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已經超越歐美了嗎?《經濟學人》最新報導,中國在科技創新發展快速崛起,甚至在AI研究也領先全世界,如果美國要維持自身優勢,就應該少花時間打壓中國。
如果有一件事是中美一致認同的,「創新」就是實現地緣政治、經濟和軍事優勢的祕訣。習近平希望科學和技術發展能幫助中國超越美國,而華府則透過出口管制和制裁等各種手段,試圖防止中國獲得技術優勢。
然而,《經濟學人》認為,美國的打壓策略不太可能奏效。
報導提到,如果美國想要保持領先優勢,並從中國的科學研究中獲得最大利益,那就應該少打壓中國,多關心自我的進步。
急起直追!專家:中國高等教育進步神速
過去,中國因大量品質低劣的論文而被全球貶低,但現在,中國在化學、物理和材料科學等領域,產出不少優秀的研究,在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甚至超過歐美國家,「中國清華和浙江大學的研究,不亞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科學分析公司Clarivate的數據顯示,2003年,美國產出的高影響力論文數量,是中國的20倍,但到了2013年,這個差距已縮小到四倍;2022,中國的論文數量,甚至已經超越歐美國家。
「中國清華大學現在是世界第一的科技大學,他們在短短時間就進步神速,真的令人驚訝!」研究高等教育的英國牛津大學教授馬金森(Simon Marginson)表示。
另外,中國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00到2019年間,有超過600萬的中國學生出國留學,近年來,他們帶著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回國發展,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也指出,許多科學家也回到中國發展,目前,中國雇用比美國和歐盟更多研究人員。
不容小覷!中國貢獻全球約四成的AI研究論文
至於目前最火熱的AI,根據美國智庫MacroPolo數據,2019年,只有34%的中國學生留在國內就讀研究所或就業;但到了2022年,這個比例已提升到58%。
除了留住了人才,中國還貢獻全球約四成的AI研究論文,美國則為一成,歐盟和英國加起來,也只有15%左右。
《經濟學人》提到,其中一篇歷史上引用次數最多的研究論文,展示如何在圖像識別上訓練深度神經網絡,就是由在中國工作的AI研究人員撰寫的。
「中國的AI研究已經是世界等級,」AI專家阿諾德(Zachary Arnold)說:「在電腦視覺和機器人等領域,中國的研究領先世界各國。」
而這個領先差距可能會持續擴大,北京政府不但大量投入資金,2020年更頒發140萬個工程學位,幾乎是美國的七倍,到了2025年,中國大學預計將產出幾乎是美國兩倍的科學和技術博士畢業生。
與其模仿,美國不如提升自己實力
然而,中國離世界技術強國的主導地位仍有一段距離。報導分析,中國國營企業眾多,研究支出多半由政府所控制,創新效率會較為低下,但北京願意忍受這樣的低效率,來換取先進的成果。
《經濟學人》認為,與其模仿中國的戰術,美國應持續發揮自己的優勢,來讓自己保持競爭力。
舉例來說,美國的其中一項優勢就是「開放性」,長期以來,吸引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美國政府應持續把握這項優勢,並接納來自中國的人才。
另一個優勢,是美國充滿活力的經濟。不論是大學、政府機構和公司都在努力創新,但科學家們花費太多時間在「官僚主義」上,透過抽籤等方法,可能會更有效率地分配資金。
最後,《經濟學人》認為,美國不應該削弱其市場機制。在中國,大部分研究資金來自國家,而在美國,則是來自私人企業,由競爭驅動的市場,是創新的一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