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打造軟實力,台灣新方向—開放・文明・進步・學習・和平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2024-02-27

瀏覽數 39,150+

作者:高希均教授(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天下文化2024年2月出版
作者:高希均教授(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天下文化2024年2月出版
00:00
00:00

本文出自 2024 / 3月號雜誌 「最後一分鐘」兆元商機

(一)哈佛奈伊教授提出的「軟實力」 

在國際地緣政治變局中,美國已難以任性的我行我素,中國已在直接或間接地展示它的影響力。在兩岸經貿減溫、互信更冷的僵持下,台灣陷入空前的焦慮。 

奈伊教授在1980年代末提出的「hard power」與「soft power」概念,正可用到當前台灣。 

前者是指一國以軍事上的強勢來壓制對方,完成國家政策目標;後者是指一國以其制度上的、文化上的、政策上的優越性或道德性,展現其吸引力。 

再進一步說:「軟實力」是一種正面力量,展現在制度上(如民主、法治)、生活方式上(如多元、開放)、政策上(如環保、消滅貧窮)、文化的分享與互動上(如藝術、音樂),因展現吸引力,使別人樂意仿效、學習、嚮往。 

「硬實力」展現在核彈、航母、衛星等戰力上。但因武器採購費用龐大,有時沒有嚇阻敵人,先拖垮了自己財政。冷戰時代的蘇聯即是一例,我們此刻一年6000億武器購買,也面臨了嚴峻考驗。 

回憶當年初識奈伊教授,是在20071月中旬,我飛抵波士頓哈佛校園,零度氣溫極像威州,約訪他談了一個多小時, 極為親切,並答應以後來台灣訪問。談話要點如下: 

1)在當前全球化中,軟實力遠比硬實力更能服人。布希政府已經從伊拉克戰爭中嘗到苦果。美國應對中東回教國家要多展現軟實力如:高等教育、男女平等、宗教自由、人權尊重。 

2)「中國希望賺錢,不希望打仗」是對的策略。中國已開始懂得如何增加軟實力,姚明、功夫電影、孔子研究中心、2008奧運,都是例子。 

3)在當前國際政治情勢及敏感的兩岸關係上,台灣最好的策略就是「維持現狀」。台灣要發展軟實力,才能提升對外影響力。 

第三點的說法,正與前白宮官員葛林(M. Green)對台灣的忠告相呼應。葛林指出:台灣愈強調國家認同,戰略立場愈弱;台灣要爭民主,別爭國家主權。爭民主,即是展示台灣軟實力;爭國家主權,就是要靠硬實力。他的忠告:打軟實力的開放牌,才能打開台灣的國際窄門,才能保障台灣的未來。 

2010年12月8日,馬總統(右一)接見奈伊教授(右二),並在總統府發表演講,高希均教授(左二)與王力行發行人(左一)陪同。遠見資料庫

2010年12月8日,馬總統(右一)接見奈伊教授(右二),並在總統府發表演講,高希均教授(左二)與王力行發行人(左一)陪同。遠見資料庫

(二)主宰自己的命運 

    就台灣當前處境來說,最安全的國家安全政策仍就是不改變現狀——不獨不統、不修憲法、不改國號。在不挑釁對岸下,台灣就可以安全地生存發展;對岸也可以持續它的發展目標。這樣的作法正是藍海策略的思惟,讓雙方跳出硬實力的紅海競賽,開創軟實力的汪洋大海。 

在現實的國際大環境中,台灣唯一可以突破被邊緣化的出路,就是全面提升「軟實力」,來改善台灣的吸引力,增加台灣的影響力。蘇起教授近年倡導:「台灣的民主制度、自由經濟、開放的社會,是台灣『軟實力』的重要因素。只要充分發揮這些『軟實力』,台灣不僅更繁榮,而且更安全。」 

(三)構建「軟實力」, 以「四大步」獲取兩岸和平 

新總統賴清德即將於520日上任,他應當把注意力,從硬實力層面轉向軟實力方面。蔡總統任內在電視上常看到的畫面,都是與軍事相關,她視察基地,自己穿著軍服訓話,其次是參觀各地廟宇,最少的就是總統記者會、探訪青年學生與基層民眾交談。 

