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的Apple Car電動車傳言不做了;特斯拉(Tesla)警示今年市況下探谷底,並開始降價促銷;中國市場以往期待的「春節換車潮」卻是靜悄悄,《BBC》外媒形容如同一場「春劫」。究竟2024年電動車商機是否不期不待?電源大廠台達電給出展望,果然,有點淡啊。
時序已屆3月,台達電今年略晚舉辦2023年第四季法說會,今日(3/1)公告2023年合併營業額為新台幣4012.27億元,較前一年的3844.43億元,成長4.4%;毛利率增幅略高,自2022年的1108億元,增加至1172億元,成長6%。2023年整體狀況是上半年優於下半年。
做為電動車電源控制系統的領導大廠之一,今日法說會七成話題都是電動車,「我想電動車是遭遇到一些逆風,」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表示2024年台達電動車相關展望,原本預計增幅可達五成,大約會下調到兩到三成。
海英俊從兩個層面分析電動車普及的基本條件,一是價格,二是電動樁,目前電動車仍比燃油車貴上1萬多美元,第一波搶先購買的族群,不管是因為環保意識,還是喜歡電動車加速的「貼背感」,大致已經都入手了,但第二波就進入價格敏感的族群了,此外電動樁的密度,仍是硬道理。
海英俊指出,「雖然看到客戶訂單下修,但是中長期來看,我們覺得電動車還是將來的方向,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碳排放,接下來新碳排標準,都會陸續制訂。而且電動車的零組件結構,相較於燃油車簡單,長期來看價格一定會掉下去的」。
坐在一旁的執行長鄭平回應,2023年台達電動車領域營收仍有八成,因應今年客戶需求調整,台達也開始將過去「專線專用」的產業,調整成生產多機型的產線,以改善獲利狀況,「電動車部門2023年是賺錢的,預計2024年利潤可能還比去年稍微好一點,所以這個部門,今年還是會賺錢」。
台達營業項目可分為四大領域:電源及零組件、交通(電動車動力系統)、自動化、基礎設施,除了新興的電動車之外,關乎台達六成營收命脈的電源及零組件領域,也同樣受到關注,主要供應給手機、筆電等消費性電子電源管理組,受到整體消費市場中長期走低的低迷影響,躍升動能有限。
海英俊舉了一個「以小窺大」的例子,他表示自己剛剛更換了手機,但用起來「沒有任何感覺」,除了充電接頭、按鈕功能有點改變之外,沒有任何驚喜之感,如果消費性電子產品,功能、使用體驗等無法突破的話,愈來愈難撩動消費者的購買慾望,電腦也是如此,「希望AI手機、AI筆電可以撩動消費者更多期待」。
調整股利配發,「儲備糧草」應對市況波動
此外,台達股利配發策略略為下調,也成為討論焦點。
台達2023年稅後淨利為新台幣333.93億元,每股盈餘為新台幣12.86元,每股配發6.43元,配發率為五成,相較於前一年的9.84元降低不少。
海英俊表示,台達未來幾年會繼續擴充,不管是工廠、還是辦公室,都有新增成本,而且時有戰火,市場變化大,「我們需要儲備糧草」,為了保持現金水位,所以長遠來看配發會趨於保守,但維持在台達章程規範的五成,若有餘,會再考慮往上。
為了儲糧,台達電同步決議發行國內無擔保普通公司債或永續發展債券,總額不超過300億元,用於建設與擴張,不一定會用滿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