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環保死角-看不到就無害嗎?

孫岩章
user

孫岩章

1988-12-15

瀏覽數 13,850+

環保死角-看不到就無害嗎?
 

本文出自 1989 / 1月號雜誌 第031期遠見雜誌

林園鄉汕尾村的村民,在求償十億元談判破裂之後,「捏住」了全國最大石化工業區污水的出口,以暴力迫使這個產量占全國二分之二的重石化區全部停機。據估計這一事件每日造成的總損失約新台幣二十億元,前後合計約一百五十億元,這大概是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有史以來最大的公害糾紛損失案。

無頭公案

姑不論這一事件到底是誰--污染者或是受害者--做得太過分,以一個標榜法治的國家,汕尾村村民推倒工廠大門,亂扳工作機件,甚至動手打人、綁架污水處理廠廠長的做法實在令人無法認同。

在這一事件的背後,卻隱藏著一件很嚴肅的課題;屬於污染性的工廠是否應該每年支付環境權利金給廠區鄰近的住家?

依據環境法規的精神,污染性工廠是被允許可排放適量的污染物的。但是污染濃度或污染量合乎標準,並不表示不會加害到周遭的居民、自然生態體系、或他人的資財福祉。

尤其是台灣地區工廠密度極大(平地平均每百公里見方有五家工廠)、農林漁牧工礦常混雜毗鄰,實在難保污染性廢氣(民國七十五年,空氣污染的陳情案有二、0三五件,其中六二%是針對工業污染)或廢水不會傷害到隔牆之外的農作物、魚池、或是住家居民。

但是當今我國的「空氣污染防制法」、「水污染防制法」、「噪音管制法」及「廢棄物清理法」中皆似乎考慮不到這些明顯、但卻被忽略的污染事實,以致許多公害案件演變成無頭公案--工廠辯稱排放完全合乎標準,受害者帶著可能已經受害的農林作物、漁畜產物,到處申訴,卻難得其門而入。

例如住在高雄縣大社工業區四周的農戶發覺民國六十二年該工業區設立後,番石榴果樹的年產量已經減少,這是用肉眼看不出來的,但在科學上卻是站得住腳的。在國外已有報告指出,是有某些污染物,只會造成植物矮化、產量減少,卻不出現病症的,但遺憾的是國內尚缺乏科學性的調查、採證,農家面對減產的果樹,抱怨之外,又豈知到那兒去投訴?

還有更多的漁民,引用不知是否已受污染的渠水,飼養各式各樣的魚蝦,究竟那一天魚蝦會遭殃也無人知曉,而這一類公害的鑑定是很難做得詳盡的。

據報告顯示,目前台灣地區二十一條河川便有十四條已污染,另外也有報告明確指出環境污染確是造成漁產無形受害的主因之一,而這些漁民在申訴無門的情況之下,當然只得尋求自力救濟了。

除了農漁業生產會遭受無形的損失,升斗小民也會因污染公害而受害於無形。每人每戶的影響也許不值得追究,但問題就出在這些影響是全面性的,有時幾乎全村全鄉無人倖免,這也就是為什麼公害問題容易引起群眾非理性抗爭的原因。

因為惡臭睡不著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舉一個真實的故事。美國七十三年住在高雄縣仁武大社工業區與左營楠梓中油公司間的一位女性居民,有很長一段期間每隔幾天,就會在半夜打電話向衛生署環保局南區環境監視中心陳情,每說到因為惡臭而睡不著覺的痛苦時,總不覺地痛哭失聲,民國七十三年,仁武、大社、中油三工業地區圍成的,三角地帶被稱為「臭三角」,住在附近的住家都可聞到這類惡臭。

雖然很多環境學家指出:聞得儢P看得到,並不代表毒性較高,但是三天兩天飽聞那似油非油、似腥非腥的怪味,精神上的損失實在非筆墨所能形容。由於這些污染物可以溢散人每一戶人家,因此,只要住在下風區,便幾乎無法逃避,問題是,幾乎大部分的石化工廠,都難免溢散某些惡臭物質,於是林園地區經常在抗議,左營及後勁地區也在抗議,久久不斷。

從科學的觀點來看,這一類屬於臭味的污染是很難化驗、採證的,因此要對污染者加以追究,也就十分困難,即使告到法院,法官也是愛莫能助。這種無形的損害,也是林園地區鄉民要求賠償主要原因之一,因為林園工業區確實有四、五家工廠常常排出醋酸、狀酸二辛酯(俗稱DOP),甚至丙烯醛、丙烯酸、乙醛等帶臭味的氣體。

另一項遭到居民抱怨最多,也最難追訴的是粒狀污染物--黑色的煤灰、油煙、白灰色的水泥落塵,或黃褐色的鋼廠燻煙。

升升降降的污染

粒狀的污染之所以令人頭痛是因為它們可以隨風飄送,家裡桌上、椅上、沙發上、衣服上、書本上……事實上每一空間都會沾黏。尤其令人生厭的是,這些粒塵還可能不只污染一次,當人們攪動積塵,立刻便見他們再度升空,到處飄盪,然後不知又降落何方,如此之升升降降,也許就在屋內循環不已。

除此困擾之外,其實最令人擔心的是它們在無形中會損害人體的健康。姑且不提那些住在石綿工廠附近居民可能遭到石綿污染--它們是肉眼看不見的高危險污染物,就以住在金屬冶煉廠旁邊、在煤炭堆儲場旁邊、或在水泥廠旁邊的居民來說,長期地吸入這些微粒已被認為是對健康的一大威脅。

但這類的危害是很難採證的,因為即令是科學家也很難證明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人們因此一般只得一邊視為無物,卻不停地以濕布擦掉它們,另一邊則嘀咕著,為何工廠要設在我家旁邊。

除了空氣污染無孔不入,水污染也是嚴重公害之一。例如製造硬脂酸鎘的桃園縣高銀化工和基力化工所排放的含鎘廢水已經污染了農田,引發重大公害案件,那些外流的稻米吃了一次、兩次也許不會立即受害,但對於整個社會有形無形的影響卻是既深且大的。

依據環境保護單位的資料顯示,台灣地區已有許多土地因重金屬而受污染,這些被污染的土地產出的農產品,對於消費者的健康是一大威脅。

環境污染有很多是眼不能見、鼻不能聞,若以這些「隱形損害一來衡量林園事件,社會大眾大概或多或少會諒解那些所謂「需索無度」的村民吧!

無疑地,我們的社會待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在林園事件之後,似乎我們更該加快腳步,針對種種缺失迅速謀求補救,只是擺在眼前的是:我們仍舊缺乏具有公信的公害鑑定單位與人才,以及正確、週延的裁判;國內的司法體系似乎也正自顧不暇,再加上國人公德心與法治觀念的日愈低落,可以預想得到的是:只要污染問題一日不除,公害糾紛事件便也一日存在。

(孫岩章為環保署技正)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