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的晚上,苗栗山間有些寒意,國民黨在去年底拿下14個縣市長的寶座後,正熱鬧地舉辦首次縣市長聯誼會。人氣頗旺的新科台北縣長周錫瑋,雖然在這裡遇見不少粉絲,卻皺著眉頭,忍不住向一旁高票連任的新竹市長林政則抱怨,「我縣裡負債有800多億元,這怎麼做事啊?」
吐苦水的不只是他,面對舉債已達法定上限,剛上任的宜蘭縣長呂國華逮到機會,也連忙向馬英九請教因應之道。
不只國民黨的縣市長喊窮,民進黨籍的「鐵娘子」——雲林縣長蘇治芬一上任,就高分貝向中央和經營之神王永慶嗆聲,要求開徵碳稅。
向來被稱為「曹老師」的屏東縣長曹啟鴻也眼睛滿布紅絲地說,窮縣要自己想辦法,他計畫請日本的財務專家協助縣府重整財政。
新一屆的百里侯位子還沒坐熱,大多就得面臨財政困窘的挑戰。但「財源再差,也要努力創造就業機會,提高競爭力,這樣長期才可能改善地方財政,」曾任台南縣副縣長,現為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郭瑞坤說。
北高院轄市之外的23縣市,本屆共有10個縣市重新易主,地方的發展方向和人事布局或多或少都面臨調整。
2006年《遠見》的縣市競爭力評比,顯示的是上屆縣市長的政績,但從地方競爭力五大面向的評比中,在位者可以瞭解地方的強項及弱點,從而做為施政改進的參考。
2006年縣市競爭力在總表現的排名上,最令人注目的變化是,身處北台科技帶的桃園縣,靠著亮麗的招商成效,首度躍升為第2名,擠下第2名寶座的常客——台中市和新竹市。
在經濟表現方面,過去一直是中、後段班的高雄縣、澎湖縣和花蓮縣,經過多年的努力,排名已呈現明顯的躍升。
總表現〉科技業加持
桃園縣首度衝上第2
島內競爭力「永遠第1」的台北市,不論第2名換誰做,仍然維持一定的超前水準。以台北市的競爭力做為100分的比較基礎下,2006年第2名的桃園縣總分獲得66.09分,第3名的新竹市是64.69分,台中市是63.75分,三者纏鬥激烈,得分非常接近。
從財經立委轉換跑道擔任縣長,老是累得有黑眼圈的朱立倫,在首任桃園縣長任內,就創下全國48項第1的紀錄,將桃園縣的總體競爭力,從2004年第5名的水準,逐步挺升到第2名的新高紀錄,使得新竹市由上年的第2名降為第3名,台中市變為第4名,台北縣仍維持去年第5名的地位(見表1)。
科技業的大規模投資,已改變了桃園縣的面貌。走台一線往桃園的路上,昔日傳統產業的老舊廠房,現在變成一棟棟深色玻璃帷幕的科技大樓。就業機會增加,工程師、外勞大批進駐。為了配合投資和人口的大量移入,朱立倫任內開路大大小小高達246條,他也重用女性,號稱12金釵的一級女性主管陣容創下紀錄,也提高不少行政效率。
桃縣竹市中市,拚第2任
近年來常居總體競爭力第2名的新竹市,本次評比主要受累於犯罪率較高,以致被桃園縣追趕過去。注重教育、廣開巷道的新竹市長林政則,深受基層愛戴,第1任市長任期讓他頭髮少了很多,順利連任後,「第2任如何做得比第1任更好,是最大的挑戰,」林政則說。
台中市因經濟表現的分數不若桃園縣和新竹市強勁,因此總體競爭力屈居第4名,但後勢可期。擁有全台最多的汽車旅館,精品名牌LV旗鑑店進駐,最近寶成集團總部也遷到台中市,爆滿的中部科學園區投資案也在陸續開工中,台中市長胡志強希望打造的「文化、經濟、國際城」,未來成長空間可期。
