今,郭婞淳生涯在舉重的成績,是亮眼的奧運奧運1金、2銅;世界舉重錦標賽5金、1銀、1銅;亞運會1金、1銅;亞洲舉重錦標賽5金、1銀、1銅;世大運2金的成果——她絕對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偉大運動員之一。
關於舉重
早在6000年前,舉重便是一種健身的方式,埃及(Egypt)發現了壁畫上記載了法老王的小孩以沙袋和其它重物來健身,舉起的重量作為衡量強弱的依據,以此選拔最強的人。
男子舉重在1896年舉行的第一屆奧運時,便已列為正式項目。但女子舉重一直是到2000年雪梨奧運時才成為正式項目。舉重依選手的體重分為不同的量級,這規定是讓不同體重的人能在力量上有更公平的競賽方式。
在舉重比賽上,有兩種姿勢,分別是抓舉以及挺舉,抓舉指一次性把槓鈴舉過頭頂的運動,挺舉允許運動員先將槓鈴平舉至齊胸,然後再舉過頭頂,但是兩次舉槓鈴的動作都必須一次完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
正式比賽先進行抓舉,再進行挺舉,各有三次試舉機會,舉起的重量以公斤記錄,三次最佳者分別為抓舉和挺舉成績,兩者相加為總和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