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嘉鴻擁有「亞洲貓王」的美譽,在2024年的巴黎奧運體操資格賽上,他以招牌招式「貓跳540度」驚豔全場,雖然決賽時因為失誤落槓,眼看可能就要無緣獎牌,但最後在後續選手接連失誤、掉槓、落地失敗的狀況下,唐嘉鴻最終勇奪銅牌!
在確定上屆東京奧運奪下鞍馬銀牌的李智凱,無緣本屆巴黎奧運後,台灣奧運體操項目選手的奪牌希望,全都落在唐嘉鴻身上,他代表台灣參加男子單槓項目。
唐嘉鴻擁有「亞洲貓王」的美譽,在2024年的巴黎奧運體操資格賽上,他以招牌招式「貓跳540度」驚豔全場,以難度分6.300分、執行分8.633分,最終拿下14.933的高分,分組第2的好成績,成功闖進決賽。
在決賽時,唐嘉鴻在單槓項目的8位選手中是第1位出場,但在一次失誤的落槓中,評審給的分數為難度分6.500分、執行分7.466分,最終拿下13.966的分數,眼看可能就要無緣獎牌,但在後續選手接連失誤、掉槓、落地失敗的狀況下,最終勇奪銅牌!
這次還有一個很特殊的狀況,另一位銅牌得主是中國(China)選手張博恆,他難度分6.500分、執行分7.466分,總分13.966的分數都和唐嘉鴻完全相同,所以並列銅牌。
而金牌得主日本(Japan)選手岡慎之助、銀牌得主哥倫比亞(Colombia)選手安潔兒巴拉哈斯(Angel Barajas)分數都是14.533,但執行分數日本選手較高,所以金牌給了日本。
長年在國外訓練,只為全力拼戰奧運
為了這次奧運,唐嘉鴻過去半年幾乎都在國外訓練,在預賽前他不斷告誡自己,「這一套難度動作已經做到爛掉了,一定要相信自己,大膽的放開去做。」
唐嘉鴻這次能參加巴黎奧運實在得來不易,他2023年初受傷,導致左腳阿基里斯腱斷裂,使他直接錯過杭州亞運、世大運等賽事,不過他積極復健,傷癒後終於回到賽場上,水準依然可以發揮得宜,最終順利取得奧運參賽資格,預賽上的好表現也打破過往紀錄,讓他更有自信。
2020年東京奧運時,唐嘉鴻在單槓項目預賽時就出現重大失誤,未能挺進決賽,但在個人全能決賽上,他單槓項目拿下當晚次高分的14.766分,而最終以總分84.798分排名第7,雖然沒拿下獎牌,但也寫下台灣選手在奧運體操男子全能項目的最佳成績。
受《翻滾吧!男孩》啟發,唐嘉鴻因此加入體操隊
1996年出生的唐嘉鴻,其實幼稚園時被確認有輕微過動,醫師建議可以把他帶到體操總會來消耗體力。小二那年,唐嘉鴻在看了紀錄片《翻滾吧!男孩》後,就被父母送到宜蘭,正式投入林育信教練門下,在小學三年級時展開正式體操訓練。
唐嘉鴻的父母雖然不是體操出身,但非常重視兒子對於體操的興趣,他父親從事鋼鐵產業,為了讓兒子能練習,還改造了自家地下室,成了兒子練習的場館,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著他。
唐嘉鴻也曾說,「我的爸媽一直以來都非常支持我,我也很愛他們,所有人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手臂多次動刀,努力復健成台灣最堅強的體操好手
一路走來,唐嘉鴻的訓練過程非常艱辛,他高一時因為參賽導致手肘剝離性骨折,而且還多次動刀,手臂一度無法伸直,有時練到會痛到想要放棄體操。
努力不懈的他,高三那年就入選亞運國家代表隊,而且持續對手肘進行治療,一直到第3次手術才真正解決手臂的問題。
2018年,唐嘉鴻第2次參加亞運,他不只在地板決賽以14.425分奪得銀牌,也在單槓決賽以14.725分奪得金牌,以亞運「穿金戴銀」的成績打開全球知名度。
唐嘉鴻在體操世界盃也拿下多面金牌,他專攻單槓和地板項目,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頂尖體操好手。
關於競技體操
體操(Gymnastics)一詞源於古希臘文。儘管體操在古中國和古印度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目前普遍認為體操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當時的體操包含了很多的內容,現在已經逐漸演變為多種現代運動,如游泳、賽跑、摔角、拳擊、騎馬等。
國際體操總會於1881年成立,至今仍然承擔著管理國際體操比賽以及制定規則的功能。體操是1896年第一屆奧運的比賽項目之一,不過女子自1928年起才允許參加奧運會。
競技體操不是一項很流行的運動,因為即使是入門級的動作也需要很好的身體素質和很高的技巧,且體操相對其他運動來說,花費會特別高昂。
男子競技體操和女子競技體操的主要區別在於男子體操更側重於力量,而女子體操則側重於藝術性、平衡感和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