桃園縣、新竹市和台中市的競爭實力目前還在伯仲之間,三位均順利連任的縣市長還要力拚第2回合的競賽。
高市後續表現,有待觀察
2006年的競爭力評比也可看出一項新趨勢,休閒觀光產業帶動地方的成長力道已經明顯增加,擁有獨特天然美景的花蓮就是一例。
愛在好山好水的風景裡,健跑、游泳的花蓮縣長謝深山,靠著綠色產業,讓花蓮成為2006年競爭力總表現另一顆亮眼的新星,總排名進步最多,從上年的20名進步到第16名。
謝深山雖然是全國年紀最大的縣市長,辦公室也是有54年歷史的樸素建築,但他仍幹勁十足,任內打響無毒農業的品牌,觀光人次創新高,民宿林立,招商也有具體成績。評比顯示,花蓮的經濟表現、政府效率和企業效率都有明顯的進步。
此外,高雄市也表現不俗,從第8名進步到第6名。但這是在謝長廷主政時代的績效,去年一年內,高雄市歷經三任市長的更迭,是否會影響競爭力的表現,還有待觀察。
沈寂已久的基隆市,總排名也有了起色,從上年的第11名晉升到第9名。隨著基隆河整治成功,不再淹水;第2副都心的發展,以及由西班牙設計師操刀的海洋科學館、海洋廣場陸續進入施工,基隆市未來將有機會呈現新風貌。
效能建設不足,南縣退步
總表現排名滑落較多的有台中縣、台南縣和台東縣,各退步四名。台中縣在連續三年的穩健進步後,2006年的評比受累於政府和企業效率有退步跡象,以致排名退步,位居第11名。
值得注意的是,台南縣的總排名持續下滑,尤其是在政府效率和基礎建設兩項都有待改善。如何在舉債已達法定上限的情況下,提升地方競爭力,是縣長蘇煥智第2任的嚴苛挑戰。
競爭力向來位居後段班的台東縣,2006年的評比也呈現明顯的退步,補選上任的縣長鄺麗貞也需要加把勁。
經濟表現〉拚觀光發展
澎湖花蓮高縣躍進
這幾年台灣經濟低迷,為了幫地方創造就業機會,全台25位縣市長無不使出渾身解數。
台大土木系畢業,個子小,做事積極的高雄縣長楊秋興,為了推銷荔枝中的極品「玉荷包」,親自創作歌詞,這首水果歌還是由農業局官員自己主唱。
長得嬌小秀麗的嘉義市長黃敏惠,也親自戴起琉璃珠項鍊,幫殘障團體打知名度。宜蘭縣長呂國華上任後,每天晚上9點以後的時間不是留給家人,而是開放給各產業公會,業者有問題,他就帶著相關官員一起開會,當場解決。
在2006年經濟表現的評比中,以發展觀光為主軸的澎湖縣和花蓮縣都有佳績,高雄縣則在招商、推廣觀光和精緻農業的全方位發展下,也有明顯的進步(見330頁表2)。
政論家南方朔指出,「在後資本主義時代,地方靠觀光,有機會產生跳躍性的成長。」
漁民轉型,所得兩位數成長
面臨漁業沒落的威脅,澎湖75%的漁民陸續轉型從事服務業。2006年澎湖縣的經濟表現創下四年來的最佳成績,由上年第19名上升到第13名,進步六名。雖然多項度假村投資案還在觀望賭場是否開放,但中小型旅館、民宿、超商、量販店進駐積極,讓澎湖的可支配所得以及家戶儲蓄額都呈現兩位數的成長。
近四年來觀光人次持續創新高的花蓮縣,經濟表現也由上年的第20名上升到第15名,進步五名。縣長謝深山在2004到2005年招商金額達134億元,引進觀光飯店、海洋生技園區、海洋深層水開發等投資案,有助於提升地方的產業競爭力。
高雄縣的經濟表現進步五名,由上年的第16名進步到第11名。涼爽的春天午后,縣長楊秋興坐在興達港情人碼頭的咖啡座上,看著花了兩年才在鹽灘成功栽植的一片綠地和椰樹,黝黑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談起本洲工業區的廠商進駐率已到八成,台商回流25家;最近又成功說服奇美電子到縣內投資近4000億元,他就笑得更開心了。
