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流血了!」工研院晶片中心數位訊號處理器研發團隊成員彭權成及副理張展豪,在盛夏的一個夜晚,看到地板上點點紅色血漬,緊張地從廁所跑了出來。
兩人發揮警察辦案偵察的精神,循著血滴的印子找到研究室裡,赫然發現,自己的好兄弟屠禎繼正坐在椅子上,仰天長嘯、滿臉通紅,鼻孔還插著兩管白色衛生紙,椅子上也灑落幾滴鮮血印漬。
這樁「屠禎繼工作累到流鼻血」事件,讓晶片中心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從此被冠上「流鼻血團隊」,這個的封號也不逕而走,傳遍了整個工研院。
「我們不是因愛看辣妹而流鼻血的!」31歲的廖宜道,曾是工研院最年輕的計畫主持人。交大資工所畢業的他,帶領20位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國防役碩士生,用了僅僅兩年半時間,順利開發出台灣第一顆32位元數位訊號處理器晶片。晶片品質甚至比一些國際級大廠的產品還好,讓稱霸全球的台灣IC設計業者也感到不可思議。
4個大男生,傻傻接計畫
「DSP的重要性有如汽車之引擎一般,」工研院系統晶片技術發展中心主任任建葳說,數位訊號處理器主要應用在手機及多媒體產品中,做為影音多媒體及通訊訊號處理的中樞,也可以說是一具小型中央處理器,更是電子產品的心臟。
特別是,國內廠商逐漸往高階手機及多媒體產品開發,將更倚賴數位訊號處理器,市場需求與前景無限。
三年前,廖宜道還只是工研院內的一位副工程師,因服國防役而被派到晶片中心內的前瞻訊號處理器部門,負責數位訊號技術的研發。當時,這個部門只剩下四人,計畫也告一段落,下一個研發技術還不知在哪裡。
「一天,任建葳主任告訴我,以後你就是主持人,不做別的,只要開出一顆DSP晶片就好了,」廖宜道回憶接下職務時的畫面。當他還來不及反應,這個重擔已落在他身上,不知天高地厚的他心想,「DSP有何難的?照著教科書做就可以,」於是點點頭答應了。
四個年齡相仿的大男生就這樣接下重責大任,並開始為期近三年非常人過的生活。
因為數位訊號處理器在國內尚無人開發成功,主要是一來費時,二則投資風險過大,業者認為自行開發效益不高,不如用買的,方便又省時。國內業者長期以來,每年約花新台幣2500億向德州儀器(TI)及飛思卡爾半導體(Freescale,前身為摩托羅拉半導體部門)等國外大廠購買,長年受制於人。
中研院院士孔祥重就不只一次大聲疾呼,台灣必須要有自己的數位訊號處理器,否則無法跳脫低價代工、聽命於人的宿命。他主動擔任此計畫的顧問,每隔一、兩個月親自參與開會,瞭解進度並指導方向。
8個門外漢,做到台灣第一
研發團隊成立後的半年,成員已由四人增到八人,一次向孔祥重院士簡報時,講不到三分鐘就被轟下台,「怎麼找一位不懂狀況的人來主持計畫?」讓廖宜道及團員們很是灰心,當場傻眼,不知所措。廖宜道說,「自己哪裡講錯話、做錯事都不知道,就被罵下來了。」
回到研究室後,大夥捲起袖子幹活,檢查哪裡出了問題。結果,發現自己真的完全不懂,「有如門外漢,」他說。
又過了三個月,廖宜道再次與孔祥重舉行越洋視訊會議。孔院士耐心聽完簡報後,緩緩地說了一句:「我覺得你有一點點專業的感覺了。」頓時大家鬆了一口氣,任建葳主任也拍拍他的肩膀,表示安慰。
憑著年輕人的熱情、不怕苦的精神,他們做到了。犧牲了與女朋友約會的時間;三年間因為吃了無數個便當,而增肥五、六公斤;還要抗拒外面不少高薪挖角的誘惑。
加上工研院資通所及清、交大等研發單位,共120餘人的協助,「流鼻血團隊」終於完成數位訊號處理器晶片開發,並在去年以0.13微米製程,試做出第一顆晶片,也是台灣第一顆32位元的數位訊號處理器晶片。連孔祥重都讚許有嘉,頻說了不起,還說以後要當他們的啦啦隊。
任建葳說,有了這顆數位訊號處理器後,國內IC業者除可以用較合理的授權費用取得技術移轉外,更可擴展產品線。如聯詠科技已取得授權,進行非液晶面板驅動晶片相關品的應用研發。凌陽科技也結合手機晶片,進行多媒體手機應用開發,大大增加業者實力。
1000個日子,換來廠商注目
回想過去1000個日子,廖宜道苦笑地說,現在回想還是會怕。因為沒有人看好他們,開始時所遭遇到的壓力與困難,也絕非外人能想像。連去拜訪國內重量級IC設計廠商,也被冷嘲熱諷,「就憑你們幾個小毛頭,不大可能吧。」結果,半年前,過去拒絕、不看好他們的IC業者反而跑來想跟他們合作,態度也大大不同。
此顆晶片的完成不僅僅次於日本之後,也趕過中國大陸及國內業者,居亞洲第二。同時經專業權威的DSP測試單位BDTI進行12項性能測試結果,與國外大廠的產品功能相當,其中四項參數得到第一,五項參數獲得第二,耗電量與晶粒大小更優於國際大廠同級產品。
去年工研院33周年院慶時,廖宜道所帶領的「行動多媒體應用之數位訊號處理器」團隊,得到象徵工研院最高榮譽的「傑出研究獎」金牌獎的榮譽。
廖宜道在台上表示,因為有貢獻的不只他一人,所以遲遲沒從院長李鍾熙手中接過獎牌。這番說辭讓台下來賓聽了哄堂大笑,也說明這群六年級生,是堅果,而不是草莓。
「流鼻血團隊」打響第一砲後,近來傳出有IC廠商整團挖角的動作。
團隊成員也不排除自行成立公司,投入數位訊號處理器晶片及應用市場,更可發揮扶植國內業者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