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來,台灣政界波濤洶湧。然而,就在此時,11月8日,日本松下集團所屬的74歲松下政經塾塾長關淳,匆匆來台二天,特地飛來參加國際牌創辦人洪建全逝世20周年的傳記發表會。
曾任美國松下電器公司總經理、退休後轉任松下政經塾塾長的關淳,對台灣提出直諫:此刻台灣最需要的,就是經營者(無論是國家或企業經營者)必須具備無私的「素直」精神。
「素直」是過世已經17年、號稱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27年前,創辦松下政經塾時所最主要提倡的精神。
此刻的台灣,許多檯面上的領導人物陷入危機,包括第一家庭的「國務機要費」爭議、總統夫人因為收集非公務發票報公帳而以貪污罪被起訴,許多評論者均指出,根源在於領導人陳水扁總統從小時候就是「單向度的人」,永遠只追求單向度的成功,永遠是課業和事業的第一名,卻忘了品德操守、人生價值取向、歷史任務、乃至品味美感等無形的價值。
目的 》為日本培育清廉政治家
日本松下政經塾向來以培養日本國家領導人著稱,他們用何種方式培養未來的領導人,強調些什麼價值、觀念,值得台灣各界參考。
松下政經塾的三年人才養成過程,幾乎在於所有人生重要、卻無形的價值建立。
1∕4世紀前,松下幸之助獨排眾議,斥資3億美元成立松下政經塾,目的是為日本政界培育清廉政治家,為1億2000萬日本人樹立道德榜樣。
當時松下還一度被取笑「冬烘」(意即頭腦迂腐、不明事理的人),譏諷他高舉「品格第一」的古典口號,是打高空。
「表面上松下政經塾這個計畫很荒謬,一個和任何大學無關、又小又奇怪的組織,準備藉由教育一群未來公僕來改造下一個世紀的政治,」為松下立傳的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科特(John Kotter)曾指出。
1979年4月,松下政經塾宣布成立時,日本新聞界還曾大肆嘲笑說,「這是有錢人的消遣。」並冷嘲熱諷地說,「此私塾十年內必倒。」
然而1∕4世紀過去了,這個「又小又奇怪」的私塾,卻真的為日本培育出很多具特色的政界領袖。
至今為止,松下政經塾累計的畢業校友不過213人,卻已產生了2位部長、3位市長、30位國會議員。
而同一個時期,美國的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總共畢業了1萬7000人,卻只當選了17位國會議員。
強調 》基本人生修養和參與
生於19世紀,歷經二次世界大戰,曾經富甲一方又千金散盡,松下認為培養大格局的政治家,重點絕非知識的追求累積,而是參與、體悟。
松下所堅持的教育訓練方式,在於強調人生基本面的出發以及回歸。
松下政經塾定義的人生基本面,類似歐洲古典「文藝復興人」(Renaissance Man),又類似孔子闡述的儒家士大夫,必須「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精通、五育並重的知識分子。
在這樣的定義下,松下政經塾招收22歲到35歲的日本籍的大學畢業男女,給予他們充分的經濟支持,研一每個月支領20萬日圓,研二、研三每個月支領25萬日圓的安家生活費,修滿兩年後,可以請領國外進修獎金150萬日圓。
政經塾重視的是通達的社會人,因此很重視實務、基層的操練,塾生常去參觀工廠,必修茶道、劍道等武士修養,還有畢業前必須跑完馬拉松,第一年沒通過,還要下一年補修體育,直到通過為止。
除了這些基本修養外,其餘時間的專業研究領域都是塾生自修自得。想找什麼專家,只要開口,松下就會想辦法找到,「最近來講課的是前首相中曾根康弘,」關淳說。
另外,政經塾對國際學界交流也相當重視。
「記得有一回和教務長岡田邦彥先生討論到我的個人研修主題,提到我對終身學習、社會教育很感興趣,塾頭(教務長)立刻建議我到韓國走一趟,熱心地介紹我去參觀在韓國釜山一個很特別的成人教育機構,」台灣籍的塾生張佑如回憶。
核心 》人道精神與終身學習
27年來,松下藉著政經塾,提出松下版的理想國。
松下的人道精神,與終身學習的態度,是他的兩個核心精神,也是他希望政經塾的未來政界精英能自我修鍊達成的境界。
松下不束縛畢業塾生參加任何黨派,只要求他們自我修鍊到一個的悟道層次,而這種抽象的人道精神,「最核心的價值觀,就是人類是宇宙間最偉大的存在者,」深入研究過松下幸之助人生哲學的怡安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陳怡安指出。
27年前創校時,松下幸之助已經84歲了,當時他想創塾救日本,朋友說這是政界的事,企業何必多事?但是他看到國事如麻,政黨為求勝選,連議事規則都不遵守,連對政治毫無興趣的影歌星都被徵召參選,使他心情低落。
但是仔細推敲,這種只要擁有一定知名度就「當選有望」,任何人都能來治國的狀況,不就是現在的台灣?
松下堅持日本的政治未來,非要有高瞻遠矚的精英來領導不可。
松下帶頭發動的對政界敲警鐘,對日本社會的確有醍醐灌頂的效果。松下過世後不到十年,前首相宇野宗佑僅僅與藝妓有染就被迫掛冠求去。
「民主政治原本就賦予整個社會的選民一種『不斷上升期望』(rising expectation),」在評論台灣過多選舉造成社會秩序紛亂時,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高承恕曾指出這個觀點。
因此,在「不斷上升期望」的民氣氛圍要求下,日本民眾對於政治人物操守廉潔的標竿設立,愈來愈要求高度透明、攤在陽光下,以期讓日本政客大幅收斂不良習氣。
使命 》消除貧窮,去不平等
目前松下政經塾以每年經常費用的預算3億日圓、每年只收8∼10位學生、全部私塾的塾生也不到30人;這樣小的規模,但是所代表的道德力量,還是能以小博大,每年為日本舉才。
每個塾生都是立志要競選,以政治做為自己人生的志業。「今年還會有兩個研二修畢的,會休學去競選,因為如果今年不選,要等四年,」關淳指出,對於有志要服公職的塾生,松下都樂觀其成。
放眼未來,松下政經塾還要朝更好的目標推進。
過去,松下的主力目標是打擊政壇貪污。
但是,世界在變。松下政經塾下一個階段的使命,是在解除貧窮和不平等。
全球化造成兩極化世界,「M型社會來臨,中產階級消失,」日本管理名師大前研一指出。
但兩極化社會,是地球政治紛擾,動亂的根源。
時代的列車不斷推前,松下理想國陶鑄出來的年輕政治人物們,要如何給予貧窮而且不平等的新世紀,一個新的詮釋?
「松下的核心精神是永遠不變的,」關淳說,但是研究議題、研究方法卻永遠是最新的,政經塾不設立專職教授,而隨時都以高酬勞聘請世界一流政經領袖來授課,就是「與時俱進」。
松下去世時,當時美國在任的總統老布希還致電,稱松下是「全球人民的啟發者」。
「就啟發人性的榜樣來說,他更是無與倫比,」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科特指出。
台灣的松下幸之助在哪裡?台灣的松下政經塾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