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9點半,八達嶺長城景區迎來了馬前總統訪陸團,這是八達嶺長城首次迎來中華民國卸任元首。如今,馬英九跟隨美前總統歐巴馬、已逝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等人曾有足跡登上,別具意義。
「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話在大陸廣為流傳,可謂家喻戶曉。這裡的長城,指的是位於北京市延慶區,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的八達嶺長城。
按照慣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國際貴賓在登臨八達嶺長城時,會舉行簡單的禮賓儀式,邀請重量級貴客書寫題詞,並頒發登長城紀念證書。隨即透過特闢的「元首之路」,遊覽南長城,與一般遊客走的北長城有所區隔。
實際登上長城後,馬前總統便同隨訪的台灣青年學生唱起創作於1937年的抗戰歌曲《長城謠》,唱到「四萬萬同胞心一樣,新的長城萬里長」一句時,馬英九一度哽咽拭淚。由潘孑農作詞,劉雪庵作曲的《長城謠》,在海峽兩岸廣為傳唱。
曾有超過520位各國領袖登上元首之路
至於這條元首之路,曾接待過的各國領袖可不少。根據當地媒體報導,自1954年以來,共有超過520位的國家元首來過,包括普丁、歐巴馬以及2年前辭世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等。也因此,馬英九前總統本日登上,也算是和這麼多國際重要人物平起平坐,別具意義。
八達嶺長城是中國古代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萬里長城」並非一堵綿延萬里的城牆,而是由一段段灰色或黃色圍牆和一個個瞭望台串聯而成的建築群。古長城從春秋戰國時期始建,直至16世紀的明朝完工,這些長城從大陸西北部的甘肅省,越過黃土高原與蒼翠群山,蜿蜒起伏至北京、河北省,直至山東省,其中有部分甚至會延伸至海中。
據《史記》等史料記載,八達嶺一帶在戰國時期築有長城,而今仍見殘牆、墩台遺存,其走向,與今明長城大體一致。
有著北京屏障之稱的八達嶺長城,位置形勢險要,山巒重疊,典型地表現了「萬里長城」雄偉險峻的風貌。依山勢向兩側展開的長城雄峙危崖,陡壁懸崖上古人所書的「天險」二字,確切地概括了八達嶺位置的軍事重要性。
長城地基寬闊,可容五馬並馳,直達瞭望台,最陡峭的路段更鋪設了石階。16世紀時,蒙古族和滿洲女真族多次來犯,明朝政府於是以青磚加固八達嶺長城。防禦部隊在長城上多個碉堡、有瞭望作用的敵台及烽火台,必要時燃放狼煙傳遞軍情,以保衛京師。
如今位於北京八達嶺的一段長城仍保存得較為完好,包括有望京石、天險留題、彈琴峽、關樓、關城、城牆和43座敵樓。敵樓中,北五樓的券洞最多,有30餘處;北六樓的面積最大,底層占地逾百平方米;北八樓的海拔最高,高達888米,名聲最著,著名的好漢坡就位於這裡。
由於長城是分段建設,走上一段再回頭看,就會發現景色完全不同,愈發壯觀,是名副其實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做為明長城中向遊人開放很早的地段,八達嶺長城景區以八達嶺長城為主,還包括長城文化街區、八達嶺飯店、八達嶺長城球幕影院和長城博物館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旅遊服務設施。每年不僅吸引成千上萬的華人遊覽觀光,也是各國各地區政要造訪大陸時最常參觀的景點。
八達嶺長城還是大陸長城中最早擁有纜車服務的長城,經過全長723米的索道,不到數分鐘便能夠到達長城北八樓的好漢坡。若不想爬坡,經由索道即可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欣賞到長城內外秀麗的春色以及雄偉開闊的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