當以「軟實力」為主軸時,台灣朝野突然共同發現,這一條是台灣真正的出路。從府院到社會各界,同心協力,拋棄那些「不可能」、「無效率」、「唬選民」的政治議題,一起決心提升那些「可能的」、「貼身的」、「有實效的」經濟、教育、民生、醫療、文化、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等人民與世界潮流最關心的領域。 

一旦決定以「軟實力」構建台灣,它就能處理我在新書提出的——五大課題: 

開放:沒有開放的政策,一切空轉。 

文明:沒有文明的擴散,一切空洞。 

進步:沒有進步的推展,一切空談。 

學習:沒有學習的普及,一切空白。 

和平:沒有和平的持久,一切落空。 

此時此刻,以獲得兩岸「和平」最為重要。讓我提出「四大步」來積極推動。 

「和平」第一步:去「恐懼」,迎「交流」。 

讓我們永遠不要因恐懼而談判,但是也永遠不要對談判感到恐懼。「談判」不是「出賣」,「交流」更不是「投降」。 

「和平」第二步:兩岸共同推動:四個「開始」。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開始「不對抗」,才能營造氣氛。 

開始「對話」,才能得善意。 

開始「交流」,才能得互信。 

開始「兩岸一家親」,才能得雙贏。 

「和平」第三步:減少戰爭的恐懼,是幸福。 

把軍費移做和平用途,是幸福。 

把一流的腦袋不造武器,推展文明,是幸福。 

一心一意構建和平與文明的社會,是幸福。 

「和平」第四步:你我的責任和榮耀。 

我們中華民族的性格不是好戰、好鬥、好勝;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和睦、和諧、和平。 和平與戰爭絕不能在兩岸之間循環輪替。兩岸只存在一條「和平」的單行道與不歸路  

台海沒有和平,兩岸失去一切。 

兩岸不戰,有你有我! 

兩岸和平,有你有我! 

兩岸交流,有你有我! 

這是你我對這一代,對下一代的責任,更是你我一生及一身的榮耀。 

(四)為美國的衰落沉痛 

1950年代初韓戰發生,「第七艦隊」開始協防台灣,台灣就一直依賴美軍的協助,近年中美關係惡化,台灣更用力在「備戰」、「抗中」。 

但是進入21世紀,美國的硬實力受到多方的挑戰,軟實力受到普遍的奚落,整體的國力持續衰退。 

23歲(1959)去美國讀書時,這樣一個自由、民主、開放、富裕的社會,經歷了半世紀國內外的各種挑戰及自身所犯的各種錯誤,怎麼可能「超強的美國」居然出現了難以置信的殘缺? 

四年川普及三年多拜登的執政,綜合大多數國內外有識之士的責難,可歸納為六項: 

1)美國政府「說了算」的時代已一去不返。 

2)「世界警察」的角色早應調整,也難以勝任。 

3)全球「經濟霸主」的地位,已日益衰退。 

4)美國白宮的領導力及決策模式受到各方質疑。 

5)軍工複合體(軍火業)與某些媒體、智庫、國會議員的裡應外合,已引起各國強烈責難。 

6)受人羨慕的美式民主及「美國社會」,在多方面已陷入負面示範的樣本。 

在世局大扭轉的關頭,台灣終要選對時機,尋求兩岸彼此和平相處。 

打造一個軟實力的新台灣,應當是符合當前動盪不安地緣政治中,台灣的自身利益。 

八個面向展現軟實力

「軟實力」是指別人(或別國)願意來稱讚、學習、仿效、購買的:  
1.一種行為(如捐獻)  
2.一種表現(如藝術作品)  
3.一種機制(如市場經濟)
4.一種組織(如獨立的司法)
5.一種文化(如無歧視的就業)
6.一種產品(如節能的發明)
7.一種勞務(如先進的教育或醫療)
8.一種嚮往(如人民的禮貌)  
—— 高希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