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商業世界中什麼稀缺能力最值錢?劉潤:掌握5種底層戰略

企業在進化的道路上,底層邏輯更加重要。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8-06

瀏覽數 3,950+

《進化的力量》/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進化的力量》/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經常有人問我:在商業裡,在創業中,有什麼值錢的稀缺能力?我說,總體而言,有5種稀缺能力。這5種能力其實也算是5種戰略,而且是更底層的戰略,是選擇戰略的戰略。做大、求快、搶先、協調、求存,就是5種稀缺能力,也是5個進化的底層邏輯,是你在引領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思考的事情。(本文節錄自《進化的力量》一書,作者:劉潤,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商業世界有一些基本的維度,比如,是否可預測,是否可塑,以及環境的嚴苛性等。把這些維度進行排列組合,你就能清楚地看見不同的戰略:

如果你覺得行業可以預測卻不可塑,那麼基本的戰略是「做大」

如果你覺得行業不可預測也不可塑,都是模糊的,那麼這個時候只能「求快」

如果你覺得行業可以預測並且可塑,知道要發生變化了,那麼你應該「搶先」

如果你覺得行業不可預測但是可塑,那麼你要做的是「協調」,是團結那些和你一樣的人,去重新定義規則。

如果你所在的行業環境突然變得特別嚴苛,那麼這個時候的核心不是發展,而是活下來,是「求存」

做大、求快、搶先、協調、求存,就是5種稀缺能力,也是5個進化的底層邏輯,是你在引領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思考的事情。

1.做大

如果你覺得行業可以預測但不可塑,那麼這樣的行業可能是傳統行業,基本的戰略和打法是「做大」,實現規模優勢。

在商業中有一個非常基本的「成本公式」:成本=(固定成本/銷售規模)+變動成本。遵循這個公式,我們想要做大,有3種方法:一是降低固定成本,二是降低變動成本,三是提升銷售規模。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打法。

小米選擇的方法是提升銷售規模。舉個例子,假如小米智慧手環的固定成本(建立生產線、開模具等)是1000萬元,變動成本(購買晶片、電池等)是60元,應該怎麼定價?

小米認為自己至少能賣1000萬個智慧手環,那麼,1000萬元的固定成本平攤在1000萬個智慧手環上,每個智慧手環的成本只有1元。加上60元的變動成本,那麼小米的智慧手環定價只要大於61元就不虧。

如果你也準備做智慧手環,你覺得自己能賣多少?如果你能賣10萬個,那麼,1000萬元的固定成本平攤到10萬個智慧手環上,每個智慧手環的成本是100元。加上60元的變動成本,你的智慧手環要賣161元才不虧。61元和161元,哪個更有優勢?

這就是「做大」——比你大,比你便宜,還比你賺錢。

2.求快

如果你覺得行業不可預測也不可塑,都是模糊的,那麼這個時候只能「求快」。

就像在一個漆黑的世界,你根本不知道前面是什麼,你只能遇到金礦就趕緊挖,遇到老虎就趕緊跑。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外貿行業就是這樣的情況。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停工停產,外貿行業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但隨著中國經濟逐漸恢復正常以及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新冠肺炎疫情越來越嚴重,在需求和供給之間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缺口。

漆黑的世界裡突然有一個地方被點亮,稍縱即逝,必須趕快抓住這個時間窗口。最後,那些勇敢地衝進去的外貿企業、跨境電商商家,都賺到了不少錢。

所以,你也可以想想,在你所在的行業裡應該怎麼求快?

我經常說,至少有一些方面你可以更快。

比如零售行業的「庫存周轉天數」可以不斷縮短。

庫存周轉天數是指你進一批貨之後多久能賣出去。假如一家小雜貨店進了100元的貨,賣150元,利潤很高,達到了50%,但是花了一年才賣出去。

另一家超市也進了100元的貨,賣110元,只賺10%,利潤很薄,但是只花一個月就賣出去了。那麼,誰賺得更多呢?

答案是超市。

因為超市的庫存周轉天數更少,它一年能賣12次,一共能賺120元。而小雜貨店一年只能賺50元。超市賣得比小賣部便宜,卻能賺得更多。

在商業世界中,庫存周轉天數的多少帶來的差異是巨大的。

我可以與你分享一組各個企業庫存周轉天數的數據:蘇寧 47天,沃爾瑪45天,京東38天, Costco 30天。

免費報名|8/17(日)賴佩霞@基隆塔《靜心的力量》新書分享會

這意味著在同樣的條件下,如果蘇寧能賺100萬元,沃爾瑪可以賺104萬元,京東可以賺124萬元,而Costco可以賺157萬元。這就是庫存周轉天數更少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賣東西其實不怎麼賺?一窺好市多的獲利模式)

做大、求快、搶先、協調、求存,5個進化的底層邏輯,是你在引領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思考的事情。(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做大、求快、搶先、協調、求存,5個進化的底層邏輯,是你在引領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思考的事情。(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3.搶先

如果你覺得行業可以預測並且可塑,知道要發生變化了,那麼你應該「搶先」。就像玩「搶椅子」的游戲,誰先坐下,搶到了位置,誰就勝利了。

在一個新的交易網絡裡,如果一個有價值的生態位正在出現,那麼這就是要去搶的機遇。而重大機遇來臨時,通常有以下四個信號,你可以關注。

一是逐漸明朗的重大趨勢。

二是新技術的出現。

三是未被滿足的需求。

四是關注邊緣企業等潛在顛覆者的活動。

創新往往發生在不起眼的瞬間,顛覆往往發生在邊緣。很多邊緣企業可能就是潛在顛覆者,關注它們有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它們試的這條路徑通不通?如果它們失敗了,相當於為你試錯了。如果它們成功了,你也可以跟進,或者與它們合作。

當你發現了這些信號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應用新技術,創造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把你的能力遷移到另一些行業。

搶先,就是拚速度,在時間窗口關閉之前就牢牢占住位置。

(延伸閱讀│本質思考:看透3個本質,可抵10年奮鬥!)

4.協調

如果你覺得行業不可預測但是可塑,那麼你要做的是「協調」,是團結那些和你一樣的人,去重新定義規則。

2019年12月,伊隆·馬斯克發表了一篇文章《我們所有的專利屬於你》(All Our Patent Are Belong To You),他說,他將採取「開源模式」,對外開放所有專利,以鼓勵其他企業開發先進的電動汽車。

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清楚地知道,特斯拉的對手不是其他電動車,而是整個燃油車生態系統。馬斯克做的就是協調——團結行業的所有人,重新定義產業規則。

5.求存

如果你所在的行業環境突然變得特別嚴苛,那麼這個時候的核心不是發展,而是「求存」,是努力活下來。活下來,就是勝利。

什麼是求存?具體來說就是救命,治病,養生。

救命就是活下去。失血過多時,關鍵是立刻止血,而不是分析病因。

治病就是好起來。血管堵塞時,關鍵是安裝支架,而不是少油少鹽。

養生就是更健康。身體虛弱時,關鍵是休養鍛煉,而不是多喝熱水。

從財務報表的角度來看,「救命」就是現金流為正,「治病」就是利潤為正,「養生」就是資產增值。

做大、求快、搶先、協調、求存,就是5種稀缺能力,也是5種選擇戰略的戰略。

這些底層邏輯,既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思考,也能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策。

《進化的力量 The Power of Evolution 用新維度看清世界變化,唯有最適合的才能持續生存》,作者:劉潤,時報出版

《進化的力量 The Power of Evolution 用新維度看清世界變化,唯有最適合的才能持續生存》,作者:劉潤,時報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