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長照人力不足、護理人員荒頻傳,衛生與護理學群畢業生,是邁入高齡台灣社會最被需要的暖心人才。
照護工作需要專業,也是勞心勞力的辛苦工作。過往,護理人員上街頭抗議,過勞、上班靠打點滴支撐等負面新聞,不時被爆出來;還有少數護理之家因夜間人力短缺,以致火災意外發生時,臥床長者來不及撤離而釀成傷亡悲劇,都讓不少人對於從事衛生與照護相關工作,有著「操勞又低薪」的懼怕心理。
台灣不僅飯店業、服務業找不到人,就連醫師、護理師人力也大幅流失,面臨著醫療人力荒的挑戰。醫療系統也出現資源不足及人力不均問題。根據衛福部的統計,2022年護理人員空缺率為6.53%,約有8000多人,其中尤以急診護理人員最為缺乏。此外,台灣人口步入老年社會後,對長照的需求增加,所需的專業人才相當龐大。
衛生與護理類包括護理師、藥師、營養師等人力需求,向來有著穩定的就業市場。隨著高齡人口增加,加上台灣眾多醫療技術執全球牛耳,不僅讓台灣在醫護領域的經驗,成為各國取經的對象,隨之而來的兆元產業「長照產業」,也需要龐大的護理人才加入,這也讓衛生與護理類畢業生的未來,有了更多元的選擇。
具備特質
醫療健康產業是面對人、服務人的專業。國外研究顯示,在技能稱職的情況下,「人際間的屬性」是照護品質最重要的指標。從病人與家屬的觀點,好的照護工作可歸納為「守護神般地照護」「人本的技能」「良好的執業表現」和「專業成長」等四大特質。其中最受病人與家屬認同並肯定的照護人員,就是以其專業能力,如守護神般地守護他們的身心靈,讓人有視病猶親般的親切感。
醫療健康專業人員需擁有清楚的頭腦,有愛心、耐心與同理心及願意付出,主動關懷的性格。護理人員面對處於病痛中的患者,除了要專心、細心、耐心,還要有能應付醫療現場各種突發狀況的抗壓性。
護理臨床工作常得面對患者病況的快速變化,需與其他醫療人員溝通合作,迅速判斷該提供哪些適合的照護措施,是一個高壓又必須當機立斷的職場環境;具有抗壓性,才能順利完成工作。
就業發展
護理專業工作如擔任專科護理師、個案管理師、護理師、診所助理等。醫療器材藥廠健康食品之銷售人員、行銷企劃人員、門市人員等。若對非護理的工作有興趣,報章雜誌社醫藥記者和書籍編輯、語言治療師、睡眠治療師、聽力師、呼吸治療師等,也是可以選擇的道路。
另外,有志於擔任公職者可參加普考、高考及公務人員特考等公職考試;或參加考試進入國營事業工作,如至衛生行政機關擔任衛生行政人員、衛生稽查員、專案助理。
此外,在職涯發展上,除各級醫療院所,包括社區居家醫療、長照與養護機構、校護、廠護、醫美、航空業、保險業、運動休閒業等,也需要有護理專業背景的人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