300年古城,營造京都意象
腹地小的嘉義市,難以發展工業,但發展觀光業卻有新契機。
在預期大陸觀光客將來台的利多下,耐斯集團正在大陸人最神往的台灣景點——阿里山腳下的嘉義市大筆投資,新的耐斯王子飯店預定5月份落成。嘉義市的經濟表現在本次評比中已經出現回升,由上年的第14名上升到第10名。
新任市長黃敏惠因為拚選戰,短時間內狂瘦了五公斤,讓不少熟悉她的縣民有時會認不出她來。她用還沒復原的沙啞聲音說,嘉義市這個300年的古城,還有許多寺廟和特產可以行銷,未來要以「京都意象」再造嘉義市的觀光新風貌。
政府效率〉財政治安改善
苗栗進步七名
在政府效率方面,苗栗縣和基隆市因為財政和治安相關指標改善,因此排名都進步七名。苗栗縣由上年的第12名進步到第5名,基隆市由上年的第14名進步到第7名。
長相福態的前苗栗縣長傅學鵬是屬於和民眾「搏感情」的草根型首長,縣民或業者有事可以一大早到他家的大宅院或是直接進縣長室反映。同樣也是草根型、連任成功的基隆市長許財利,也推出快速建照等改善行政效率的措施(見330頁表3)。
企業效率〉優質人才增加
中市澎湖嘉縣提升
在企業效率方面,台中市、澎湖縣和嘉義縣,均較上年進步三名。這三縣市主要受惠於營利事業家數及銷售額增加,以及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率提升(見330頁表4)。
台中市有大學城,加上中科的加持,由上年的第6名進步到第3名。地處偏遠的澎湖,近年來也受到不少大學垂青,紛紛前往開設學分班和碩士班,增加在地許多大專以上的高級人才。
原本人口外流嚴重的嘉義縣,在縣長陳明文成功爭取到故宮南院以及高鐵太保站設置後,不論是縣府標售或民間交易的房地產市況,都較以往熱絡。陳明文還有個財神爺相挺,談到台塑集團在此投資養生村和學校,平常講話海派的陳明文改用感激的口吻說:「王永慶董事長挺照顧嘉義縣的。」嘉義縣的企業效率由上年的19名進步到第16名。
基礎建設〉加強環境品質
彰化苗栗更上層樓
在基礎建設方面,除了桃園縣由上年的第5名,衝到本次的第2名之外,就以進步五名的彰化縣和進步四名的苗栗縣最爭氣(見330頁表5)。
教師出身的前縣長翁金珠在位時,熱心推動社區營造、乾淨家園,彰化縣因此以水質、空氣以及居住環境的改善,獲得第7名的佳績。繼任的縣長卓伯源則著手規劃新的基礎工業區,希望引進石化、鋼鐵業的投資案,繁榮地方經濟。
因為客家桐花季而帶動觀光新風潮的苗栗縣,已設立旅客映象服務園區,加上環境品質也有改善,評比由上年第18名進步到第14名。
科技指標〉經濟大利多
城鄉差距再擴大?
在科技指標方面,進步明顯的縣市,都同時在經濟表現上也有不錯的成績,包括進步七名的基隆市、進步三名的澎湖縣,以及進步兩名的高雄縣(見330頁表6)。
但台灣縣市的科技競爭已延燒到無線網路,繼台北市建設成為無線寬頻網路城之後,高雄市、台中市也都跟進,許多縣市也紛紛考察取經,未來城鄉的科技差距是否可能再擴大,也相當值得注意。
站在新的起跑點上,不論是連任的縣市長,或是新手上路的百里侯,都須兌現自己對選民的承諾。如何為地方創造更美好的明天,如何在新一輪的地方競賽中勝出,已贏得選戰的縣市長,得為更重要的一役披掛上陣了。